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2
———————————————————————————————— 作者: ———————————————————————————————— 日期: 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xxx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人无信而不立”。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本文调查列举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从而对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多层次深广度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危机;诚信教育;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从中学过渡到大学,这是每个大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直观地表述,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我想,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 (一)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二)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三)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四)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五)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讲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浅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四是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和教育基地,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也是建立社会信用的过程。在发达国家,人们笃信“信用就是生命”,没有信用寸步难行。但是,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轻看和破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乃至人生发展的直接障碍。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不仅对他们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内课外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二)加强“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自己诚信选择的方向,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体现“两课”教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提高诚信教育效果。 (三)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高目标,低起点,可以从他们的基本行为抓起,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如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建设校园网站,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诚信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网上“诚信论坛”,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周围和自己身上;聘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回来讲“诚信、素质、发展、人生”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事业成功的作用;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对受到社会资助、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进行诚信讲座,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对于诚信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彰,树立宣传典型等等。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这些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