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姓氏演变

中国姓氏演变

据说,全世界的华人总共有3500多个姓氏,可见《百家姓》 收录的只有华人姓氏的七分之一。
《百家姓》的社会地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 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 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 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2009年
《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 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姓氏的社会学使用
纵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历史,姓氏都具有 社会学功能。由于姓氏在早期发展阶段与贵 族精英有关联,因此经常被人们用作贵族的 象征。贵族会用他们的姓氏来追踪他们的贵 族,并争夺在遗传等级方面的资历。
在汉代,一些姓氏被著名家族用来美化自己, 有时甚至使他们的政治权利合法化。
唐朝是大贵族家族(大多是先秦贵族后裔) 统治的重要集中和区域权力的最后一个时期。 姓氏是威望和共同效忠的来源。 .
中国姓氏的起源
姓起源于女子,而氏起源于男子。 汉朝初期,姓和氏混在一起。在近 代,大多数中国姓氏是几千年前就 代代相传的。从来源看,它们大致 可分为 10 个类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 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 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 姬、姜、姒、姚等。
清朝时期,姓氏往往承担法外角色,提 供原始的法律和社会保障职能。
宋代,普通氏族开始组织起来,创写家谱。 这种趋势是由诗人苏轼和他的父亲引领的。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的衰落,以 及后来 中国大陆年共产主义的兴起,姓氏身和团 结中国大陆。
文革期间,姓氏文化受到政府迫害,祖庙和宗族遭 到破坏。
百家姓
百家即“普通人”、“人 民”。“百”即百个最常见的姓 氏列表。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 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 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 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
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
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
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 整。 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 氏,其中408个是单姓, 有 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 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 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 行构成,共有472个字。百家 姓并非百家,而是我国姓氏 的通称。

图腾徽铭,是一个氏族或部族、国族、
国家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族史丰碑、民
俗心态等综合的形象表现,是一定的族属群 体意识、祖先信息联合构成的历史文化心理 场的传递形式,同时又是一种象征艺术。
• 图腾本身是一种严格的族文化, 后世就演变为姓氏文化,所以图腾 文化和姓氏文化是一种血缘、文化 缘、地域缘综合的传统文化形态, 是民族生存的纽带,奠定了中国人 敬天法族、落叶归根、寻根问祖的 观念,由于图腾文化、姓氏文化所 奠定的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底蕴,所 以研究姓氏文化、图腾文化势必追 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 源头、共同的民族源头。
《增广百家姓》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 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 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 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 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 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 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 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 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 词。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 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 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 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 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 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 亡。
• 历史证据表明,中国曾经是一个母系社会,这 意味着家庭路线是由母亲而不是父亲传递下来的。 中文的姓氏词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激进的意 思是“女性”,一个激进的意思是“出生”。因 此,在中国古代,孩子们很可能带着母亲的名字。 在夏、商、周时期(2140 ~256 B.)时期,现 代姓氏从贵族制度演变而来.实际上有两组名字: 姓和氏族名。兴起源于王室的姓氏,而氏族名称 则来自地区或贵族头衔。有些贵族可以同时拥有 和姓和氏。
【百家姓古籍】
古今往来,对姓氏多有研究专著,翻开典籍可见:
南北朝时,有《姓苑》、《姓谱》、《百家谱》、
《魏书·官氏志》;唐代有《大唐氏族志》、《大唐姓系录》、 《开元谱》、《永泰谱》、《元和姓纂》等。
宋代,有《通志·氏族略》、《姓解》、《古今姓氏辨
证》、《姓氏急就篇》等。
明朝有《千家姓》、《万家统谱》、《姓鳢》及收录姓

姓氏,是一个固定名称,与家庭成 员共享,代代相传。 姓氏的使用在历史上是相对较新的, 为了合法地区分两个同名的人而采 用的姓氏。
不同国家姓氏出现的时间
1.中国
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是最早采用遗传 姓氏的文化之一。
据介绍,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 羲氏时代,中国的姓就被定为世袭, 由父系传递。
2. 欧洲
• 《百家姓》本是 北宋初年钱塘(杭州) 的一个书生所编撰 的蒙学读物,根据 资料介绍这读物是 在宋朝时,皇帝要求 他写的 。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 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 教材。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 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 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 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 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 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 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 复姓六十个。
②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在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 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说明最早的姓, 是跟母亲的姓。氏起源于父系社会。“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 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的。姓是 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 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 区别婚姻的,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的区别。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 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因此那时就规定了氏同而姓 不同的,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的,不可通婚姻。三代之后,姓氏 合二为一,都是用来区别婚姻的,不再用来区别贵贱。区别贵贱是以 "郡望",即是否世代居住在某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来判定。秦汉以后, 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到司马迁《史记》 时,姓和氏已合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 代代相传下来的。
可是,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 孙”或“炎黄(炎帝与黄帝)子孙”,他们和 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 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 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 了,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 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它的姓氏,构成中华 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 孙······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 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 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 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
姓氏
姓和氏的区别
①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 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 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 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 可能。
补充: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
排序依据: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大都知道“赵 钱孙李 周吴郑王”的排序,这是一种政治排序,《百家姓》 是宋初钱唐老儒所作。
当时赵匡胤已经当了宋朝皇帝,所以“钱唐老儒”虽然是 越国的臣民,也必须尊老赵家为第一家庭,所以赵姓居首。
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 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 籍、谏、库、仓、军、厨等。
7) 以 技 艺 为 氏 。 如 巫 、 卜 、 陶 、
匠、屠等。
8)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 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 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
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 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 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 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人的姓起源于上 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 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 云为官,有云姓。因此,中国最早的姓 是风姓,而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农氏、 女娲氏等。
氏4567个的《续文献通考》,。
清人有《新纂氏族笺释》、《太平图话姓氏综》、《姓
氏寻源》等。
“姬”姓
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 “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 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 因而姓“姬”。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 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 个部落经过一 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因此,又称 涿鹿之 战),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 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 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 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宋戴公 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 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