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实践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读后感
准备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刚结束九型人格学习不久,而且即将开始非暴力沟通工作坊学习,一旦自己开始意识到需要”慢下来”去觉察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忽视那一部分,往往是你最想逃避,也是最手足无措的时候。
虽然2型人的特点是善解人意,喜欢帮助他人,但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这个型的瓶颈,同时对于他人愤怒时的无力感,让2型人更加隐忍、憋屈。
学习完九型和正管课后,对于自己和其他的8个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来看这本书,让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开始实践非暴力沟通,开始试着去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对于身边人的愤怒开始理解、接纳,做到不评判。
下面先来谈谈我是如何体会表达”我信息”.
我此刻的生活如何?这个问题好像我很少去问自己,因为我总是在捕获周围人的需求,自己很少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因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从来没有去想着了解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后,有了去使用非暴力沟通这种生命语言的勇气,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发自心里的感觉,而不是通过思考,做出选择。
原来我在和他人发生争执后,即使过了很长时间后,也很少去回顾,因为担心悲剧重演,所以自己特别逃避谈论痛苦。在学会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在刚开始也遇到几次对方说”不”的时候,刚开始我很沮丧,后来我坚信,自己的需要没什么不对。一旦你发现自己需要后,很难去把它深藏在心里,仿佛有个重担一直背负着。于是,我还是坚持表达了”我信息”.虽然刚开始,使用的有些生硬,句式完全照搬,但是自己给自己打气,一定要说出来。说出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不是需要马上需要对方做什么,更多的是需要向对方的倾听,被看见。正如,佛的建议:”不要弥补,在此即可。”
这本书中写到了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实践提到了三点:
1. 要精神纯粹。需要我们努力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修炼自己。马歇尔每天都会停下来两次、三次或四次—---真的停下来,然后提醒自己:我想怎样与世界上的其他人相联系,冥想是个好办法。
2. 练习,练习,再练习。
3. 成为非暴力沟通支持团体中的一员真的很有帮助。
对上述的三点,第一、二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坚持,对于第三条来说,期待着和读书会同频朋友们一起分享。
对于我来说,除了要学会及时用”我信息”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还要尝试对于身边易怒的人带着”非暴力沟通之耳”进行观察,去接纳和理解他们的愤怒,而不做评判。
书中说:愤怒是份礼物,激发我们去了解引起这种反应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以往身边的人发生愤怒的当下,我非常害怕、恐惧,自己总是想着逃离那个现场,不想去面对他们的愤怒。但是通过阅读,了解到愤怒应该被压制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当我们认为愤怒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压制愤怒,对其置之不理。这种应对愤怒的方法经常导致我们用对自己和他人都很危险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其实我们需要去了解和帮助我们或他人达成那些自己没有满足的需要,因为这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是我们愤怒的根源。
书中的比喻非常贴切,将愤怒比喻成”汽车仪表盘上的警示灯”----它提供了关于引擎的需要方面的有用信息。如果警示灯亮了,我们不会想这去隐藏这一情况,或不理会或忽略,而是想要减慢车速,弄明白这灯想要告诉你什么。 所以如何处理愤怒还是非常关键,分享书中提到愤怒处理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意识到愤怒的激发因素,或者被称为诱因,但其实并不是导致愤怒的原因。换言之,并不是简单的人们做了什么让我们愤怒,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与他们所做的事呼应---这才是愤怒的真正原因。
第二步:意识到诱因从来不是愤怒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不是简单的人们做了什么事让我们愤怒。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价才是愤怒的原因。愤怒不直接与我们的需要和周围人的需要相连,相反的,它基于暗示对方所做之事有错或不好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有了评判。
这一点,在《非暴力沟通》一书,马歇尔两次被学生打了脸,第一次他非常愤怒,第二次却不太愤怒。因为他对两次打人的同学有了评判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第三步:寻找愤怒的根源---需要
我们没有直接与我们的需要相连,而是在脑中开始思考那些没有满足我们需要的人有什么不对。对他人的这些评判导致了我们的愤怒,而这些愤怒实则是对未满足的需要的异化表现。
在这里,我们需要好好认识一下”评判”,这句话我实在是太喜欢了。评判是对我们需要的自杀性的、悲剧的表达。我们不是回归内心,与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相连,而是将注意力转到评判他人没有满足我们的需要有什么不对上。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没有带书回家,我心里就会暗暗想:”这个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处理好。”,我就会带着评判的语气问他,即使我没有将评判大声说出来,我的眼睛也泄漏了这种想法。:”为什么不带书回来,作业如何完成?”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责、埋怨。双方沟通的结果并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放下评判,去体会我的首要感受是失望,担心,刚才表现出来的气愤是我的次要感受;我就会放慢脚步,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就会发自内心去询问:”书没带回来,作业怎么办?”,孩子很强烈地感受到我语气中更多的是对于他不能完成作业的担心,而不是责怪。他看到大人这样对他,自然会放下防御,开始想办法去寻找解决办法。于是开始头脑风暴,想出了几个办法,大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解决问题上。
我在这个场景中,我体会到感受的基本功能是为我们的需要服务。情感能够把我们释放出来,调动情感来帮助我们满足自己的需要。我在这个场景中的需求是信任。如果注意力转移激发了愤怒。带着愤怒,我们就无法了解这种需要了。愤怒是一种调动我们去责备、惩罚他人的情感。
第四步:在通过了解评判背后的需要,将愤怒转化成其他感受之后,实际对对方说出的话。
还是刚才那个场景,孩子没有办法完成家庭作业,我感到失望、担心。因为我看重孩子的责任感,需要信任。我需要孩子能想办法完成家庭作业。
