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考查分值 2017年为5.5分
考查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综合分析题
本章特点 程序性内容比重大,也是考试重点;易和其他行政法律制度,尤其是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结合而成为综合分析题的常考点,须予以充分重视
核心考点 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2018年教材主要变化
1.删除:“行政拘留”、“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行政处罚种类的介绍内容;“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的介绍内容;“行政机关不按规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纳税人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具体程序性内容;删除其他部分说明性文字。
2.新增:“适用简易程序的税务行政处罚文书”的形式规定;“税务行政处罚”制度下新增“税收违法案件审理程序”。
本章架构图
第一单元 行政处罚基本制度
一、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6项:
(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5)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6)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1)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处罚设定权法定、依据法定、主体法定、程序法定。
(2)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1)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教育行政相对人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既非意味着可以以罚代刑,也非意味着可以以教代罚。
(3)责令限期改正
《行政处罚法》第23条: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1)
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也可不实施行政处罚
(2) 责令(限期)改正并非行政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命令;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一同作出的两种不同的行政行为
(3) 行政机关未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即作出行政处罚的,并不直接导致行政处罚程序违法,不会导致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或撤销
3.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基本内涵 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个(次)以上的同类(罚款)的处罚
(2)《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的规定 当事人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违反不同行政处罚规定且均应处以罚款的,应当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
【举例1】某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进行检查中查实,该公司以白条形式列支房租8万元,无法取得发票或证实其真实性,该年度企业账面亏损5万元。税务机关作出决定:(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甲公司的行为属于“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5万元;(2)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该行为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5000元。在本案中,税务机关针对甲公司的同一违法行为,依据不同规定作出了两次罚款决定,不符合规定。
【举例2】在一次对某市餐饮企业的联合执法检查中,卫生局发现甲小吃店的食品卫生状况存在严重问题,作出了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的决定;工商局发现该小吃店没有依法办理年检,作出了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的决定。卫生局和工商局的行为并不违反“一事不二罚(款)”原则,因为甲小吃店实际上存在两个违法行为(食品卫生不合格、未办理工商年检),两个行政机关的罚款并非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作出。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
1.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分类 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 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人身自由罚 行政拘留 ——
行为罚 责令停产停业 停止出口退税权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
财产罚 罚款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没收违法所得
训诫罚 警告 ——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
2.非税务行政处罚的情形
(1) 责令(限期)改正
包括责令停止或改正税收违法行为、责令限期进行纳税调整等 是行政命令
(2) 收缴或停售发票 是一种执行罚性质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
(3) 通知有关部门阻止出境、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收缴税务登记证、停止抵扣等 虽不属于税务行政处罚,但属于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2014·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
A.强制隔离戒毒
B.停止出口退税权
C.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
D.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E.吊销律师执业证
【答案】BE
【解析】(1)选项AD: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方式;(2)选项B:属于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3)选项C:属于行政征收;(4)选项E:属于行政处罚中的“吊销许可证”。
三、行政处罚的设定(★★)
1.行政处罚的创设
(1)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如行政拘留。 (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4)部门规章: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的,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但罚款的限额必须由“国务院”规定。
(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批市的人民政府。
法律、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的,地方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但罚款数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6)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的具体化规定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在上位法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了解】(1)不得增加或减少行政处罚的种类;
(2)不得上调、下调行政处罚的幅度的最低额、最高额。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偷开他人机动车的行为,情节不严重的,给予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法规在作出具体规定时,对最高处罚额度和最低处罚额度不得做任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