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调查研究报告.docx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调查研究报告.docx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调查研究报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态度,其中以大一新生为重点,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从学习现状,原因结果上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定性分析,初步展示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部分原因。

(一)引言研究问题及背景项目背景新闻联接:2009年重庆应届毕业生中有 1 9.6 万参加高考。

比去年增加 3.73%,但与 3 年前高一相比今年报考人数减少了 2 万多,其中有 1.6 万名考生是读完高中,但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这其中多数多数是农村考生。

(《重庆晨报》 3 月 28 日)这不是个别事件,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类似事件。

还有辍学,厌学很多问题,很普遍的。

重庆市教育系统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收费高。

我想除此以外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是不是出点问题了?由于很多大学内开设了开很多与学生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专业课有太多的理论要学,实践课落后与社会。

很多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和研究能力,学习的兴趣也大打折扣。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 , 尤其是近年来的扩招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大学以来 , 许多高校教师感到迷惘 , 发现教学效果远不如从前, 觉得传统的传道授业遇到了挑战。

很多人认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能够挣钱,现在的社会能挣到钱才是唯一的本事,而现在大学本科四年,每年花费两万,而同时又出现了大学毕业后,每月的工资只够吃饭和花销,工作前景不光明的情况,以致目前出现了很多的读大学无用论之说,并且也有的确有很多认为大学学习很无聊的在校学生。

那么,这些在校大学生们,他们每天是怎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现状呢?原因又是什么呢?他们又是怎么看待大学的学习呢?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我们做此研究,并希望通过此研究,引起在校生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内省以及引起学校的重视,谋求对不良现状的改善研究主题目前大学生对大学学业的态度和原因。

其中重点研究学习倦怠和厌倦学习的形成原因,并作出解释和提出建议。

本项研究希望回答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及那些有厌倦态度的同学的态度形成原因。

采取的方式是让部分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表达学习态度和自己的某些看法及原因。

目的和意义大学新生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 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

激发学习动机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效率, 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并推动其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新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完善学生管理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学习态度及现象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与否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这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及态度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几项措施,纠正认识偏差端正学习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文献回顾和评论据原有资料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 其中回答主动性很强的占13.62%, 一般的占66.76%, 不强的占 12.74%, 不想学习的占 6.88%。

大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不甚,以至于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态度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学习倦怠。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笔者意识到: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高低,这是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原因。

但是,这些研究还有些不足。

有些研究对现象讨论较多,但是讨论形成因素方面较少;在资料收集上,这些研究听取汇报和个别访问,定性分析多一些,可能有些依据主观分析得出的结论,缺少一定的规模,较系统的定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

本研究采取更多的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研究出还有更多的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学习态度,并且我们后期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更多原因,从多个切入点分析不同现象的原因研究的基本概念情感成分是指伴随学习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倾向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企图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意图,它构成了学习态度的准备状态。

学习态度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只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内驱力内驱力(内源性学习动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 内驱力的激发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我意识:指人们自我概念的形成,对自我特点的认识以及对自我形象的评价等。

角色认同:在社会化过程中,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将各种不同的自我形象变成一种整体性的自我形象,以实现一种个性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同一性。

具体的说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过去怎样,自己今后的方向怎样,如何为承担成年人的角色做好准备。

(包括目前角色,未来角色,现实角色和理想角色等等)研究变量根据研究的内容主题和目的,将问卷内容题目按内容分为若干方面在校生学习态度现状方面: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上课情况、课下学习情况、对待考试态度等若干变量在自我原因分析方面: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大学意识、专业兴趣、同辈群体影响、学校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若干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来分析研究学习态度的成因研究假设大学新生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 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及存在很多学习倦怠的现象,学生迷茫和无助。

学习的内驱力是什么?是人的兴趣,爱好。

还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或只是为了将来的一个稳定的饭碗而学习?学生自身的自我认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学意识逐渐模糊,普遍感觉迷茫。

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好。

据初步了解,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存在着无助,无聊,焦虑,忧郁甚至厌倦学习等不良精神状况。