通过对于愤怒管理和放下评判的学习,也呼应了《被讨厌的勇气》里的阿德勒的目的论,生气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怒气,因为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愤怒是非暴力沟通中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一座警钟,提醒自己,我现在的思考方式几乎可以保证我的需要铁定不会被满足。为什么?因为我的能量没有与我的需要相连,愤怒时我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
愤怒是很有价值的。愤怒是种福气,一旦生气,我们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来,看看我们是否告诉我自己,我们需要转化这些让我们生气的评判,了解自己的需要。
”慢慢来,你知道这是你的”我们都必须努力做到慢下来,
非暴力沟通和爱:
下面我想说说,这本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和爱的关系,当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不带其他任何目的,真实坦诚展现自己,袒露内心的想法时,这便是一份礼物。 不去责备、批评或惩罚----只是”我在这里,这是我想要。这是我此刻的脆弱”.对我来说,这种给予就是爱的体现。
而奉献爱的另一种形式是倾听他人,我们可以肯定自己,但不批评他人。我们可能没有意识的是,所有的人,处于痛苦中时,需要的都是关注和理解。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也是封底的这句话:
带上非暴力的耳朵,真心倾听他人;拔掉语言中的刺,充分表达自己。
篇一: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
前几天,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本书《小兵张嘎》。
张嘎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名小八路,对敌战斗的一个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不怕困难曾几次赤手空拳缴获敌人的手枪。在炸炮楼一仗中,他立了大功,是个小英雄。我真的佩服他。
我们生长在幸福的社会,虽然我们面前没有了荷枪实弹的敌人,但是学习上的困难就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嘎子的精神,战胜学习中的敌人,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篇二: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
小兵张嘎,大家一定不陌生,他的故事让我感动。
张嘎,年纪轻轻,可头脑机灵。一天,日本鬼子送大批弹药枪械运往济南,卢沟桥是鬼子火车必经之路,八路军在桥下装了很多炸药,想把鬼子车辆炸坏,并且切断鬼子和济南的交通运输,但狡猾的鬼子带了大批当地的农民带路,还充当人质,八路军进行了一次敢死行动,嘎子主动参与了此次行动,他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优势和机灵聪明 的头脑,出色的帮助八路军完成了此次艰巨的任务,在战斗中,小嘎子险些牺牲,大批农民也得救了,鬼子的火车也炸飞了。
我真的很敬佩硬汉子小嘎子的勇气,他在和鬼子搏斗中差点丢命,可他丝毫没有退缩,反而坚强 的应战。而我在生活 中,有一点困难就想后退,和嘎子比起来,真丢人啊!
今后,我要学习 嘎子,做个坚强的男子汉!
篇三: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
小兵张嘎这一本书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因为它是一部战争的英雄故事。
小兵张嘎是徐光耀写的,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十分精彩。这个故事是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嘎子的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叔牺牲了,嘎子所以才想加入八路军替奶奶报仇。到了最后,嘎子没报仇,反倒陷入了鬼子的追杀。
读了这一本书,我还是不能忘记那个聪明机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要向困难低头,勇于向权威挑战。
我爱看《小兵张嘎》。
篇四: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
我看完了《小兵张嘎》,觉得我和张嘎都是小孩,可他比我懂事多了。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是张嘎那些革命先烈和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我们正处在学知识、长才干的时期,一定要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做大多数同学的知心朋友,成为班级的优秀分子;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要坚持勤俭节约,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不乱花一分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例上,使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篇五: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
小兵张嘎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因为里面有我最喜欢的小兵张嘎,又勇敢又机智,想办法整治那些鬼子,张嘎子每次都化险为夷。
我最喜欢的是第八章:那天下着小雨,鬼子带着一帮“白脖”趟着泥进了村,这杨家府离折磨叉岗据点不足二里地……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捏着太君的腔指示说。这时,有一个鬼子为了展示他的勇气,去挑帘子,突然啪啪两声,鬼子就倒下了,()头冒鲜血,鬼子头一看,直往门外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急忙把门关上,把鬼子头的后腿夹住了,把他弄了一个嘴啃泥。拿的枪甩出了一丈远,小嘎子立马接住了这支枪,他真是身手不凡。
这篇故事表现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敢于敌人作斗争。小兵张嘎读后感500字小兵张嘎读后感《小兵张嘎》读后感600字 《老天会爱笨小孩》读后感
《老天会爱笨小孩》这本书讲了许许多多的大道理,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忽视的问题,而且反方向证明了笨的好处。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很笨的孩子黄金鑫,他因为笨没有自信,老师也觉得他很笨,所以不喜欢他,也没有孩子和他玩。就在他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另一个小学教学质量比较好,于是就转到了那个学校。因为老师和同学都很好,给了他帮助和鼓励,所以他开始自信起来了。有一次他们去听讲座,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北京大学毕业的人演讲,那个人就说他小时候其实也很笨,但是笨又笨的好处,他举了很多例子,黄金鑫的爸爸妈妈都很不耐烦,可是这个演讲给了黄金鑫很大的鼓舞,鼓动。黄金鑫原来最不擅长写作文了,但是这一篇他写了很长,老师给全班同学都读了,从那一刻起,他开始改变自己,他变得自信了很多。他开始相信自己,不在自卑了。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一定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非常聪明,学习非常好的,也不能瞧不起那些笨的人,因为笨也不一定没有好处。你笨没关系,最主要你肯学,你爱学,你去学,所为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
我非常敬佩书中的那个以前也是笨小孩,但是现在非常成功的人俞洪敏,因为他是一个笨小孩,他用了自己的证实事例换取了家长对笨的好处的认可,也许俞洪敏可以不承认自己是个笨孩子,但是如果他不用真实事例来告诉大家他小时候的笨,那么很多笨孩子的家长也就会对他孩子的笨无奈,不去培养,不重视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