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

谈谈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

谈谈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发展
在拥有超过3.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移动数据业务的高速
发展对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而言,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移动数据业务是一个新兴市场,在数字蜂窝电话、智能手机、无
线PDA和笔记本电脑上,通过移动网络传送差异化的语音、互联网接
入、信息、娱乐、事务处理等业务。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自1990年代末以来,移
动用户数增长全球最快。截至2004年9月底,中国的移动用户总数
已达3.2亿。但随着低端用户比例逐步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来
自话音等传统业务的每用户业务收入(ARPU)持续下降、移动运营商需
要新业务增长点维持甚至提高ARPU,移动数据业务为运营商提供了
这个机会。

目前,移动数据业务尽管在中国运营商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还比
较小,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0.2%,中国联通则不到
10%(来源MII)、但是这个比例在快速提高(如图1),移动数据业务的
收入增长远高于移动业务总收入的增长。尤其是短信业务,2001年
发送总最为190亿条,2002年猛增到了900亿条,2003年和2004年
分别达到了2200亿条和2180亿条。在2005年春节的8天时间里,
全国发送短信总量达到了110亿条。
图1 中国的移动业务收入
随着3G网络的商用部署和无线带宽的提高,移动网络将为用户
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业务,同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ARPU
的比例也会稳步增加。

一、中国目前的移动数据业务
1.现状
中国目前有两大移动营运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拥有全球容量最大、客户最多的GSM网络,并在一些主要城市提供基
于GPRS的移动数据服务,中国联通同时运营覆盖全国的GSM和
CDMA/cdma2000 1X两个网络。

随着中国移动用户的迅速增加,移动网络的不断优化及新业务的
不断涌现,中国的移动数据业务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表现在业
务量增长迅速、用户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用户群进一步细分。

●业务量增长迅速:新的应用不断刺激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的增
长。中国移动来自SMS的收入从2003年到2004年增长了74.7%,而
来自其它数据业务的收入增长了93.7%(如图2)。短信业务的发展尤
其突出,基于短信的增值应用种类繁多,短信在中国被称为"第五媒
体"和"拇指文化"。其他移动数据业务,如多媒体短信业务(MMS)、无
线应用协议(WAP)等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图3和图4分别表
示了中国MMS和WAP业务收入的趋势。WAP业务的应用非常广泛,包
括新闻、天气预报、电子邮件、股票信息与交易、移动游戏、电子商
务、图片与铃声下载等。为了支持这些新的数据业务,移动网络需要
提供更高的带宽。

图2 中国移动来自移动数据业务的收入(百万欧元)
图3 中国MMS收入趋势(百万欧元)
图4 中国WAP收入趋势(百万欧元)
●用户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移动数据应用已越来越普及,业务普及
率已占移动用户总数的80%。移动数据业务逐步从非主流业务发展为
主流业务,逐步被广大用户所接受。此外,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如基于移动网络的企业/行业应用。

●用户群进一步细分:激烈的竞争和多样化的用户要求使运营商不
断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细分,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户群,如出现了一
个以时尚年轻人为代表的所谓"数据上的高端用户、语音上的低端用
户"的新的用户群。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M-Zone)品牌就是针对这
个新的用户群,为时尚年轻人量身定制移动通信服务,"新奇"、"时
尚"、"好玩"是其主要的品牌属性。"动感地带"以灵活而有吸引力的
资费,为这个用户群提供学生套餐、娱乐套餐、时尚办公套餐等多种
创新的个性化服务。图5为中国部分主要城市"动感地带"用户的数据
业务收入占ARPU的比例。

图5 M-Zone用户的数据业务收入占ARPU的比例
2.商业模型和价值链
移动数据业务将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并将创造巨大的市
场价值,构建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型将是移动数据业务成功的关键。

