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合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合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合同

监理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监理方)

清平乡花龙门滑坡震后重大地质灾难治理工程,经业主托付监理方承担本项工程的施工监理任务。为明确双方在监理过程中的权益、义务和经济责任,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监理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清平乡花龙门滑坡震后重大地质灾难治理工程

工程地点:绵竹市清平乡

工程内容:工程施工设计图工程内容

第二条监理工程的范畴与工程造价

工程范畴:详见工程施工设计图及工程量清单

工程造价:

第三条监理内容与职责

一、协助业主与承包单位,做好有关工程开工的技术资料预备和开工报告的编写。

二、确认并审查承包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打算,并监督检查实施。

三、督促、检查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合同和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标准与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精心施工,并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签证,严格操纵工程施工质量。

四、对用于工程的要紧材料、构件、材质化验单等进行核定。如发觉不实之处,有权责成承包单位在指定的化验单位对材质进行化验,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五、检查由承包单位或业主提供用于工程的设备、仪器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或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与质量标准,不合格产品严禁用于工程。

六、审核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打算与工程进度,签收、检查承包单位填报的旬、月、季等报表,随时提出监理意见,操纵工程进度。

七、和谐工程施工各方之间的纠纷,审核承包单位有关工程施工的合理化建议,并提出对工程施工的变更或修改意见。组织或参与对工程施工的各种技术会议。

八、工程设计修改和技术洽商,除提出监理意见外,应征得业主同意和勘察设计单位意见。对工程设计的修改,应由原设计单位进行。

九、审核承包单位填报的已完成的工作量,签发付款凭证。工程竣工后,审查工程决算。

十、监督、检查工程的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措施。

十一、检查工程状况,签定工程质量咨询题与责任,并协助或主持、审理工程质量的事故的处理,提出处理意见,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方负担。

十二、负责工程各施工工序与各施工时期的质量检查。整体工程完工后协助组织初步验收,签署由承包单位提出的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和报告,参加业主组织的最终验收。

十三、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施工最终成果资料的整理、归档并上交业主。

十四、业主职责

㈠负责办理开工前的拆迁、征地。包括施工用地、用水、用电和运输道路等。

㈡提供与工程有关的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设计概算、工程预算、施工承包合同或协议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㈢业主在与承包单位签订合同中必须写明托付监理的有关职责和权益的条款,确保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中能依据监理合同的规定,对工程进行实质性的监督治理。

㈣负责将与工程施工有关的托付监理条款,通知各被监理单位。同时委派一位住现场代表,和谐各方的工作。

第四条监理依据

一、业主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二、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含图件)。

三、国家和地点现行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与工程验收规范。

四、比选文件与合同规定所采纳的概、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和有关工程治理方法。

五、由经业主同意的地质灾难防治行业规范、标准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合同规定的监理内容所制定的技术措施、质检标准等。

第五条经双方协商,业主同意,监理方委派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行使监理合同范畴内,按国家和地点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监理业务的全部有限权益。

第六条监理酬金及其支付规定

一、本工程监理酬金为:。

二、监理酬金的支付,在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后15天内,业主向监理方支付(监理酬金的40%)作为预付款,主体工程完成后再付40%的监理酬金,剩余20﹪的尾数在工程竣工移交完毕后一次结清。

第七条合同规定所监理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除因不可抗力缘故外)需中断合同或延长合同工期时,双方协商解决;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本合同自动终止;如系监理方的缘故则此项目开支的费用由监理方自负。

第八条违约

一、若任何一方严峻地不按照本合同条款履行义务,30天后另一方能够以书面形式通知终止合同。

二、因战争、地震、水灾,或者在施工中发觉若连续施工将使灾难加大,会造成更大缺失等不可抗拒的阻碍,致使业主与监理方未能履行或延期履行本合同时,受阻碍的一方必须将不可抗拒阻碍的详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应在15天内将有关的证明材料提交另一方以供确认。若需终止履行本合同时,双方协商解决赔偿咨询题。

第九条其它事项

一、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有分歧意见时,应尽量采取协商的方法解决,不能协商一致时,可报请监理主管部门和谐,或请仲裁机关裁决。

二、合同签字生效后,监理方将监理人员名单及职业、专业,通知业主。

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

四、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至监理费结清时,之后自然失效。

五、本合同一式六份,双方各执三份。

业主:(签章)监理方:(签章)

法人代表(签字):法人代表(签字):

托付代理人(签字):托付代理人(签字):

开户行:开户行:

本合同签订于:年月日

第六章 矿山自然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遇有()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七级 答案:C 【解析】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2.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A.5 B.6 C.7 D.8 答案:A 【解析】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3.对采场工作帮应每()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A.年 B.季度 C.月 D.周 答案:B 【解析】对采场工作帮应每季度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矿山地质灾害是()。 A.由人为采矿活动直接引起或诱发的 B.不可抗力直接引起的 C.火山及板块活动引起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研究的分支。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5.近年来,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按照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因灾死亡10人以

汛前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总结汇报

汛前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总结汇报为进一步加强2015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2日至3月6日,我局联合技术协作单位——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大检查。检查组分为2个小组、总计出动36人次,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检查督导。此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统计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巡)查、“两卡一表”编制落实情况;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设备维护及运行情况;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巡查、检查履职情况。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一、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统计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巡)查 在此次检查中全区无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既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无变形加剧情况,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总计189个,威胁户数共计1584户,威胁人数共计6037人。

在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巡)查的同时,还对各乡镇村民新报的疑似灾点进行逐点踏勘、确认(照片2),并向村民讲解了地灾识别的基础知识。经过对疑似灾点的逐各踏勘、确认后,未发现有新增灾点。 二、“两卡一表”编制落实情况 区19个乡镇中,望鱼乡已完成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及防灾预案的编制,并已完成全部发放(照片3);观化乡、对岩镇“两卡一表”已编制完成,确保3月10日发放;沙坪镇、合江镇、南郊乡“两卡一表”已编制完成,确保3月15日发放;其余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两卡一表均在编制过程中,并承诺将在3月27日之前完成编制并发放。检查组成员要求在“两卡一表”编制完成后,要组织专人将其发放到灾害点上的每家每户,并现场监督,确保“两卡一表”张贴在每家门口醒目位置。 三、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设备维护及运行情况 检查组对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

地质灾害与防治模拟试题(带答案)

地质灾害与防治 1.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 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 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 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 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 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4.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5.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1题。

9.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0.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11.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当地时间(东经100度)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震中距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约160公里)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测得震M为8.9级,中国测得震级为8.7级)。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2~15题。 12.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月26日范围的占() A.三分之一B.小于一半 C.大于一半D.无法确定 13.此次地震位于() ①板块的消亡边界②板块的张裂地带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④环太 平洋地震带上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 A.震中距不同 B.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 C.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D.采用的震级标准不同 15.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较高②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③建筑物抗灾性差④灾情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发生5.4级地震,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到7.7级地震,巴基斯坦先后发生5.5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 .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的卡塔尼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为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作者:林芳郭守权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矿街道发〔2011〕号 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办事处 关于二〇一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村、机关各部室: 为了做好我街道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兰州市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和《红古区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结合我街道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街道地质灾害以降雨诱发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和沉陷区地面塌陷为主。从灾害发生原因上分析,人为因素占据重要作用,而灾害的诱发因素均与降雨密切相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与降雨有关。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地带;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形成原因为村民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建房。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期 我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是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汛期,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预防期,如短期出现强降雨,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沉陷区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各村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预防状态,加强对各隐患点的巡查,实时监测预防,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段;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上述地质灾害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富源县老厂镇舍乌煤矿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各 种 制 度 、 岗 位 责 任 制

目录 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5、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8、岗位责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1、矿井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2、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程》,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3、矿井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矿井发生影响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矿井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4、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5、矿井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6、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报请总工程师批准。 7、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介绍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9、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

其他开采地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10、查明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11、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12、估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矿井瓦斯(煤气层)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3、调查、研究矿井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宜采用“瞬变电发勘探”、“地面直流电法”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进行物探,尽量查明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5、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溪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 县政府、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认真抓好排查落实,及时召开避险工作会议,做到避险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廖国评任组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文武任副组长,班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各单位通力合作,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上下学路上各路段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认真编制全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全校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责任人签订防灾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的要求。完成与辖区内3个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校应急、抢险、救灾小组。设立镇避险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3·26”盘县新民镇山体滑坡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1.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地质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为大家分享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由政府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纳入省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气象、民政、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义务,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包括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域等。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水利、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 (四)总体部署和防治项目; (五)防灾预警体系建设; (六)资金渠道; (七)保障措施等。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施工区域等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划为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1.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范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前组织了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从排查情况看,市中区共有2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威胁1105户4654人。所有的271处地灾隐患点全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发放了“一表两卡”,并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录入到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措施网上填报系统,并上报市局。 2.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认真制定了《内江市市中区xx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内江市市中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内市区府办发[xx]35号),确定了11个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为区级防御重点,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等各项制度。各镇(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都制定了《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督促各镇(乡)在预案中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显眼处设立了警示标志,要求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随时监测隐患点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了群测

