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颌面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颌面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颌面部骨折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以及与其相邻的骨骼发生的骨折。
(二)临床表现
额面部骨折的临床表现,除了肿胀、疼痛、出血、移位及畸形等一般骨折表
现外,损伤部位不同而各自不同.
1、鼻骨骨折 多为闭合性骨折。局部疼痛,软组织肿胀或皮下淤血;可见鼻梁偏
斜,骨折侧鼻背塌陷;肿胀明显时可掩盖外鼻畸形;祖鼻后可出现伤侧下眼脸、
颜面部皮下气肿;伤及鼻腔霸膜可有鼻出血;屏中隔若受累可有血肿、脱位等产
生的鼻塞、下段鼻梁塌陷等症状;若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则引起鼻中隔脓肿,
导致软骨坏死,鞍鼻畸形。
2、额窦、筛窦骨折 额窦前壁线形骨折者,额窦前壁末变形,但有软组织肿胀,
局部压痛;前壁凹陷性骨折可见前壁塌陷入窦腔内,眶上区肿胀,险部淤血、皮
下气肿;额窦前后壁骨折常合并筛窦、眼眶和鼻骨的损伤,即所谓鼻额筛眶复合
体骨折,表现为鼻腔上部出血,鼻根及眼眶部肿胀,鼻梁塌陷畸形,视力障碍,
思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3、颌骨骨折 软组织肿胀淤血时,面部肿胀不明显,一旦肿胀减轻即显面部塌陷,
损伤眶底时可有眼球内陷、夏视、视力减退即内眼外伤性改变(晶状体脱位、玻
璃体出血)。
4、颧骨、颧弓骨折 肿胀不明显或消退,可出现颧面部畸形;骨折的颧弓压迫下
颅骨曝突,可出现张口疼痛或张口受限;伴有眶底骨折时,可有鼻腔出血。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外伤致皮肤黏膜破损、骨折有关。
2、吞咽困难 与疼痛、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下颌制动致吞咽不适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困难所致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出血、感染、窒息
5、自我形象紊乱 外伤及手术导致面形改变。
(四)观察要点(如手术分术前、术后)
1、术前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2、术后
(1)观察耳鼻是否有脑脊液漏,若有则禁止冲洗鼻腔或外耳道,禁用棉球填塞,
勿用力擤鼻涕,防止咳嗽及打喷嚏,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注意口腔颌面部及口内固定装置是否有压痛、松脱、移位、压迫牙龈或刺
伤唇颊粘膜。
(3)颧骨及颧弓骨折术后注意张口度恢复的程度,术后10天内限制大张口活动,
并注意视力变化及鼻腔出血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协助患者摄片明确骨折部位,检查患者各项化验是否完成,如有传染性疾
病者应及时做好防护。
(2)有软组织损伤时先进行清创处理,按清创缝合术护理。
(3)有鼻眶筛骨折的患者常用手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有鼻腔出血而无脑脊
液鼻漏者,可吸净鼻腔内分泌物及血凝块,以免误吸。
(4)术前清洁外耳道,眶周骨折需用生理盐水进行眼睛清洗。
(5)皮肤准备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注意有无并发症:颅脑损伤、颈部伤、窒息、感染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病人有舌后坠时,应将舌牵出
口外固定。。
(3)颌面部骨折固定术6h内取去镇平卧位,6小时后病人可取半坐卧位,以利
伤口引流和减轻局部肿胀。
(4)术后24小时内疼痛和肿胀时,可给予额面部冰块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减少出血。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不要自行松脱,以防引起出血和感染。
(5)重症病人要注意变换体位,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6周拆除固定装置后,指导病人练习张
口和饮食方法,以逐渐恢复咀嚼功能。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常伴有功能障碍、面形改变和疼痛,术后护士及时反馈
手术完成情况,多向患者传达有利信息,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心
理负担过重。
2、健康指导
(1)饮食 全麻清醒6小时,可根据医嘱进温凉、低盐、高蛋白的流质(如:米汁、
牛奶、果汁等)或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馆钝、烂面条、蒸鸡蛋等);2周内禁
烟洒、忌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o
(2) 如有鼻腔填塞,耍保持鼻腔内的填塞物固定,不要自行拽出。不要用力咳嗽、
打喷嚏、揖鼻,学会控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指压人中、舌尖抵住上聘、深吸
气。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避免过度用力,防止鼻腔填塞物脱出。
(3)术后三日内患者的体温稍高或伤口轻度肿胀属正常现象,应提前告诉患者
和家属,应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
(4)全身状况良好者,鼓励患者早期早期下床活动。
3、出院指导
(1)3月后门诊复查,如局部有红、肿、痛时,及时就诊。
(2)15日内不要碰撞、压迫、手捏颌面部,洗脸时同毛巾擦拭面颊,不要触及骨
折部位,以保持复位后的位置,预防骨折片移位。
4、健康促进
(1)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暴怒情绪,预防颌面部再次受伤。
(2)预防受凉、感冒,不要用力咳嗽、打喷嚏、揖鼻。保持大便通畅。
(3)控制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