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鹏时间:2015.7.17 Kaneky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想象力、理想、充沛的精力和憧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
21世纪头20年,对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为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生力军的作用,必须了解青年、研究青年、培养青年。
一、青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
年群体也由过去的青年学生、青年农民、青年工人、青年知
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
不同的阶层。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群体中的阶
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于青年发展和
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从农村看,青年农民首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过去的传统青
年农民,分化成从事多种职业的青年。
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
放的有利时机,有的成为管理者阶层,有的成为私营企业主,
有的成为个体工商户,更多的青年农民成为城市的打工仔,从
事与农业劳动不同性质的各种非农业劳动。
青年农民的这种
分化,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社会发展是有着积极
意义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于其他阶层,他们还是社
会的底层,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等工作。
从这一角度出
发,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农民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平机
会,作为青年农民也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三、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社会
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减少,
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信息网络、电子商务、金融、
证券、保险、市场营销、文化传媒从业人员大量增加。
在这
些白领阶层中,大部分人都是青年,这些人一般通过人才市场
和职业流动进入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和职业,一些创业成
功者快速步入到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上层,他们在青年群体
中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特殊阶层。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社会
转型中,青年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并不都是上升的,也有
下降的。
1998年在对江苏6城市调查中,我们发现,下岗工人
中,35岁以下的占50%。
在中国,青年人在工作经验、知识
积累、财富、住房、人际关系资源等方面并不占优势。
正如
《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指出的:"青年是
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和受害者"。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
风险意识、发展意识、成长意识等思想观念日趋强化。
从总
体看,他们文化素质高、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注重实际。
具体有以下特点:
①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元的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
青年不仅看你怎么说,还要看你怎么做。
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并渴望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青年自主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传统文化对青年教育主要是顺从,现在青年强调是自立。
《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青年在遇到失恋、下岗、失业、被人欺负等问题时,绝大部分人依靠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学历高的多于学历低的,年龄小的多于年龄大的。
②在成才与发展需求上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社会化特征。
青年的
需求和发展出现新的变化,正在逐步从单位中分离出来,向社会转移。
当代青年对知识的渴求是相当强烈的,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
希望拥有高学历,掌握一定的技能。
而获得这一切的途径,已从单位转移到社会,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去学习。
成才几乎是每个青年的愿望。
既依靠单位,更看重社会实践的锻炼。
③在分布和群体结构上呈现出流动、分化和重组的态势。
跨地
区、跨产业、跨所有制的流动日益突出,城乡流动频繁,大量农村青年向城市流动。
国有、集体企业青年向新经济组织的
流动,青年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体,这种流动促进高新技术和新经济产业的调整和发展。
就业的进一步市场化,使青年的择业机会增加,城市青年职业变动的频率加快。
同时,就业的压力也在增大。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职业群体在逐步消失,一些新的职业群体正在出现,在第三产业中,青年的数量大幅增加,发挥的作用也大。
④总之,当代中国青年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正在逐步达到
符合他们愿望的教育程度,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宜的机会,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加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⑤青年要健康成长,青年自身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目
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⑥在社会转型中,一部分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不顺。
由此产
生悲观、消沉、失望的情绪,对国家未来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
同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
有的青年看不惯、想不通、不理解。
⑦社会收入差距短时期难以消除,并将进一步强化,社会分配不
公将始终是青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虽然收入差距悬殊不至于引发青年与社会之间大规模的冲突,但社会应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使社会的分配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⑧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青年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大。
目前青年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文化素质跟不上时
代发展的要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是一对矛盾。
在未来10年中,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第一因素,青年人口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
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较为混乱,使青年的价值困惑正在不断
加剧,未来10年青年的社会化进程将遇到更大的挑战。
部分青年中出现理想淡化,精神失落,有的沉溺于物质享受,这些问题影响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面对当代青年,一是宣传教育,二是在保持共青团的自身性质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创新,以适应当代青年的需要和发展,要有针对性、时代性、层次性。
价值观的教育是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决定着青年的政治选择、人生追求、道德评价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需求。
⑩上述现象与问题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方面要教育青年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另一方面,社会也必须为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承认青年发展的应有权利,扩大青年的社会参与机会,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青年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