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几种鸡球虫寄生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
本病是养鸡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广泛,哪里养鸡哪里就有球虫病,是养鸡中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必须认真严肃对待。
尤其我们南方各地的养鸡场和专业户。
流行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气温高、湿度大的梅雨季节发病与流行特别严重。
各种年龄的鸡都有易感性,但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鸡,15-50日龄段最易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这可能与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有关;3月龄以上成鸡多为带虫者,一般不发生球虫病,这是带虫免疫的防护。
肉鸡比蛋鸡易感。
2、病鸡、病愈鸡(可在肠道粘膜内保留活卵囊235天)和健康带虫鸡是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球虫卵囊污染土壤、饲料和饮水等在适宜温度(22-32℃)和潮湿的环境中,卵囊发育成孢子化卵囊经消化道传染易感鸡雏。
卵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可生存数天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
野鸟、家畜、苍蝇(在其肠道中可保持24小时活力)、甲虫、蟑螂以及人的手、脚和用具等都可机械性传播本病。
3、天气暖和、潮湿多雨、育雏舍拥挤、料中维生素A、K不足或缺乏以及配合不当等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不善,都是球虫病的诱因。
其他如雏鸡白痢、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可以增加球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主要症状急性型多见于幼鸡,由致病力强的柔嫩和毒害艾美球虫所致。
病鸡全身衰弱、萎顿,拥挤一起,翅下垂,羽毛松乱,眼紧闭,减食或废食,渴欲增加,嗉囊中积食或充满液体。
腹泻,便血,泄殖腔周围羽毛为稀粪或血粘污。
冠、髯和可见粘膜苍白、贫血。
运动迟钝、呆立,后期痉挛、昏迷,大多在发病后6-10天死亡,病死率50%以上,甚至100%,耐过不死的,其后生长缓慢,生长性能大受影响。
慢性型多见于日龄较大的小鸡和青年鸡,有中等致病力的巨型和堆形艾美球虫感染所引发,症状不明显,病程长达数周或数月,病鸡食欲逐渐减退,进行性消瘦,间歇性下痢,粪中一般不见血,冠、髯苍白、贫血。
足和翅轻瘫,不能站立,严重的最后衰竭死亡,大多数耐过,不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且造成鸡群均匀度差,生产性能不好(如生长缓慢、产蛋量减少等)。
亚临诊型多见于成年鸡和大龄肉鸡,虽无症状,但有如上的生产性能差,且是球虫病的传染来源,在流行病学和生产上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剖检病变剖检急性病死鸡,可见冠、髯、可视粘膜苍白、贫血,肛周羽毛粘污粪血,病程较长的尸体消瘦。
病变集中在肠道,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病变的主要集中在盲肠和前、中断小肠,肠粘膜肿胀出血,肠壁肥厚,肠管增粗2-3倍,肠浆膜上芯出散布星点样出血斑点,肠管内多为凝固的血块,坏死脱落物及少量渗出物和未消化完全的饲料剖检慢性病死鸡,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前段和十二指肠。
肠管肿大,肠壁发炎,增厚,有的可在肠浆膜见到灰白色小斑点(裂体繁殖处),肠粘膜炎症、肿胀、粗糙,上盖一层粘性渗出物,有的也可见到小白斑点,有的有出血区,肠内容物中混有小血块。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和剖检病变在急性球虫病可以作出初诊。
在慢性和亚临症诊病最好采病料(肠道病变段)送有关实验室做粪便或肠粘膜刮取物涂片,镜检出球虫卵囊诊。
防治方法1、平时搞好鸡群的环境卫生、勤换垫料和消毒工作是防制球虫病的重要环节。