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体系,在区、镇(乡)、村、社四级都确定了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认真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各项工作、会议、电话等作好了记录,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汛期每天上网查询地质灾害预报和重大的天气预报,及时将灾害性天气情况通知到镇(乡),使上下做好预防准备。汛期以来,区国土分局值班室对全区560余人次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查,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强化和提升了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促进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5.开展了地质灾害督导工作,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驻守督导工作 __》(川国土发【xx】29号)文件要求,择优邀请四川盐业钻井大队担任我区地质灾害督导工作,重点对市中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落实情况、监测人员上岗值守情况、防灾预案是否完善及相应防灾措施到位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同时做好监测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核查、巡查、排查,评估灾情、险情情况,并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提出行之有效的防灾措施建议,为汛期防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截止目前督导已完成13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核查),应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doc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安全连着社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安全就是抓发展,促稳定。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范文1 根据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底的通知》(长政办发电[20XX]93号)精神,我县立即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摸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目前地质灾害包括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两大类,共有各类地质灾害2处,其中人为地质灾害64处:地裂缝46处,地面塌陷18处;自然地质灾害58处:滑坡19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坡36处。列为重大监测隐患45处:滑坡14处,不稳定斜坡18处,地面塌陷7处,地裂缝6处。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群众的安居乐业。我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防灾抗灾长效机制。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县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严格按照两个方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网络健全,监管到位

一是加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和地质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防群测网络,在45个地质隐患设置警示牌,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联系电话、避灾信号、疏散路线,县政府每年拨付10 余万元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二是联合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三是加强巡查,在"防"上下功夫,绷紧安全弦,监测人员做到每周巡查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在汛期监测工作做到日查日报。 (三)制度完善责任到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我县先后制定了《地灾预报制度》、《地灾速报制度》、《地灾巡查制度》、《地灾监测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地灾防治中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地灾防治工作机制。 三、地灾隐患排查情况 为汲取7月6日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王家庄村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教训,我县以乡镇为单位认真组织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摸底排查。经排查,我县未发现因近日连续降雨而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为有效防范因连续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防范和迁移预案。对各类地质灾害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范文2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从全区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手段,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治理。 5.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稳定发

展。 二、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为黄土质粘土层,质地疏松,遇有暴雨或连阴雨天气,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土建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增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全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其中滑坡39处,崩塌16处,泥石流1处,危及173户、602人、591孔窑房、6.6公里公路(其中地方道路1.49公里,省道5.11公里)。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点段 X—X—X—城区—X—X—X—X等区段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切坡建窑比较普遍,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 (二)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城镇 城区、X镇、X镇、X镇、X镇、X镇等城镇,由于水蚀、深切作用强,山体相对高差和后缘压力较大,加之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机率较高。 (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 重点是油区井场、砖厂和采石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取土不规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0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全为目标,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旦因防治不力而发生重大人身伤亡、财产严重损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2019年7月,我乡受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影响,龙凤、咸宜、新场市社区、老林、文桥、XX社区等村,不同程度地诱发山体滑坡、路面崩塌等地质灾害。截止2019年底,全乡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1处,其中滑坡9处、不稳定斜坡2处,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户数达31户。通过上级部门工程治理2处(正在施工1处),一年来通过村民自行治理排除地灾隐患6处。经技术单位实地核查后,确认我乡需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为5处,隐患点以龙凤村松柏六组滑坡点为重点监控。 2020年度一定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乡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各村蹲点干部组长XX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由省地勘局XX队和自然资源局组建XX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为技术指导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科学防治,为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 二、2020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与重点防范期(一)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近几年我乡新建乡村公路、村民切坡建房、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较多,工程在建期间需防范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新建乡村公路、村民切坡建房易造成地质环境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引发地面塌陷、村民切坡建房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将会加剧,地质灾害损失也将呈增长态势。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与区域1、重点防范时期根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防汛预警,我省已提前入汛。从3月份开始到9月份,是我乡的防汛期,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2、重点防范区域一是坚持“看住四大区域“:(1)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2)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3)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区域;(4)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 二是突出四个重点保障对象:(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危险斜坡的民房;(3)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四)交通干线和大型水库、水塘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严格落实防灾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书记,是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建设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建设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应尽责任,乡镇与村组逐级建立并落实防灾责任制。乡人民政府对全乡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乡镇、村组具体包干的捆绑责任制(见附表)。在今年来汛前,乡镇驻村、社区干部要组织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特别是对管辖区(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落实好防治责任人和监测人。凡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依法问责。 (二)做好巡查排查对重大隐患点,要在每年汛期前后,至少组织一次应急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 业题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XX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XX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XX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