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第一章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哈纳斯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西北部,地理坐标86°54~87°54′,北纬48°35′~49°11′。

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与蒙古毗邻,西与哈巴河县交界,南部与布尔津县禾木乡相连。

保护区东西长约74km,南北宽约66km。

土地总面积220162hm2。

1.2 自然概况1.2.1地貌哈纳斯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山西北部,大地构造上隶属阿尔泰山地槽皱褶带的富蕴复背斜,系华力西早期皱褶的巨大复背斜构造,主要由变质的下古生界岩系组成,并有大量华力西期花岗岩侵入。

基岩均属酸性盐类。

境内山体高大,切割强烈,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哈纳斯河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全区,著名的哈纳斯湖和阿克库勒(白湖)呈串珠状分布于哈纳斯河流域,形成一条狭长的低洼谷地;保护区海拔高度1270~4374m,最低海拔位于保护区小湖站南界哈纳斯河底,海拔约为1270m,最高峰(友谊峰)为4374m。

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类,东北部为深切割高山,高山群集,雪岭绵亘,终年积雪,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随处可见,冰川地貌齐全,我国阿尔泰山冰川大多分布于此,成为自然保护区一大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东南、西及北部地区为深切割中山,在海拔2600~3000m有两个古夷平面,其上发育着众多的冰碛湖泊,冰川遗迹明显;哈纳斯湖湖头以南为中等切割中山,海拔小于2200m,切割强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弱,深度500~850m,古冰川地貌不明显,“U”型谷被流水切割成“V”型谷。

1.2.2 气候哈纳斯保护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温带高寒山区气候。

年日照时数2157.4h,日照百分率47.5%。

年内平均气温-0.2℃,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持续4个月,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气温低于-30℃的极寒天数有3~7d;极端最高气温29.3℃,极端最低气温-3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5.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6℃,气温年较差31.9℃。

年平均降水量1065.4㎜,最大降水高度为海拔2100m;由西南向东北随着地形逐渐抬升,降水量逐渐增加;北部和东北部海拔高,终年冰雪覆盖,气候严寒,多为固态降水,并得以存储,成为巨大的固体水库和壮观的现代冰川。

降雪从10月份至翌年3月份,积雪深度可达1~2m。

年平均蒸发量1097㎜,相对湿度59%~90%,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林内湿度一般可达90%以上。

常年盛行西南风,最大风速可达19m/s(风力8级),一般风速在8m/s以下。

无霜期80~108d,早霜从8月上中旬开始,晚霜到翌年5月中下旬结束,植物生长期5-8月。

1.2.3 水文哈纳斯保护区河流水系发达,主要由哈纳斯河及其各支流组成。

哈纳斯河是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境内流程约125km,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沿途有阿库里滚、土尔滚等6条支流汇入。

哈纳斯河是布尔津河的最大支流,而布尔津河又是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河流——额尔齐斯河的最大支流。

由于气候的原因,区内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加上冰川融水又受季节影响,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差异明显,一般以6-8月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最小。

区内冰碛湖泊星罗棋布,数量众多,共有大小湖泊319个,其中哈纳斯湖最大,阿克库勒湖次之。

哈纳斯湖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为古冰川强烈刨蚀,终碛垄阻塞山谷积水而成,湖长24km,平均宽约1.9km,平均水深约90m,面积45.73km2,蓄水量约40亿m3,湖南端出水口流量约50m3/秒。

湖面平均高程1370m。

湖面12月冻结,翌年5月解冻。

阿克库勒湖位于哈纳斯河上游,由哈纳斯冰川刨蚀而成,湖面呈Y字形,面积9.5km2。

哈纳斯湖和阿克库勒湖对哈纳斯河的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湖面宽广,蓄水量大,使哈纳斯河长年累月流水不断。

此外,保护区内山谷洼地,高山低洼处,湖滨及河流沿阶分布着众多沼泽湿地,蓄存水分,并以各种形式不断向外补给。

哈纳斯保护区也是我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冰川面积和储水量分别占阿尔泰山冰川的71.46%和79.08%。

保护区共有冰川210条,面积209.51km 2,冰储量13.042km 3,折合淡水储量117.378亿m 3。

区内地表水水质优良,哈纳斯河水矿化度低,河水含沙量仅6.5g/m 3,水中各类离子总量仅27~73mm/l ,pH 值6.58~7.02,属中性极软水。

哈纳斯湖水矿化度平均为67mg/l ,pH 值7.4~7.6,总硬度9.36~12.50mg/l ,属微碱性弱矿化水。

据有关部门检测,哈纳斯湖水除化学需氧量超出Ⅰ类标准外,其余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

1.2.4 土壤哈纳斯保护区土壤包括山地沼泽土、暗色草甸土、山地黑钙土、棕色针叶林土、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土、山地冰沼土、高山石漠土等8个类型。

其中棕色针叶林土、草甸土、石漠土、冰沼土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占保护区各土壤类型总面积的95%以上。

森林土壤主要为棕色针叶林土,包括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普通棕色针叶林土、生草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4个亚类。

山地沼泽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1500m 长期积水的山涧、河谷阶地的碟形洼地上,面积2266hm 2,土层平均厚度60cm 。

