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下的中国武术文化
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更如繁星。
中国武术文化是这些星星中最璀璨的一颗。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先民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对于武术的重视日渐薄弱。
为了避免中华武术的精神和灵魂消失,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已经是时代的要求,不能够再置之不理。
本文就针对中国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华武术继承弘扬价值必要性
前言: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武术离人们越来越远,现在的人们开始追逐奥林匹克精神,却忽视了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弘扬。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仅要在国内进行宣传和推广,更应该让中华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武术也作为了一种特设项目进入了奥运会,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所接受,通过武术可以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多的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所以传承和继承中华文化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对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世界影响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弘扬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
1、中华武术的发展现状
中华武术起源于古老的中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辈们在和大自然作斗争和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运动项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也在不断的发展。
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也跟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时候,中华武术也开始了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转变的新旧交替阶段,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新中国到现在现代武术也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时间了,武术运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论从武术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随着2008年武术作为一种特设项目进入奥运会之后,中华武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舞台。
但是,中华武术的发展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武术不断发展的背后也要看到中华武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武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武术的前景和未来并不是十分顺利。
中华武术脱离群众,武术有向表演形式发展的趋势,
中华武术已经慢慢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只知道中华武术,但并不了解其精神内涵和实质,
这对于每一位武术工作者或者是武术爱好者来说都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压力和挑战,而且在竞技体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开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华文化的发展出路究竟在何方已经成为了已经成为了武术工作发展的难题。
总之,但是其发展道路也是曲折的,中华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中
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2、弘扬和继承中华武术的现在价值
中华武术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也深深的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之中,这其中包括哲学、医学、养生、军事、美学等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东西文化碰撞的今天,弘扬和继承中华武术对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1中华武术有培育精神的价值
中华武术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育子孙后代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通过习武可以培育学生养成坚毅、果敢、豁达和尚武崇德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坛的缩影。
《周易·象传》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正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
2.2中华武术有着承载文化的价值
武术,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土壤里成长,深深地熏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观、太极哲理、道观、气观,并以此作主干和方向来构筑自己的庞大的科学体系。
因此,无论从拳理拳法,还是具体动作,甚至名称,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继承本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在我国,炎黄子孙通过什么学习民族文化?靠什么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当然途径很多,但是武术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化子孙后代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发挥武术的文化承载价值,是今后各级各类学校和文化体育部门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2.3中华武术具有防身御侵价值
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史来看,武术是作为人类生存的手段之一被加以广泛传播的,其直接表现为武术的防身御侵价值。
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门的进一步开放,使得社会关系极其复杂。
因此,寻求一种自我防卫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许多人的愿望,武术的技击价值恰恰能满足这种社会需要。
它可以使人们防身制敌、主持正义、有备无患。
因此,习武不但能培养练习者战胜困难的意志,而且能增强人们竞争意识,有利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中华武术具有社会交往价值
中华武术正阔步走向世界,同时也正在逐步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随之而来的国际间交往会日益增多。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可以扩大交往,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团结,同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武术也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出它在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功能。
武术不仅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且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在国际间的交往中也正发挥着其特殊的政治功能。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价值体现也不局限于这几方面,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文学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审美娱乐价值等。
3、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以及发展困境的对策
3.1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武术本无传统和现代之分,之所以将武术分为“传统”和“现代”,主要是由于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人们习惯将建国前突出以攻防技击为主体的武术称为传统武术,将建国后发展起来的以艺术表现为特色,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的竞技武术套路及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搏斗运动称为现代竞技武术。
其实,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同属于中华武术。
可以说,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是中华武术这一母体下的“两兄弟”。
中华武术的发展绝不是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
真正有意义的是让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撇开相互间的“恩恩怨怨”,寻求共同发展的策略,在共同促进、和谐相处的前提下迎来中华武术发展的春天。
3.2保持中华武术本色,应对外来拳术冲击
跆拳道、柔道都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竞技武术发展到今天,却只是奥运会的“特设比赛项目”,而非正式比赛项目。
就这一点也成了对竞技武术的一种打击。
此外,中华武术为了走向世界,与拳击、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泰拳等外来拳术都进行了较量,以借此来提升中华武术的名声。
而中国特有的武术技击强调的是“技巧的博弈”而不是“力量的竞争”,讲究功夫、劲路、态势、时机,而不突出力量、速度、时间、距离。
其要并不在好勇斗狠、持力逞强的“抢先进攻、出手见红、竞争当仁不让”,而在于内外兼修、用智使巧的“先让一步、有理有利有节、牵动四两拨千斤”。
而这也是武术发展的真谛,不能为了发展武术而是去了最本真的东西,修德养身才是中华武术追求的本质,这也将会成为中华武术战胜其他拳术的关键所在。
结语: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中华武术的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能理解中华武术的本质和内涵,共同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必将能进一步讲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也将能够走出国门,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蔡刚东,对现代武术发展的思考,体育与科学,2011
[2]王兆友,对中国武术未来走向的再思考,体育文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