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告警技术综述2003
激光告警技术综述
作者:八分钟祭品
背景
激光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激 光武器以其特有的威力成为现代武器中的佼佼 者。为了对抗现代化战争日趋严重的激光威 胁 ,激光告警技术应运而生。 目的:快速探测敌方激光威胁的存在,尽可能 确定出其方位、波长、强度等特性并进行声光 报警,为我方躲避、防护或反击争取时间。
理想的激光探测告警装置应满足的要求 :
探测器的接收视场足够大 探测器的光谱响应范围足够宽 探测率高 虚警率低 定位精度高 响应时间短 显示器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探测告警器的技术分类
光谱识别型 相干识别型 光纤激光告警器 全息探测型 激光主动探测型
光谱识别型告警器
特性 核心器件 分类 非成像型 成像型 能否精 确定位 虚警率 成本
光电二极管 否 CCD 能
高 低
低 高
实例: 实例:坦克载阵列激光侦查告警器
图2 图1
相干识别型
特有器件:F-P标准具或迈克尔逊干涉仪
通过检测干涉环的中心位置和各环位置,即可 定激光入射角度和入射激光的波长: 方位角 俯仰角 第N个圆环的半径为:
光纤激光告警器
特点:用光纤的一端作为 接收机的前端,探测器与 光纤的另一端相连, 由此 使得暴露在外面的激光告 警器探头十分小巧,便于 安装。
1 2
3
4
5
激光探测告警技术发展趋势
将波长覆盖范围不同的探测器组合到一起来拓 宽光谱响应范围的告警器 小型、便携式的激光告警器 小型的、抗辐射能力强的卫星载激光告警设备
3Q for listening!
激光探测告警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激光探测告警技术和器件的研制,80年代开始 逐步装备部队。经过近30年发展,技术上已日臻成熟。各国研制成功的 激光探测告警设备有几十种之多。 非成像型研究最早,技术简单且发展最成熟;成像型虽方位测定精度高, 但只能单波长工作,因而只能用于特定波长的激光告警; F-P型在波长和方位测定上性能优越,因而发展较快且已形成产品和装备; 迈克尔逊型能够精确测定波长和方位,且能够截获单次激光短脉冲,但 由于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和研制成本高,现处于室内原理阶段。 光纤激光告警器已装备部队,是当今激光告警器研究之重点,适合于高速 飞行目标的自卫防护。 全息探测型体积小,重量轻,但制作工艺复杂,衍射效率较低,在使用 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激光主动探测型由俄罗斯人提出,俄军方已有所装备,但国内未见有效 且实用的系统的报道。
全息探测型
采用一套全息透镜代替相干探测中所用的干涉 仪,利用的是光的衍射原理。 全息透镜将不同激光波长的焦点沿光轴分布, 焦点的位置成为激光波长的函数,而在像面上 会聚光斑的空间位置则与激光入射的角度有光。
激光主动探测型 激光主动探测型 主动
工作原理基于 “猫眼效应”
相对于被动探测技术而言,其具有以下优点: 测量精度高、直观性强、受地面杂波干扰影响 小、可探测回波强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