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与革业Grassland And Pratacuhure第25卷2013年第3期 49
参考文献:
[1]祁彪,张德罡,丁玲玲,张力,汪玺,杨予海.退化高寒
干旱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J].甘肃农业大学学
报,2005,10:626-631. [2]刘珏宏,高慧,张丽红,陈丽萍,赵念席,高玉葆.内蒙
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一克氏针茅群落的种间关联特
征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9):1016—1024.
[3]吴建波,包晓影,李洁,赵念席,高玉葆.不同围封年限
对典型草原群落及大针茅种群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
报,2010,7.
[4]刘美珍,蒋高明,于顺利,李永庚,高雷明,牛书丽,姜闯 道,彭羽.浑善达克退化沙地恢复演替18年中植物群
落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4,8.
[5]韩冰,赵萌莉,珊丹.不同退化梯度克氏针茅种群形态
及等位酶的分析[J].草业科学,2004,12:78.
[6]许中旗,李文华,许晴,闭庆文,王英舜,何旭生.禁牧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M].生态学 杂志,2008,27(8):1307—1312.
[7]周华坤,周立,刘伟,王启基,赵伟,周彦艳.封育措施
对退化与未退化矮蒿草草甸的影响[J].中国草地,
2003,9.
[8]单贵莲,徐柱,宁发,马玉宝,李临杭.围封年限对典型
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08,12:1—8.
[收稿日期]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2013-03-15 张 昊 内蒙古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蒙古退化
植被恢复技术和定向经济型植物产业化种植
基地建设与示范(20082002);草原矿区生态
治理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草原生态保
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区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
研究等项目资助。
白文科(1986一),男,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人,
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数量生态。
秋水仙素处理山丹新麦草幼苗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张秀丽 ,张利军
(1.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oi1;
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本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山丹新麦草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
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是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四倍体诱变率最高,达62.5%。
[关键词]山丹新麦草;幼苗;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
[中图分类号]¥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52(2013)o3一Oo49一o4
Study on chromosome doubling of Psathyrostachys perennis
Keng.cv.shandan seedlings
ZHANG Xiu-li ,ZHANG Li-jun
(1.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Hohhot 01001 1,China;
2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ohhot 01001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Psathyrostachys perennis Keng.CV.shandan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colchieines of difer- ent concentrations and treatment ti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山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with 0.10%eolchieines for 24
hours was the best and plants of the 4X Psathyrostachys perennis Keng.ev.shandan were obtained,ratio of induction was
62.5%.
Key words:Psathyrostachys perennis Keng.CV.shandan;seedling;colchieine;Choromosome doubli
ng 50 草原与草业Grassland And Pratacuhure第25卷2013年第3期
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 Nevski)是禾本科
(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中较小的一个属,其
染色体数2n:2x=14,约10种 。],主要分布于欧
亚地区的草原及半荒漠地区。山丹新麦草(Psa—
thyrostachys perennis Keng.CV.shandan)为野生栽培
品种 ,属下繁草,具有耐践踏、耐牧、营养生长期
长等 许多优点,也是一种改良干旱草地和培育
抗旱牧草品种的材料。但山丹新麦草叶量少,种子
较小,播种建植困难。
本实验采用秋水仙素处理山丹新麦草幼苗进
行染色体加倍研究,试图提高其茎叶产量,增大种
子体积,改善其品质和适口性,增强抗逆性,扩大山
丹新麦草的种植范围,丰富新麦草的种质资源,为
新麦草的育种提供新材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山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peren—
nis Keng.CV.shandan,2n=14,NN),种子来源于中
国农业大学。
1.2试验方法
1.2.1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在二倍体山丹新麦草幼苗长出3~5个分孽
时,留取根约2~3cm,并适当剪去一定长度叶片,
然后在浓度为0.05%、0.1%和0.2%的秋水仙素溶
液中分别浸泡12h、24h和36h,使分孽节以下部分