所以就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设计调查地点重庆师范大学惠风苑C栋若干宿舍调查抽样对象选择: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法之资料收集方法概率抽样。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个别发送法列出每层楼宿舍编号,从每层楼中随机抽取选取十个宿舍,每个宿舍随机抽取三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六十人,最后统计抽样值为六十。

问卷回收率为100%,采用的是自填式问卷。

未填的问卷由责任人发放,并在同学填写完整后由责任人收回。

工具所用工具为问卷,均为封闭式问题,共32 个题目,分三个部分组成问题。

分析单位为个体,为探索式研究。

在系统抽样前对朋友进行过试调查,问卷较合理。

研究的总体和样本总体以重庆师范大学学生为例研究,样本为随机抽取的六十名在校生资料分析方法资料分析分为四个部分:原始问卷资料的审核复查、问卷资料的汇总和编码录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定性分析资料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 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对某些高校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定量研究, 结合定性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学态度状况和产生原因。

对研究质量和局限性的说明作为采用定量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调查,本研究在研究样本上尚存在缺陷,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足够多的问卷调查,同时缺少些辅助的走访访谈定性分析。

调查结果的统计也难免出现误差。

(三)结果资料分析本研究分为学习态度现状调查部分和学习态度原因分析部分。

根据调查,得出目前确实有大学在校生存在明显甚至严重的学习厌倦态度,学习行为各有不同,在对大学学习的某些看法上存在众多差异并导致学习主动性大相径庭,某些同学在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上存在问题。

学习主动性降低和内驱动力不足,自我意识不明显、专业兴趣方面和大众传媒外界环境等社会因素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象方面及相关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上方面:16.6%的同学在学习上认真,45%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时好时坏,存在学习厌倦的学生占到33.3%左右。

并且对自己学习状态满意的只有25%,75%的学生对自己平时的学习状态很不满意。

可见学习的状态确实存在问题。

这种态度很多是来源于大学价值的迷茫。

在上课情况和课下学习情况上,仅有13.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认真并认真做笔记,45.7%的同学上课时都是听课不太认真或没有认真做笔记,41%的同学都只是偶尔听课。

在逃课问题上,83.3%的学生有逃课的想法。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课下讨论问题的占比重为16.6%。

其余均为不会回答问题或偶尔会关注。

这表明学生的上课态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实际学习成绩也堪忧。

原因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失去魅力,现实中大学与理想中大学的差距也让很多学生因之沮丧,对课堂学习感到乏味。

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是影响学习态度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只有14.2%的学生对大多数课程感兴趣,85.8%的学生只是对个别的课程感兴趣。

这是导致学习倦怠的直接原因。

在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方面:大多数同学选择用30%来描述课下生活中自己学习的比重,在周末时间的分配上, 20%的学生选择学习,其他为外出游玩或兼职或交际。

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大学学业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课下主动复习的占到 13.3%,大学中,很多同学的努力程度和高中比差距很大。

75%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大学学业没有太多的勤奋,勤勉态度减弱。

( 二)大学成绩意识方面:在大学评价标准上,在与中学的以分数为天下的情况不同的大学校园,同学们的关注目标也稍有转移,45%的同学很在意自己的分数值, 55%的学生只会在意自己的成绩是否及格。

大学长才标准的多元化是其中的很重要原因。

原因分析:个体对某事件的态度,会受到主观与客观各个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普遍存在“迷茫”的状态,自我效能感降低。

从外界因素上分析:在就业压力下,大学文凭贬值的现状下,学生自身的自我认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学意识逐渐模糊。

在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的扩招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读大学也似乎远远没有了原来那么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当看到一些企业要求重视能力,会产生所学知识是否足够有用的的想法和轻视理论的想法的同学占到41.7%,可以看出,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是较大的。

在就业压力造成的影响方面, 50%的学生会更加重视理论和专业的学习,另外的 50%转向了适当忽视学习而是侧重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社会因素上:在当前社会的物欲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的诱惑是否对自己的态度有影响的问题上, 75%的学生认为会对自己有影响并且产生浮躁的心态, 2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不太会有影响。

在各种多元价值观和信息冲击下,认为自己的大学意识减弱的学生占到了66.6%,偶尔稍微有这种想法的占33.3%。

很多人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一部分教师商业化越来越浓,没有了师道师德,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增长极其缓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