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面层平整度控制措施

沥青面层平整度控制措施

沥青面层平整度控制措施

一、路面平整度不好的原因分析

在我标段改扩建施工中,造成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有:老路面 铣刨、新旧桥涵标高不一、摊铺、碾压、接缝等方面。具体分述如下:

1. 老路面一二车道铣刨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由于原老路经长时间通车,路基沉陷以及大修施工后原路面标高 起伏较大,铣刨机不能像摊铺机一样通过走钢丝绳的方法控制铣刨厚 度,致使铣刨后的一二车道只能根据测量的标高计算平均铣刨厚度, 使铣刨后的路面基本与老路原状况吻合,个别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设 计标高,造成摊铺厚度不均匀,影响平整度。

2. 新旧桥涵标高不一对平整度的影响

新旧桥涵拼接时,由于新设计标咼与原路设计标咼不符, 在桥涵 拼接施工时,一二车道与新建三四车道桥面及涵顶铺装厚度不一, 在 二车道和三车道处形成台阶。

3. 摊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1 )人为原因一一操作工不熟练。施工过程中若摊铺机操作工 不熟练,导致摊铺机忽快忽慢,不连续。行走或在行走过程中熨平板 高低浮动等不规范作业,都会使路面形成波浪或搓板。

(2 )设备原因。摊铺机的螺旋输送器设置不对称或长度不够, 导致二次搅拌不充分;熨平板拼装不紧密,摊铺层出现拉痕或细沟; 摊铺局部离析,未及时填补细料,造成离析。

(3 )技术原因。在运输车卸料完成后,后面运输车进入卸料斗 前,通常料斗两侧的挡板合拢继续向前摊铺, 直至料斗空仓再让自卸 车卸料,其实料斗挡板两侧的料,摊铺在路面上非常容易形成“粗集 料窝”,从而影响平整度。

(4 )故障原因。摊铺机被迫停顿后,再次起步摊铺,停顿部位 形成凹槽影响平整度。在运料车不连续的情况下,停机待料位置温度 有所下降,造成前后碾压温度不一致容易出现跳点。

4. 碾压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碾压对平整度也有较大影响。影响的关键因素有碾压设备组合是 否合理,碾压温度的控制,操作规范性及有无专人指挥。具体表现在:

(1) 温度。温度过高碾压会造成推移和开裂;温度过低,造成 碾压不密实。

(2) 压路机频率。低频率、高振幅压路机会出现“跳动”夯击 现象影响平整度。

(3 )碾压速度。不匀速前进,急刹车、突然起动以及在未冷却 的路面上停车等都会影响路面平整度。

(4)碾压方法。碾压时驱动轮未面向摊铺机,不注意错轮碾压, 也会影响平整度。

(5 )人为因素。质量控制人员对初压完成的段落,检查控制不 利,未及时对有严重缺陷的地段修整。

5•接缝对路面平整度影响:

(1)未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或不平整的部分, 造成接缝处不平。

(2) 接缝处不紧密,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

(3) 碾压不合理造成接缝处不平顺。

(4) 摊铺虚厚控制不利,造成压实不平顺。

二、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1•一二车道铣刨控制措施

在铣刨一二车道时,依据每 20m断面测量出的标高,以20米 为一个控制循环进行铣刨,每一方案衔接部分,高差不超过6cm时, 进行过渡铣刨,过渡段长度为20米,由厚减薄或由薄逐渐增厚。高 差大于6cm需要加铺下面层的段落,进行垂直铣刨,待下面层铺筑 完成后,在统一加铺中面层。

2. 桥涵处厚度不均控制措施

在铺至桥涵时,首先对一二车道处进行处理,根据测量出的高差 比较设计标高高低,以确定加铺中、下面层或进行调坡处理。进行调 坡处理时,调坡长度不小于100米。

3. 摊铺方面的控制措施

(1) 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 7m〜8.5m,采用两台摊

铺机前后错开10m〜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机之间应有 20cm〜30cm左右宽度的搭接,上、下层的搭接位置错开 50cm以

上。

(2)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 C。 铺筑过程中应合理选择熨平板及夯锤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 以提高 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

明显的离析痕迹

(3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 换速度

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控 制在2

~3m/min 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宜放慢至 2

2.5m/min 。

(4) 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面层靠中央分隔带侧主机采 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辅机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摊铺厚度控 制方式。

(5) 沥青砼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 卧层表面温度按规范执行,且不得低于规范要求。

(6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 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3高度的混合料,

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7)摊铺机被迫停顿后,起步后对停顿断面进行找平处理,消 除凹槽提高平整度。

4. 碾压的控制措施

沥青砼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1) 初压,第一阶段初压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以不产生推移、 裂纹为原则。

(2) 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 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 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20〜140 C,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

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2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

(3) 终压,第三分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 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 因此, 沥青砼也

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紧跟在复压 后进行。终压结束的温度不低于 90 C。

(4 )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 进行,碾压作业应按下述规则进行:由下而上;先静压后振动碾压; 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

5•接缝处理方面的控制措施

接缝处理不当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接缝处结合强度不够会产生 松散或裂纹。接缝分纵缝和横缝两种:纵向接缝处理采用热接缝,用 两台摊铺机或多台成梯队联合作业, 进行摊铺。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 作跨接碾压,消除缝迹;横缝以平接缝为佳。横接缝必须由专业工人 进行处理,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前,先用 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 不符合要求时,应予清除。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沿 45度角进行 碾压,有专人用3m直尺跟踪检测接缝质量,对接缝不理想的及时补 撒细料或重点碾压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