没于药液,处理完毕后用自来水冲洗幼苗5~6次,
移栽于盆中沙土,保持高湿至成活。
1.2.2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1)气孔保卫细胞大小鉴定
对经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成活植株,从形态上观
察变异明显的幼苗,用尖镊子撕取叶片中部的下表
皮,置=F载玻片上,制作临时装片。在40x光学显
微镜下,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幼苗叶片保卫细胞的长
度和宽度,每个叶片随机测量10个气孔,取平均值
进行比较 ,以气孑L保卫细胞显著增大作为变异
的初步鉴定指标。
(2)细胞学鉴定
对气孔保卫细胞显著增大的变异植株,取其根
尖,用石炭酸品红溶液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 察并摄像。以染色体的数目来判断其倍性。染色
体制片操作步骤如下:从根系中取出新鲜、光滑、白
色透明的长度约1.5cm的根尖,放入冰水中处理
24h,然后用卡诺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
固定22~24h,1N HC1解离8min后用石炭酸品红
溶液染色、压片,镜检,观察统计不同根尖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将分散相好的片子用Olympus显微摄影
仪照相 。
2结果与分析
表1所示的诱导情况表明:随着秋水仙素处理
浓度的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在同一
处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的成活率
也呈下降趋势。在0.05%处理浓度下,处理24h植
株的成活率和四倍体诱变率都比较高,分别为
20.37%和18.18%,而12h、36h处理时间下,没有
诱导出四倍体;在0.1%处理浓度下,处理12h和
24h的四倍体诱变率分别达到7.7%和62.5%;在
0.2%处理浓度下,各个处理时问下的植株成活率
均很低,而且成活植株中没有鉴定出四倍体植株。
以上结果表明,对新麦草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时,
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宜过高和过长,最适宜的
处理浓度和时间是Q 10%的秋水仙素处理2_Ah。
2.2植株的倍性鉴定
2.2.1 气孔保卫细胞大小鉴定
诱变成功的多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增大,特别 52 草原与草业Grassland And Pratacuhure第25卷2013年第3期
(7]李懋学,张赞平.作物染色体及研究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5—31.
[8]朱徵.植物染色体及染色体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2:51—60.
[9]张执信,许金铃,戚长秋.谈谈饲料作物的倍性育种
[J].饲料博览,1991,(I):32-35.
[10]李赞,石荫坪,束怀瑞.应用气孔性状对苹果与梨的
倍性差别分析[J].果树科学,1999,16(1):9一l3.
[11]戴洪义,孙敏.葡萄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关系
及其差别分析[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2):5-9.
[12]陈俊,李太保,黄军保.葡萄单系80-2-101的倍性鉴 定[J].山西果树,1991(4):19—20.
[13]王敏琴,鲍雪珍,王晓红,等.葡萄多倍体诱导的初步
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1):19—20.
[14]张纪增,赵德培.国光萝卜多倍体育种的研究[J].园
艺学报,1984,11(4):274—276.
[收稿日期]2013—03—14
[作者简介]张秀丽(1977一),女,内蒙古卓资县人,硕士,
讲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与远程教育研
究工作。
山野豌豆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
郭明英,尤金成,张木兰,鸟 兰,伟 军
(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对山野豌豆几种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采用的方法不同所得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
处理山野豌豆种20min,种子发芽率从28%提高到94%;采用60目砂纸磨破种皮与锉磨处理,种子发芽率由28%
分别提高至48%与72%;热水处理效果不佳;低温与高温处理几乎无影响。
[关键词]山野豌豆;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52(2013)O3一o052一o3
山野豌豆(Vicia amoena)为豆科野豌豆属多
年生牧草,分布在欧洲、非洲及亚洲各地,我国东
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陕西、河北和河南等
地均有分布,是一种生物量高、品质优良、叶量丰
富、抗旱耐寒、耐践踏并可做绿肥的豆科牧草¨ ,
也是良好牧草,而且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的功
效 。
山野豌豆在呼伦贝尔各地区均有分布,主要生
于山坡、林缘、草地与灌丛中。近年来,学者对山野
豌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凝胶电泳 、地上
生物量的动态研究 ]、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与生
物学特性及其利用 ¨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研究报道,但对山野豌豆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方法报
道较少。因此,本试验对山野豌豆种子在不同条件
下进行发芽试验,为山野豌豆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相
关的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来源
试验材料于2010年秋从根河市采集野生山野
豌豆种子。该地地处于东经122。12 ~122。55 、北
纬50。22 一52。30 之间。属寒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
候,年平均气温为一5.5℃,年平均降雨量450mm,
6—8Yl占70%,无霜期在60d左右。
1.2处理方法
种子发芽试验采用热水、低温、高温、擦破种皮
和98%浓硫酸5种处理方法,热水处理时间分别为
oh、24h和48h,处理温度80 ̄C;低温处理分别为
一20℃、一IO ̄C、5clC和20"12,处理时间7d;高温处理
时间分别为0 min、lOmin、20min和30min,放在
8O℃的烘箱中进行处理;擦破种皮处理分别对种子
未处理、60目砂纸磨和锉磨处理;
98%浓硫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