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在商业模式上借鉴了日本NTT DoCoMo的成
功经验,不但包括商业模式,还包括终端定制策略。通过具有吸引力
的收入分配方案,移动运营商与业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SP/CP)建
立了良好的合作,这种商业模式对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是互利的,使
之取得共赢。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Sina、Sohu、Tencent等SP/CP
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参见图6)。

图6 SP移动数据收入(百万欧元)
价值链由一些互相依赖的实体组成,由一个或多个公司为客户提
供产品或服务,价值链中的各个实体尽可能地为该产品或服务增加价
值。

作为移动业务的先行者,中国移动已经成功地创造了卓有成效的
商业模式,建立了包括用户、运营商、业务和内容提供商等所有参与
者的价值链(参见图7)。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全国统一品
牌——移动梦网(Monternet),为广大移动客户架设了与互联网之间的
桥梁。同时,移动梦网帮助中国移动处于价值链的核心地位。
图7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价值链
未来几年,移动运营商在实质上仍负有引导和监管移动数据业务
发展的责任。
3.挑战
尽管中国的移动数据业务发展很快,但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制约着
它的进一步发展,包括:
●社会信用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目前恶意欺诈仍难以避免;
●终端对部分应用的支持缺乏统一的标准,且滞后于用户对业务
的需求;
●移动运营商需要加强对SP/CP的管理和控制。
二、未来移动数据业务的特征与架构
1.特征
为了提高效率,未来移动数据业务应具备如下特征:

●业务个性化:移动数据业务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化需求,要求能
够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业务定制,个人用户需要丰富的业务,要求可定
制化、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灵活的资费和简便的付费方式等:而企
业用户需要业务的灵活组合,要求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服务质量
(QoS)、业务多样性、群组通信便捷性、批量折扣等。
●业务平台和接口标准化:移动数据业务打破了运营商单独提供
业务的商业模式,移动数据市场的成功需要引入众多的第三方SP/CP
来参与业务开发,这必然要求业务平台应具备开放的接口,以支持快
速的业务集成。

●业务集成性:业务的集成性体现在多种媒体的集成、多种业务
的集成、以及多种商业实体的集成等方面。移动数据业务逐步走向多
媒体化是必然趋势,多种业务能力集成在一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
可以有效地挖掘网络潜力,将商业链条中的各实体联系在起,快速推
出新的业务。

●安全和信用控制:包括数据业务的版权控制,即数字版权管理
(DRM)、用户隐私保护、信用管理和反欺诈措施。有效的安全和信用
控制有利于推动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

2.架构
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架构需求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承载网络与业务网络分离:为了实现业务和应用与承载平台无
关性,需要在逻辑上将业务逻辑从承载网络中分离出来。承载网络只
提供业务的通信通道,与业务的实现无关。这与下一代网络(NGN)
演进的架构是一致的。
●业务管理从业务逻辑中抽象出来:为提高业务的可管理性,需
要提供用户认证、业务认证信息计费、结算以及业务管理等功能,这
些功能是业务能否快速提供的关键。

●灵活的业务能力:将业务抽象成一组基本功能单位或能力的组
合,即业务能力集,如:MMS、移动DRM、状态呈现(Presence)、即
时消息(IM)、位置服务(LBS)等,这样,可实现业务的模块化和业务
功能的可重用性,有利于业务的快速创建。

●高度的开放性和集成性:网络运营商平台和应用/内容提供商
平台之间采用通用、开放的接口,使双方的业务能力能容易地生成新
的业务和应用,实现业务逻辑可以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或中间
件技术)调用业务能力集。

为未来移动数据业务的一种典型系统架构。系统可以分成四层:
接入层、核心网络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ISMP)层以及业务应用层。
ISMP在核心网络层与业务应用层之间的业务传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
作用,它使移动运营商为网络运营商、业务与内容提供商、用户之间
提供移动数据的门户、接入、计费和管理。ISMP解决方案不仅适合
于移动网络,包括GSM/CDMA和3G,也适合于固定移动融合(FM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