暗色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m左右的哈纳斯湖北部河流、冰川堆积物上,面积289hm 2,土层平均厚度80cm 。

山地黑钙土。

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800m 的阳坡缓坡地及平缓谷地,面积约3476hm 2,土层平均厚度50~60cm 。

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2300m 比较湿润的山地阴坡及半阴坡,阳坡局部也有分布,面积41727hm 2,土层平均厚度40~60cm 。

亚高山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2400m ,常与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交错高山石漠土阳坡山地黑钙土亚高山草甸土阴坡冰川雪山1200m1800m 2300m 2800m 3100m 4374m 3100m 2800m 1200m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2400m高山冰沼土图1-1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土壤垂直分布图分布,面积29612hm2,土层平均厚度50cm。

高山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2400~2600m的阳坡及半阳坡,面积39883hm2,土层平均厚度40cm。

山地冰沼土和高山石漠土。

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2600)~3100(3200)m的永久雪线以下,面积分别为32680hm2和28272hm2。

气候冷湿,土壤发育微弱。

1.2.5植物与植被哈纳斯保护区已发现地衣类低等植物20科40属103种,高等植物共有119科398属921种,其中种子植物67科294属723种,有国家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十余种。

有大型真菌32科77属172种,许多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甸、草原、灌丛、高山植被、石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等7种植被型,并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中山森林草甸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冻原植被带、永久性雪山等5个带。

森林、灌丛和草甸是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着深刻影响。

保护区森林植被为南泰加林型山地森林,是我国唯有的西西伯利亚泰加林生态系统的代表。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下阴坡、半阴坡及沟谷。

森林覆盖率为17.8%,包括灌木林在内的覆盖率为25.8%。

植被垂直带谱如下:哈纳斯湖为中心,湖岸、沟谷、阴坡及半阴坡中下部遍布森林植被,树种主要以新疆落叶松、新疆云杉、新疆冷杉、新疆五针松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欧洲山杨、疣枝桦、柳属等。

河床阶地、林中空地、阳坡多为草甸草原植被。

在山间洼地、湖头河口两侧沼泽地上发育有沼泽植被。

中生和中旱生灌木组成的灌丛植被在本带得到充分发育。

2200~2300米为亚高山草甸带,但在很多地区表现并不不充分。

在准平原地带发育图1-2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得较完善。

植物种类以中生禾草、杂草类组成,沟谷灌丛也较为发育。

亚高山草甸植被从海拔2100米开始与森林植被并存。

2400~2600米为高山草甸带。

森林植被逐渐稀少,中生禾草及杂草类组成的植物群落广泛发育。

针叶灌丛较为多见,在平缓山坡、谷地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分布有较大面积的以圆叶桦为主的阔叶灌丛。

2600~3100米为高山冻原带。

3100米以上为永久积雪带。

冰川与积雪带可下延至2700~2800米。

石质峰、斗蓬状碎石堆、冻裂风化雪融蚀后的石砾严重破坏了植被的发育,把高山以至亚高山植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1.2.6 野生动物哈纳斯保护区以其森林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为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区内现有野生脊椎动物30目74科349种,其中两栖类2种,爬行类1种,鸟类287种,兽类5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7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有雪豹、貂熊、紫貂、北山羊等15种,国家二类保护有驼鹿、雪兔、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原麝、鸢、黑琴鸡、花尾榛鸡、苍鹰、雀鹰、褐耳鹰、乌雕、猎隼、燕隼、红隼、灰鹤、石貂、雪鸮、长尾林鸮、花头鸺鹠等55种;属哈纳斯特有种的动物有阿尔泰林蛙、极北蝰、胎生蜥蜴、岩雷鸟、普通松鸡、哲罗鲑(俗称大红鱼)、细鳞鲑、江鳕、北极鮰、西伯利亚斜齿鳊等。

此外,区内还有昆虫24目79科285种。

1.2.7 湿地资源哈纳斯保护区湿地面积大、类型多样。

湿地类型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冰川雪山湿地。

湿地总面积为32266.90hm2,其中河流湿地574.84hm2,占1.78%,沼泽湿地3018.85hm2,占9.36%,湖泊湿地6552.87hm2,占20.31%,冰川湿地22120.34hm2,占68.55%。

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有56科171属387种。

湿地植被类型多样,针叶林湿地植被主要有新疆云杉群系和草类—忍冬—落叶松林,阔叶林湿地植被主要有疣枝桦群系、小叶桦群系和草类—欧洲山杨群丛组,灌丛湿地植被主要沼桦—欧杞柳群系、蔓柳群系,草本湿地植被主要有沼泽化杂类草草甸群丛组、沼泽化苔草草甸群丛组;水生植被主要有水烛群落、浮叶眼子菜群落、角果藻群落、水麦冬群落、单花灯心草群落等。

湿地动物种类繁多,湿地脊椎动物达22目34科75种,其中鱼类3目3科6种,两栖类1目1科1种,爬行类1目2科3种,鸟类14目25科60种,兽类3目3科5种。

1.2.8 景观资源哈纳斯保护区森林植被茂密,自然环境优美,景观资源丰富,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保护区景观资源类型多样。

包括了生物景观、水域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天象景观、文化历史景观等众多景观类型,景观品位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