浅谈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给排水管道建设在城市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
论文对顶管施工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简单分析顶管施工的优越性
和施工特点,对于进一步推动顶管施工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顶管技术;给排水管道;施工应用
引言
顶管施工是一种现代化的埋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它在不扰
动管外土层结构条件下,利用顶进、挤压等多种予力手段的予力技
术作用原理,自控自支护自平衡土压力,使管壁与原土层紧密结合,
不会形成埋管回填土中的积水带及浮力区,可改变顶管沿线地下水
的渗流方向及渗透作用,使顶管管线形成土体中的加筋体,与土体
产生相互作用,改善了沿线土层的变形性质,显现出该施工特点的
较大的优越性。
顶管施工技术在地层的适应性、对地上地下环境的保护、对地
上地下设施的无干扰破坏、施工安全可靠性、施工质量保证及施工
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并显现出无限生命力。
1 顶管施工的特点
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
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
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
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
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法由于其
上述多方面的优点,在市政工程中尤其是在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中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概括起来,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
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
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
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
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
降低工程造价,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
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 顶管作业技术应用分析
2.1 顶管的长度
用顶管法施工的顶力,随着顶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由于顶管
设备能力有限,因此一次顶进长度受到限制。管径越大,所受的阻
力也越大。顶进管的长度对顶管过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
响。在直线推顶的情况下使用长管可以减少装管的次数,取得良好
的效果,但随着管长度的增长,如果偏离原定的路线,使之恢复正
确路线要比使用短管更加困难。建造顶压坑时顶压坑的长度也要增
大,挖坑、支护、回填、修复的费用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在直线
上推顶很短的管也较困难,因为短管比较容易向周围土层中挤入,
致使整个管列呈蛇形弯曲,这便降低了管路顶进的可控性。
一般情况下,管长度须相对于管径来衡量,当l/d外≤1.10时,
为短管;当l/d外=1.15时,为标准管;当l/d外≥2.10时为长管。
2.2 顶管工具的选用
所用的千斤顶、高压油泵系统、顶管机的规格、台数应满足最
大工作压力。
2.3 为了减小顶管时的阻力,常采用触变泥浆进行顶管。
施工时,通过预留孔道向管外壁压送触变泥浆,在管外壁与土
层之间起润滑减摩作用。同时,触变泥浆套裹在管子外壁上,从而
产生一定的浮力,顶进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管子托起,祈祷了减少
顶力的作用。
使用触变泥浆一般可以减少顶力30%~50%。触变泥浆由膨润土、
碱、水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具有良好的触变性、稳定性及润滑作
用。因为它在不受力时很稠,而一经扰动,就会变稀,容易流动,
所以叫做“触变泥浆”。
2.4 中继间的设置
所谓“中继间”,就是当顶管段太长或者顶力过大时,为了减少
顶力可将管道分成数段,使每一段成为一个独立的顶进单元,在每
单元间有可伸缩的工具管,工具管内设置千斤顶及高压油泵等设
备,前段以后段为后背,分段接力顶进。
2.5 工作井和支承后背的要求
工作井挡土板设置情况按要求处理。在坑底的道木顶上最好设
置导轨,这样有利于管道滑动及保证按高程顶进。设置导轨时必须
符合高程、水平或坡度、中心线等方面的要求。后背分为原土层后
背和人工后背两种,一般土质的原土后背能够承受的顶力为
150kpa。后背壁应平,以使顶管的反作用力能够均匀地传给后背。
后背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必须垂直与管道的顶进方向。后
背的设置根据顶管直径的大小、受力大小和施工工期长短来考虑。
如果为小直径管道,工期又短,可以设置简易后背;如果工期长,
应设置砌石或钢筋砼后背。
2.6 顶管施工工序
2.6.1 穿墙:打开穿墙闷板将工具管顶出井外,并安装穿墙止
水装置,主要技术施工措施如下:a、穿墙管内填夯压密实的纸筋
粘土或低强度水泥粘土拌和土,以起到临时性阻水挡土作用;b、
为确保穿墙孔外侧一定范围内土体基本稳定并有足够强度,工作井
工具管穿墙前,对穿墙管外侧采取注浆固结措施;c、穿墙前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d、闷板开启后迅速
推进工具管,同时做好穿墙止水,一般采用止水法兰加压板,中间
安入20mm厚的天然优质橡胶止水板环,要求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和
耐磨性,借助管道顶进带动安装好的橡胶板形成逆向止水装置,应
防止因穿墙管外侧的土体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扰动流变。
2.6.2 顶管出洞:顶管出洞是顶管作业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
题,顶管出洞,即顶管机和第一节管子从工作井中破出洞口封门进
入土中。开始正常顶管前的过程,是顶管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也是
容易发生事故的工序。为防止管线出现偏斜,应采取工具管调零,
在工具管下的井壁上加设支撑,若发现下跌立即用主顶油缸进行纠
偏,工具管出洞前预先设定一个初始角弥补下跌等措施。
2.6.3 注浆减阻:在顶管施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
通过压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
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在施工中,首
先对顶管机头尾部压浆,并要与顶进工作同步,然后在中续间和混
凝土管道的适当位置进行跟踪补浆,以补充在顶进中的泥浆损失。
注浆工序一般多应用于长距离顶管施工中。
2.6.4 管道测量复核
当管道的顶进施工中产正了误差之后,应当由安装在机头前面
的纠编油缸和导向油缸来进行管道的纠偏。因为在顶进的过程中管
道之间已经有了连接,因此其误差都是逐渐累积起来的,所以也应
当进行逐渐的校正,可以在纠正时通过趋势图来进行偏差趋势的辅
助判断。即在顶进过程当中每0.5m进行一次测量,再通过数据整
理之后,就可以绘制成偏差趋势的曲线图,从而按照其曲线的斜率
来进行机头偏差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管道的纠编。在纠偏过程中应
当先按照实际的偏差情况来逐渐调整角度,而当该曲线到达了峰值
后,就表示管道的偏差已经开始减小,从而可以判断出其最前部的
管道机头已经开始逐渐往中心进行靠拢。通过这样的方法就那个将
管道的偏差角度逐渐地减小,最终在适当的时候将机头摆正。而如
果机头纠偏的操作幅度过大时,则可能还需要进行反向的纠偏。总
之最终保证管道的高程到达正常到达范围使,其纠编的角度也趋进
于零。顶管施工的纠偏操作一定要在其管道的顶进时进行,并尽量
降低纠偏所引起的折角,以避免管道接口处产生连接应力的误差。
顶进纠偏是采用调整4台纠偏千斤顶组的方法,进行纠偏操作,若
管道偏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反之亦然。如果同时有高程和方
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边。纠偏应做到在顶进中采用小角
度分级逐步进行,勤调微纠。当顶管机头发生旋转时,可采取在管
内的相反方向增加压重块或在中间站提供旋转纠正力矩等方法纠
正。
3 结语
顶管施工技术具有不妨害交通畅通、占地面积少、大大降低沿
线拆迁的工作量、施工的过程控制相对严格以及经济性较高等优
点。相对于开槽埋管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来讲更具有优越性,
另外一方面从切实做到保护环境考虑,顶管施工技术应该得到大力
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选江. 大型地下顶管施工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胡艳群. 顶管技术在城市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的应用[j].价
值工程,2010(07).
[3]费学军. 浅谈顶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广西城镇建设,
2009(11).
[4]徐政. 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
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