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系,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4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97年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9月原政法学院和马列课部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2012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目前,学院由当初的单一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政治学(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办学层次也由过去单一招收本科生向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9人。现可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政治学(非师范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国际政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12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和一个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同时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另外学院还招生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农村文化方向)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全国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编号:401 专业代码:030503 一、专业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前身是1949年12月5日成立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政治系,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国际关系专家陶军是第一任系主任。1951年8月中原大学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制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10月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10月20日又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此时正式设立政治教育系,由过去主要办短训班、专修班转为招收本科生,开始了为中等学校正规化培养政治课教师的学历教育。1994年实行学院制,院名几经更迭,2012年正式定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院内始终坚持招生的主要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7年被教育部批准首批招收研究生,1990年首批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与武汉大学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成功, 2000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独立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独立招生。张耀灿教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 1996年受聘为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张耀灿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研究”成果,教育部社科司于2013年安排在全国高校试用推广。 二、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策理论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具备进一步进行教育硕士等后续深造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6.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别 学期 课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 百分比
学 分
公共教育平台必修 13 5 5 3 2 2 / / 30 30.1 通识课程平台必修 2 / / 4 4 2 / / 12 14.4 专业课程平台必修 2 2 2 2 / / / / 8 8.2 专业课程平台选修 计划开设 / 8 8 22 24 18 / 15 95 / 学生应修 / 1 1 6 7 3 / 4 22 22.7
通识教育平台选修 / 7 7 1 1 6 / 3 25 23.7 小 计 17 15 15 16 14 13 / 7 97 100 七、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授 课 实 验 课
外
公共教育平台
必修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32 0 16 2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 2 32 0 16 2 1 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2 32 0 16 2 1 是
科学社会主义 1 2 32 0 16 2 1 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 32 0 16 2 1 是
马列原著选读 5 2 32 0 16 2 1 是
自然辩证法 6 2 32 0 16 2 1 是
大学英语读写译1 1 2 26 2 1
大学英语读写译2 2 2 32 2 1 大学英语读写译3 3 2 32 2 1 大学英语读写译4 4 0 32 2 1
大学英语视听说1 1 2 26 2 1
大学英语视听说2 2 2 32 2 1
大学英语视听说3 3 2 32 2 1 大学英语视听说4 4 0 32 2 1
大学体育1 1 1 26 2 1 大学体育2 2 1 32 2 1 大学体育3 3 1 32 2 1
大学体育4 4 1 32 2 1
通 识 课 程 平 台
必修课
教师语言 1 1 16 0 32 1 2 36036002 教师书法 1 1 32 0 32 2 4 心理学基础 3 2 30 2 16 2 1
教育学基础 4 2 32 16 2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5 2 16 2 1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5 2 32 0 16 2 1 是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6 2 32 0 16 2 1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材研究 4 2 32 0 16 2 3
选修课
人文与艺体类课程 任意选修,学生至少修取3个模块中的12个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建议学生跨类选修,文理互选,兼顾艺体类。学生不得修取与本专业已开设专业课程相同或近似的课程;学生在辅修专业所修取的课程学分可按要求冲抵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学分 社会科学
类课程
自然科学类课程
社会工作概论 4 2 32 0 16 2 3 是
社会学概论 2 2 32 0 16 2 1
法学概论 2 2 32 0 16 2 1 是
普通逻辑学 2 2 32 0 16 2 1
文化学 2 2 32 0 16 2 1 是
现代科技概论 2 2 32 0 16 2 1
伦理学 2 2 32 0 16 2 1 是
中国哲学史 3 2 32 0 16 2 1 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2 32 0 16 2 1 是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3 2 32 0 16 2 1 是
公共关系学 3 2 32 0 16 2 1 是
当代社会思潮 3 2 32 0 16 2 1 是
西方哲学史 6 2 32 0 16 2 3 是
国际贸易 6 2 32 0 16 2 3
国际金融 6 2 32 0 16 2 3
当代西方哲学 8 2 32 0 16 2 3
申论 3 2 32 0 16 2 1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