粪便或垫料中的球虫卵囊通过做堆肥发酵腐熟5天就可被杀死,普通常规消毒药杀不死卵囊,必须用0.05%碘酊+1%盐酸+0.1%新洁尔灭的混合溶液消毒污染场地、墙壁和用具,才能把它杀死。
2、免疫接种我国华南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和上海农科院畜牧所已有鸡球虫弱毒苗供应,按说明书使用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可大大减少或不使用药物,可以减少药物残留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提高鸡肉、蛋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推荐各地养鸡专业户使用球虫苗。
3、从15日龄开始,料中按0.2%-0.4%添加益生酸,直喂到计划日龄止,不但可以预防球虫病,而且调理胃肠菌群有利防止鸡白痢等肠道病。
4、药物预防选对本场球虫病有效的药物3-4种,对蛋鸡和种鸡群从15-90日龄,肉仔鸡从15日龄至上市前5天约40-45日龄,用一种药物2/3治疗量拌料或饮水2周,换另一种药物如此2周一轮换,直用到计划日龄止。
预防鸡球虫病的药物约有数十种,现介绍以下十来种供选用:(1)、氨丙啉混料浓度为0.0125%,不要与维生素B1联合应用。
(2)、尼卡巴嗪混料浓度0.0125%,气温超过30℃时慎用,休药期5天。
(3)、氯苯胍混料浓度0.0003%,休药期5天。
(4)、马杜拉霉素以0.005%-0.0075混料,休药期零。
(5)、拉沙里菌素0.0075%-0.0125%混料,休药期3天。
(6)、莫能霉素以0.0001%混料,休药期为零,不能与V B1同时用。
(7)、盐霉素按0.005%-0.006%混料,无休药期,不能与支原净同时用。
(8)、常山酮混料浓度为0.0003%,休药期5天。
(9)、氯氰苯嗪混料浓度为0.0001%,无休药期。
(10)、海南霉素混饲浓度5-7.5克/T料,仅用于肉仔鸡,休药期7天。
(11)、地克珠利混料浓度1克/T料;混饮0.5-1毫克/L水,休药期5天。
5、发生疫情时处理:(1)、把病鸡和假定健康(同群未发病)鸡隔离开来,扑杀重病鸡尸体和病死鸡尸一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治疗轻、中病鸡和预防性用药假定健康鸡。
肌肉注射青霉素1万-2.5万单位/羽,1天2次,病鸡注射2天,假定健康鸡注射1天;同时选本场有效治疗抗球药二种,按治疗量一种拌料,一种饮水,连用5-6天,以后改用一种药按2-3治疗量拌料或饮水,按两周一换直用到计划预防日龄止;而假定健康鸡群则在注射青霉素后按上述药物预防法,两周一换地用到计划日龄止。
(2)、5天换垫料一次,清水垫料运到鸡场下风100米处,加水适量拌和,用手捏之成团,松手散开为度,堆成馒头状,盖薄膜四周用土压实,让其发酵生热杀死病菌、病毒和虫卵。
3天1次带鸡消毒,直到最后一只病鸡死亡或康复后10天恢复正常的,换垫料和消毒制度,场地、墙壁、用具消毒用上述能杀死球虫病卵囊的特配消毒液。
带鸡消毒按常规办事。
十、鸡痘禽痘(简称FP)是由FP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或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粘膜形成纤维素伪膜。
在集体化养鸡或专业户鸡群免疫接种质量不高或不进行加强免疫容易造成流行,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和鸽,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很低。
金丝雀、鹌鹑和野鸟也可发生。
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鸡最常发病,病情也比较重。
雏鸡的病死率高,尤其是粘膜痘。
病鸡脱落和散发的痘痂是传播主要形式。
痘毒又耐干燥,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9个月之久。
病鸡从鼻、眼分泌物和唾液排毒,通过直接接触经皮肤粘膜伤口传染。
蚊蝇、螨、蜱、虱等在皮肤痘症和粘膜痘上叮咬和在病毒血症期间吸血后成为传播媒介,特别是蚊虫在病灶部叮咬吸血后传播病毒时间长达10-30天之久。
痘症病毒还可通过泪管进入口喉部引起严重上呼吸道白喉型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
一般秋季和初冬多发生皮肤型痘,而冬季和初春则以白喉型痘多见。
肉仔鸡群夏天也常流行鸡痘。
