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试题及答案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试题及答案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广义的素质

2、
全体性
3、全面性
4、政治的含义
5、
权威性分配
二、填空(每题1分,计25分。)
1、广义素质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等。
2、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
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
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3、素质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引导过程。它包括四个环节(导向环节)(检
测环节)(分配环节)(反馈环节)。
4、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传统主义时期)(行为主
义时期)(后行为主义时期)
5、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
6、主要的国家观有(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暴力说)、(国家要素
说)。
三、简答题(每题8分,32分。)
1、素质教育哪些基本特点

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3、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
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23分)
1、试述权力的类别。根据政治权力运动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12分)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当前有三类观点。 (11分)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
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
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2、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
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
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
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4、政治的含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
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5、
权威性分配是指,在大多社会,由拥有权威的权力的政府机构去做决定。
二、填空(每题1分,计25分。)
1、(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
2、(智力)和(体力)(道德水平)、(审美情操)
3、(导向环节)(检测环节)(分配环节)(反馈环节)。
4、(古典主义时期)(传统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后行为主义时期)
5、(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
6、(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暴力说)、(国家要素说)。

三、简答题(每题8分,32分。)
1、素质教育哪些基本特点: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未来性
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答:政治的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
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特征,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
治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
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分
类,按照传播方式:直接和间接政治社会化两种;从内容上分:政治社会化可分为
主流政治社会化与非主流政治社会化两种。
3、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
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基础教育以发
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
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
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
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从教
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
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政治社会化需要特定的媒介传递政治信息,塑造政治文化。途径有:家庭、
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播、政府、社会政治组织、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等。
政治社会化既是塑造政治人格、造就政治角色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
并且通过这两方面作用对政治体系,甚至整个政治生活产生广泛的根本性影响。
因此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个人、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
三个层面:1、政治社会化是决定一个人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的关键因素,不
仅培养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而且塑造了公民的政治人格。2、政治社会化传播、
维持和改造着政治文化。3、政治社会化是关系到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因素。
四、论述题(23分)
1、试述权力的类别。根据政治权力运动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12分)
①强制性权力。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去
做。这种权力“可信性”至关重要,其中威胁作出要使对方觉得可信,威胁只是使
强制力成为一种有效的目标或对行动的遏制,是权力得以生效的保障。现代政治
中,强制性权力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威胁。
②功利性权力。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
体好处。这种政治性奖励包括财富、职位、雇用、荣誉及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前两种权力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操纵性权力是以更巧妙的方式
全部和部分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它假设一个人的态度能够被重造,他会以别
人希望的方式去做。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④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和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
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叫克里斯马(韦伯:原指古代的宗教
先知,战争英雄。)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当前有三类观点(11分)
第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升
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命题。应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因而,“应
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第二、不能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如有的认为,教育与社会
是互相照应、相依发展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产
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能认为是对立的,肯定一个,否定一个。“应
试教育也在提高人的素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层次不同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低级阶段,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发
展的必然结果”,“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提‘发展’、‘迈进’比‘转轨’更为合适”。
第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部分对立,部分不对立。
有的提出把升学教育分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升学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的升学教育,从而认为“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既对立,又不对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