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及“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赛迪研究院规划所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目录一、加快泰安工业发展的背景与环境 (1)(一)新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制造业发展方式和竞争格局面临深刻变革 (1)(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结构和动力发生重大变化 (3)(三)泰安工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步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5)二、泰安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6)(一)发展现状 (6)(二)存在问题 (10)三、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主要目标 (13)(四)产业选择 (14)四、推动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16)(一)瞄准高端领域,促进输变电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和大型化 (16)(二)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特色汽车产品及零部件产业 (19)(三)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特色装备向成套化、智能化及再制造方向发展22 (四)依靠大企业引领,促进新材料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 (26)(五)借力两化融合,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双提升 (28)—1 —(六)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 (32)(七)加大产品应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34)(八)提升发展层次,加快纺织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转型 (36)(九)突出集约高效,实现化工产业绿色化、精细化发展 (38)(十)紧扣绿色和安全主题,发展品牌化、特色化食品产业 (41)五、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43)(一)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战略 (43)(二)开展制造业互联网+专项行动 (45)(三)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47)(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48)(五)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及标准建设 (50)(六)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1)六、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52)(一)打造有利于全市产业集聚和扩散的空间结构 (52)(二)调整优化各园区功能定位 (53)(三)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55)(四)促进产城互动发展 (59)(五)探索产业空间调整新途径 (60)七、保障措施 (61)(一)加强规划落实 (61)(二)强化政策支持 (62)(三)加强要素保障 (64)(四)创新招商引资 (65)—2 —(五)提升服务质量 (65)—3 —图索引图1 新科技产业革命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1)图2 2008-2014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 (3)图3 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动情况 (4)图4 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变化情况 (6)图5 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 (7)图6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情况 (7)图7 2011年以来泰安R&D投入变化情况 (8)图8 2014年专利受理数和授权数及其在全省排名 (9)图9 两化融合工作体系建设情况 (9)图10 泰安市工业发展空间结构图 (53)图11 各县区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定位 (54)图12 输变电产业集群示意图 (56)图13 汽车产业集群示意图 (57)图14 泰安市产业集中区分布示意图 (60)—4 —表索引表1 2011年以来泰安市工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 (10)表2 泰安与有关城市名牌企业数量对比 (11)表3 泰安与有关城市创新指标对比 (11)表4 泰安市各县区产业分布图 (12)表5 泰安市工业转型升级目标 (14)表6 输变电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19)表7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21)表8 特色装备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25)表9 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28)表10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32)表11 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33)表12 节能环保行业重点招商方向 (36)表13 纺织行业重点招商方向 (38)表14化工产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40)表15 食品工业重点招商领域及企业 (43)表16 各园区发展现状及产业定位 (54)表17 各县区拟重点发展的特色装备产品 (58)表18 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汇总 (63)—5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泰安实现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工业是泰安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在新一轮发展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

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谋划,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为建设幸福泰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一、加快泰安工业发展的背景与环境(一)新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制造业发展方式和竞争格局面临深刻变革1、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方式变革新趋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旨在把制造业发展方向转到智能制造这个轨道上来。

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同时,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激化,绿色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各国的共识,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显示出强大市场竞争力,节能环保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制造业价值链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研发和服务逐渐成为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图1 新科技产业革命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1 —2、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发达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实施“工业4.0”、英国推出“高价值制造”、法国公布“新工业法国战略”、韩国实施“新增长动力战略”等,制造业可能加速向发达国家回流。

同时,一些新兴国家也纷纷把发展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及资本转移。

如,印度2014年9月制定了“印度制造”战略,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凭借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

3、全球正在酝酿形成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发达国家正在制定制造业国际投资、贸易和服务新规则,力图重构全球制造业生态体系。

如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其主要意图是试图通过创造一个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新模式,打破WTO框架下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 2 —我国是工业品贸易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上述谈判一旦达成,势必将对全球制造业投资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影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贸易优势,使我国在区域自由贸易格局的演变中被边缘化。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结构和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我国工业也步入了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

从增长速度看,随着人们对产品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投资的相对饱和,以及外贸出口需求的放缓,我国工业增速已经回落到个位数。

从产业结构看,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从发展动力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不断减弱,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图2 2008-2014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2、要素资源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快速上升,长期支撑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人口总规— 3 —模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约为14.62亿,而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渐减少。

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费使得环境恶化逐步加剧,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3.1亿吨,占国内消费量的60%,铁矿石进口9.3亿吨,占国际贸易量的75%左右。

随着要素条件出现新变化,出于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考虑,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机器和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企业提质增效的努力持续加大。

图3 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动情况3、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工业发展新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陆续取消和调整多批行政审批事项,持续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

长远来看,政府主导性投资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收紧,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财政补贴等传统投资模式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干预微观事务干预的同时,积极改善宏观管理,加强政府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市场化经营的良好环境。

— 4 —(三)泰安工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步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1、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为泰安工业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契机近期,国家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对重点领域发展做出了整体谋划。

山东省作出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打造“德州-枣庄产业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对全省产业发展做出了统筹部署。

在新一轮发展中,泰安区位优势突出、工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煤矿机械等产业优势极为突出,在2、泰安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生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泰安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部分行业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与工业强市相比,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两化融合不深、效率和效益亟待提升等问题较为突出。

未来十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破除制约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着力打造泰安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泰安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发展现状1、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实力逐步提升,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115.11亿元,约是2005年的7.1倍;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14年累计实现利润464.44亿元,同比增长3.64%。

全员劳动生产率约31.5万元/人,约是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5倍。

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一批优势产业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图4 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变化情况图5 2005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2、产业结构调整步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4年泰安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42.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