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炒股逻辑分析要点

炒股逻辑分析要点

炒股逻辑分析要点
证券信息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文字本身的性质,而在于人们的行为偏好。同样的一条信息,
在不同情景下,人们对其解读就会不一样,关键在于了解人们的行为偏好,知道投资者到底
喜欢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打算做什么。

下面我们将给出何种概念炒作会更加倾向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在正式开始分析炒作之
前,你必须先养成两个习惯。第一个是你必须每天浏览产经信息,了解最近发生了哪些可以
用来炒作的新闻,然后根据我们下面提到的“十条概念题材炒作的要点”来筛选出可能被爆
炒的概念。

第二个是你必须每天复盘涨停股,看看他们涨停的逻辑是什么,有多少只相关个股涨停,
持续了多少天。复盘涨停股的用途很广:
1. 可以预测大盘是否见顶或是否要回调;
2. 训练强化自己对题材概念炒作的敏感性;
3. 验证猜想,看看市场对某个你看好的题材的认同度是否跟逻辑推理的一致,从而决定是否
应该及时撤离;
4. 可以把握板块轮动的节奏。

十条概念题材炒作的要点:
一、未来市场容量大不大
说白了就是这块饼可以画的多大?例如3D打印,据券商预测,未来潜在市场规模可以
达到1000亿或更高。尽管目前的实际规模几乎为0,但是人家就是会讲故事,而且还有理
有据,你根本没办法从逻辑上进行反驳。这种概念由于无法证伪,往往炒作空间就很大。又
例如云南发生小地震,震坏了一条村子的房子,其未来市场容量顶多就是把这村子重建,也
就几千万元的事情,分配到云南城建的订单估计也就几百万,这种炒作空间就小很多。跟新
能源汽车、3D打印根本没法比。

二、当前有没有业绩支撑
指的是某概念是纯炒作还是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例如美股生产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公
司股价翻倍,国内的医药公司也跟着暴涨,但是国内有生产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厂家吗?没有!
这纯粹就是没任何业绩的大忽悠。因此这种概念涨得快,跌得更快,就像坐电梯。

三、博弈难度大不大
这个主要是用于分析国家产业政策,有些产业政策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执行难度极大,
因此市场对这种题材炒作很谨慎。最典型的莫过于土地改革,听起来很宏伟,一旦改革成功,
市场空间简直无法估量,但是已经喊了几年,就是炒不起来,游资顶多只是结合自贸区或京
津冀概念,炒炒囤积大量建筑用地的上市公司。

土地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涉及的利益集团太多,博弈非常复杂,假如一个政策无法取得
共赢效果,那么利益受损方必然会奋力抵抗,假如他是非常强势的利益集团,例如地方政府、
金融集团,那么事情推进就会一波三折,炒作难度就很大,因此游资一般不碰这种涉及政治
博弈的概念。
四、标的物是否好找
有些概念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的物,例如依法治国,最后竟然有人去炒电子政务,简直是
“神逻辑”。炒这种牵强附会的概念股最终会被套死,假如在熊市里,必定会一个涨停板后
就连续暴跌,套死无数跟风者。

五、标的物市值大不大
这一条标准相当重要,假如标的物都是大盘股,以游资的实力,根本没办法炒起来。因
此就算概念再好,也只能放弃。除非遇到国家队进场,例如2003年公募基金为了打响招牌,
联合起来炒作“五朵金花”概念。同时像一带一路概念,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还有国家队。

六、政策力度大不大
这个是权重很高的标准,政策力度从两个角度衡量,一是发文件的单位级别。二是政府
投资的力度。一般国务院级别的文件(政府官文都会标注发布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行
业协会发布的就算了。例如关于钢铁的扶持政策,假如是行业协会发布,直接无视;假如是
部委文件,顶多就一个涨停板,假如是国务院文件,或许能有两三个涨停板。假如是关于新
能源汽车,行业协会文件,顶多一个板,部委文件,两个板,国务院文件,50%的涨幅也是
有可能。新能源汽车跟钢铁的区别在于大家本来就不喜欢钢铁,因此要得到大家认同,政策
力度必须很大很大。

七、事件持续时间长不长
这个指标决定了某题材是否具备反复炒作的基础,但不会影响短期炒作空间。即某题材
属于转瞬即逝,仅意味着它是一波流,炒完就拉倒,但是光是这一波,上涨幅度就有可能比
较大。而那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则炒完一波后,过一段时间又炒一波,可以反反复复被炒作,
例如新能源汽车、军工。一般来说,不管是短炒还是反复炒,都可以参与,只是撤离时间要
有所差别。

八、事件类型怎么样
事件的类型五花八门,产业规划、突发事件(灾难、瘟疫)、季节性事件(旅游黄金周)、
重要会议(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但是其对股价的影响无非就是通过影响上市公司业
绩来实现,因此我将事件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长期业绩改善的。例如
某行业的五年规划,例如某革命性产品的推出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一类是仅能改善上市公
司短期业绩的。例如旅游黄金周,过完这一周,又要关灯吃面了。一类是不能改善业绩,仅
能改善短期现金流。例如减税、直接补贴给厂家的行业补贴政策。

九、方案是否详尽
信息是“虚”还是“实”?通常要有具体操作方案和标准,下属机构才能正式开展该新
业务,否则只有简单的几句描述性语言,下属机构就算想积极开展业务,也无章可循,最后
政策只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实。

十、是否首次炒作该概念
这一条标准非常重要。市场永远只青睐新鲜玩意,通常那种新出现的概念持续性都很强,
非常值得参与。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旧概念就没炒作空间,某些有真实业绩支撑的、市场前
景依然很广阔的概念,只要出一个消息就会被炒一轮,例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但是绝
大多数没有业绩支撑的纯概念炒作,炒完一轮后,市场就不再关注,后面就算再出现该题材
的信息,市场往往也不感兴趣(除非它突然有业绩支撑了)。

以上就是对于概念题材炒作要点的总结,要先分析国家政策,然后到产业和公司,最后
落实到个股上,才能形成完整的分析思路,进而才能把握概念题材炒作类型的个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