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 毕 业 论 文(设计)
分校 教学点 会计电算化 专 业
题目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题日期 年 月 日 撰写期限 年 月 日开始 年 月 日结束 评议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姓名 学号 -- -- 指导教师 职称
目 录 前言 ………………………………………………………………………… 第1章 会计电算化理论概述……………………………………………… 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2 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1.3 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 ………………………………………… 1.4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关系 ……………………………… 1.4.1 两者的联系 ………………………………………………… 1.4.2 两者的区别 ………………………………………………… 第2章 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问题 …………………………………… 2。1 现状及问题 …………………………………………………… 2.1.1 财务软件问题………………………………………………… 2。1.2 意识问题 …………………………………………………… 2.2 解决方案……………………………………………………… 第3章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 3。1 发展趋势 ……………………………………………………… 3.2 完善会计电算化对策……………………………………………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信 ……………………………………………………………………… --
-- 浅谈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从最初单纯的
记帐、算帐到现在的通用帐务及报表一体化,帮助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锁的工作劳动,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传统的会计也随着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革.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就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和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 发展趋势 -- --
前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比较成熟,正向管理型和全面企业管理软件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已紧密的融入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会计电算化这个领域中,我们是初学者,随着近年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关注越来越多,得到的重视也相应增多,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研究队伍也在逐日壮大中.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实发展状况的分析,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未来,最终推动现代会计更深层次的改革。
第1章 会计电算化理论概述 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当代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会计惯例,并使用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手工会计账目,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输出,决策,它是一体化的现代技术,-- -- 现代会计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汇编程序,管理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会计电算化是狭义和广义,狭义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指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会计的工作:即是会计工作过程使用的会计软件完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算化和实施相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培训和发展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2 国内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初始发展阶段。在国外,会计电算化开始在20世纪的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1954年首次使用计算机计算工资,踏上了新的征程,以解决会计电子数据。相对于外资在中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一些。中国会计电算化开始在20世纪7O几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先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随后,举行总结经验和成果为目的的“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机应用研讨会".在会计上的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被称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占的步伐也加快。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到1986在这一阶段,是会计电算化自发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在该国的会计电算化已被广泛推广。当时,大量在国内市场上的电脑,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这一时期大量的公司被要求开发新技术,新的软件开发。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经济管理-- -- 还处于起步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是适当的政策和制度规范的缺失,难以进行会计电算化回报的工作过程缓慢,到目前为止,中国开始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会计计算得知,逐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稳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1996年是我国会计稳步发展阶段.我国这一阶段中国会计学会呼吁全国发展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财务部,会计电算化已经推广和进一步应用。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已经走向制度化,发展组织。所有企业已经开发出一种系统和衡量标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制度保障。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技术支持.财务软件市场和产业初步形成,确认会计电算化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大量的企业都购买或开发的会计软件,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的新形势。这个阶段,会计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培养人才等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4)创新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量开展以及在全国的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软件公司也逐步壮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外与国内的软件公司争相开发新产品、新软件,以立足于国内市场.目前,财务软件用的最多的当属用友软件,而用友软件也在不断的开发创新,满足会计工作的新需求。此阶段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会计电算化方向设立的研究生、博士生正逐年增多。 -- -- 1.3 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一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任务中解脱出来,凭借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能及时完成各项会计核算任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是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只要会计凭证录入计算机,即可审核入账,形成最新的账户余额和发生额资料.三是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由于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根据合法规范的会计软件自动处理。 (2)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 1.4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会计关系
1.4。1 两者的联系 计数据处理方式从共操作转变为电算化操作后,虽然会计操作技术在进步,数据处理的手段在不断前进,但无论手工、机械或电子计-- -- 算机的数据处理,都有相同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 (1)目标一致。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机枪经营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遵守共同的会计法则和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准则,电算化不能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则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理论上、方法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3)两者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部分会计档案的无力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发放,加强对会计档案的保管。 1.4.2 两者的区别 会计的手工处理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本职能相同。但是,会计数据电算化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其处理过程发生了下列的变化: (1)所用的计算工具不同.手工会计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计算器等.电算化会计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会计工作人员。 (2)载数据的媒体和数据进入会计系统的方式不同。手工操作用数据记载在凭证、账簿上。在电算化方式下,以软件、硬盘、磁带以及光盘等各种磁性存储材料,这种新的存储材料体积小,存储容量大,易于传递、易于复制、易于保管,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