主要症状潜伏期4-10天。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为以下三型:皮肤型主要发生在鸡冠、肉髯、眼脸及喙角等无毛或毛稀少处的皮肤上,有时也可发生在泄殖腔周围、冀下、腹部及腿部等处。
病初为灰白色小结节或红色小丘疹,很快增大成绿豆大,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的干硕痘诊;有时相邻逗诊相互融合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疣状痘痂,凸出皮肤表面。
痘痂存留3-4周而后脱落,遗留一个灰白平滑痕,病轻则不见痕。
全身症状或没有,但在没有免疫接种或没有加强免疫的蛋鸡群,可见产蛋下降甚至显著减少。
粘膜型也叫白喉型,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粘膜表面,初为鼻炎症状,经2-3天后粘膜上生出黄白色结节,逐渐扩大并相互影响形成黄白色干酪样伪膜,由坏死粘膜组织和炎性渗出物凝固而成,并逐渐扩大,增厚,影响呼吸和吞咽,甚至造成窒息而死,病死率较高。
在雏鸡可高达50%。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同时发生痘疹,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高,本型痘主要发生于幼鸡。
火鸡痘多发生于垂肉、头瘤和头的其他部位,为细小的淡黄色的痘疣、质软、易剥掉。
脚和身体其他皮肤有时也可出现痘疣。
咀、眼脸、舌、食道和口腔粘膜也可发生痘疹,形成伪膜,而出现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病程2-3周。
鸽痘一般侵害1月龄左右的幼鸽,多为窝内传染。
痘疹发生在腿爪、眼角及喙角等处,大小如绿豆,灰黄色,干结成棕褐色痘痂。
病程10-45天,死亡率几乎100%。
鸽较少发生粘膜型痘。
剖检病变皮肤和口腔病变如症状所述。
口腔病变有时可蔓延到气管、食道和肠道而致炎症、小点出血。
肝、脾、肾常肿大。
心肌有时可见实质性变性。
剖检病死鸽时可见到浆膜出血、肺水肿和心包炎等病变。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现场诊断,但在粘膜型痘时要注意与传热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维生素A缺乏症以及其他引起咽喉部粘膜坏死和形成伪膜的病症等做区别诊断。
防治方法1、加强鸡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清除杂草、积水、扑杀吸血昆虫,减少环境不良应激因素,防止发生外伤。
2、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保证免疫质量,9-15日龄初免,使用鸡痘病毒鹌鹑化弱毒细胞200倍稀释,用去鼻的大号缝棉被针、缝纫机针或7号注射针头沾苗液,在雏鸡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下,7-10天后检查刺种处见发痘即成。
否则随即重种或补种。
蛋鸡和种鸡上笼或开产前二免,疫苗50倍稀释,在翼内侧皮下刺一下,检查接种效果的时间方法和要求同前。
鸽笼的免疫接种是1日龄初免,使用鸽痘弱毒苗,在翼膜上滴1-2滴,用刺针刺3-6下,7天后检查见发痘即成,否则即进行重种或补种。
种鸽和信鸽25-30日龄二免,剂量加倍,方法和要求同初免。
120-150日龄三免,剂量、方法和要求同二免。
3、发生疫情时措施(1)、鸡群痘疹发病率在20%以内可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未发痘的鸡,剂量加倍,方法和要求同前。
病鸡隔离用鸡NDII系苗肌注,剂量20-30头份;(2)、按先健后病次序注身NDII系苗,剂量20-30头份或新抗(剂量按说明书)诱导干扰素抑杀鸡痘野毒。
(3)、发病期间要勤清粪、换垫料、通风换气和一天一次带鸡消毒。
4、治疗方法:(1)、用镊子将影响视力、呼吸和吞咽的痘痂、伪膜或干酪样物小心剥离集中销毁;(2)、伤口用5%蛋白银、2%紫药水或3-5%碘酊甘油涂擦,或雄黄、硫酸、冰片等量研粉混合加碘甘油适量均匀涂擦;(3)、内服喉症丸(人用)3粒/只/次,一天一次,连用3天,无治疗价值的淘汰;(4)、料中多维增加1倍,按说明书添加浓缩鱼肝油2周;(5)、用紫草100克、明矾100克、龙胆草50克加水适量煎汁供100只1日饮服,连饮3-4天;料中添加草腥草粉(1克/只/天)连用5天;(6)、料或饮水按预防量添加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或泰乐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