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刘若霞[摘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国家发展蓝图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区域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选择、重点突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先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合理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和建设中应注意:重点布局、有序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托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2—0041(03)[作者]刘若霞,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一、引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危机时期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返实体经济,推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抢占世界经济、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态势,我国各地区根据中央部署和具体区情,积极规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实体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成为政府决策层和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及战略管理研究的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强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于如何实现中央决策部署与各地区实际相结合,中央党校调研组认为,应“将大气候的必然性要求与小环境的应然性需求紧密结合”,“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1]吴敬琏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现有产业链延伸和科学技术新成果催生中产生。

他提醒要关注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出现的一些苗头,如“不考虑本地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情况,一哄而起地上项目,导致新一轮同构化”。

[2]肖万春,邓彬(2011)提出,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本省实际,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并将这一发展模式概括为传统产业依托型、品牌攻坚型、地区差异型、政府引导型和自主研发型。

[3]黄先海(2010)在研究浙江的发展思路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选择应从大产业层次深入到细分产业层次;技术战略应区分是着重开发还是研发。

[4]李英,杨明华(2010)实证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的地域集聚特征和趋势,发现在空间上,一般集聚在经济较发达和科技研发能力较强的城市,或者集聚在具有丰厚自然资源的地区,而且对科技及资金的集聚效应要大于对劳动力的集聚效应。

[5]王忠文(2010)系统地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的提出和内容,探讨了天津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以科研基地、研发平台、产业集聚区支撑的发展路径。

[6]黄庆华(2011)以重庆为例,提出要在产业选择、培育方式、发展路径、空间布局、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好谋划,带动重庆经济发展。

[7]关于产业成长与区域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由来已久,积14*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增强县域科技发展能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2010GXS5D255)、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支撑我省统筹城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11ZR0052)和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度重点课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克服机制研究”(XHJJ-1101)的阶段性成果。

累丰富。

然而,在美国次贷危机阴霾尚未过去,欧债危机波涛又起的国际经济新形势面前,如何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恢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带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复苏,却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这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大课题,不可能在这篇小文章中系统探讨。

本文所涉及的是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在这方面,各地区的实践和学界的研究,给本文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科学选择、重点突破,培育区域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一是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部门、新行业;一是战略性地位,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因而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相比,更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引领和先导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沿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需要我们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从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科学选择、重点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具有动态性和层次性,在不同发展时段和不同层次梯度是有差异的。

从层次梯度上,要区分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

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是指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对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

在区域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的一面,又有切合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先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面。

[8]区域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总体规划蓝图中的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央高度重视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的《决定》要求,在宏观指导上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衔接、优化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9]根据中央精神和各地实践经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首要的一条是将国家规划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科学选择、重点突破。

即在准确把握国家总体部署和地区实际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寻求重点突破。

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十二五”规划和一系列指示已经很明确了,现阶段,要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各地区也从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能力、发展需求等实际出发,进行规划、部署,进入了初创阶段。

下一步专项规划和项目建设应与国家出台的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相衔接,并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对接,分工合作,各展所长,避免同构。

各地区按区域差异和比较优势,将产业选择从产业大类细分到行业以至重点产品。

将技术选择从理念开发和单项引进具体化到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与系统集成、开发应用。

通过科学选择和重点培育,使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区域先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道路,既可以是高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中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也可以是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高端化的道路。

总之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结合的结果,亦即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两条并行不悖的时代轨迹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运行中,无论是培育代表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未来的区域先导产业,还是壮大富有优势特色,承载着国民经济大厦的区域支柱产业,都要坚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上走出新的路子。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区域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壮大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传统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其产值占总产出的比例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也大。

据估计,我国GDP 的87%左右由传统产业创造,国家财政收人的70%左右来自于传统产业。

[10]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总体上,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发展滞后,产品档次低,经济技术面貌处于低端水平。

因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实践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向传统产业领域渗透,能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再次迈入新的成长阶段,从而撬动这个产业的“大块头”,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厦,反过来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十分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先导产业与壮大支柱产业的互动关系,强调要着眼长远,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因素是突破技术落后的瓶颈。

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应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将先进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

在引入高端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共享技术转化成果中,激发传统产业内部自主创新的源泉。

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跨领域、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使传统产业在合作创新中增强自我发展24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NO.2.2012能力。

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一般较短,附加价值不高。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增加产业附加价值,使传统产业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

同时,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的引入,可以弥补和接通传统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部分,使整个产业链在高水平上顺畅地串联起来,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激发传统产业内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思维。

在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过程中,将新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管理系统,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方面的管理绩效,推动传统产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新的消费需求也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传统产业产品市场化过程,拓宽盈利渠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交通、通讯等沟通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合理引导产业集聚,优化空间经济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空间集聚性强、带动作用大的特征。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既要合理引导产业向最有基础和条件的地域空间集聚,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理论和实践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极化效应和带动作用,是由其所代表的技术先进性、前沿性和产业发展方向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