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GSM网络优化的概述、优化流程、网络优化常规方法、GSM网络优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优化常规方法 常见问题
1、概述
GSM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如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解决网络存在的局部缺陷,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让用户感到真正满意。
2、优化流程
在优化流程上,在网络运行质量已处于稳定、良好的阶段,需进一步提高指标,改善网络质量的深层次优化中应该将对性能统计数据的关注中转移到对用户投诉的处理,解决局部地区话音质量差的问题,高话务区的深度覆盖等等具体事件中来。网络性能统计指标能够从宏观上反应整体的网络质量,具体事件点关注、性能统计数据分析、测试分析,优化方案的制定以及优化方案的实施成为较为稳定的网络优化流程。
图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图
GSM无线网络优化是一个闭环的处理流程(如图1),循环往复。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采取种种措施,解决网络存在的缺陷,最终达到网络无缝覆盖、高接通率、低掉话率、通话持续、话音清晰且不失真。保证网络质量真正满足用户高速发展的要求。
3、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常通过对OMC数据统计的分析、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结合用户投诉和CQT、DT测试来发现问题,应用各种软件分析,利用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3.1、统计分析法: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整体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反映了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是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随机接入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线话务量、话音信道可用率、信道拥塞率、无线接通率等等),可以了解到网络的整体性能指标、每个无线基站的话务吸收变化、掉话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各种软件工具所收集到的数据,来分析出网络参数设置、网络结构是否合理、频率干扰、是否越区覆盖、硬件故障等问题。针对各类问题,找出合适方法来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3.2、DT(驱车测试):DT测试在大型城市测试时长是6小时、中型城市是4小时、小型城市是2小时,DT测试时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为105S,间隔是15秒,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阴影效应;扇区是否接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3、CQT定点测试:在网络服务区中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数量的拨打测试,以用户的角度来真实的反映网络质量。测试点一般选择在通信比较集中的场合,如酒店、机场、车站、重要部门、写字楼等。它是DT测试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可完成DT所无法测试的深度室内覆盖及高楼等无线信号较复杂地区的测试。
3.4、用户投诉: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通过用户对不同区域通话来发现网络覆盖、质量上的问题,结合实地路测或数据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网络服务状况。
3.5、信令分析法:信令分析主要是针对有疑问站点的A接口、Abis接口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话务统计,发现质量指标差的基站,通过对A接口采集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切换局数据不全、信令负荷、硬件故障及参数定义错误、链路不畅等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LAY3信令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接收电平分布图,结合对信令信道或话音信道占用时长等的分析,可以找出上、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小区覆盖情况、一些无线干扰及隐性硬件故障等问题。
3.6、仪器测试法:网络中存在一定的外源干扰,对通话质量造成影响。通过统计数据和DT测试,用扫频仪对信号质量和有干扰的基站进行测试,查找出是否有干扰源和联通CDMA下行信号对GSM900上行信号的干扰,来改善网络的通话质量。利用功率计对有问题的硬件进行测试,来确定是否是基站硬件功率输出问题,导致覆盖、信号穿透较弱,从而对检测出发射功率不足硬件进行及时更换。天馈线问题将影响基站的覆盖、通话质量,利用驻波比测试仪测试基站的驻波比值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小于1.2),是否有分级接收问题。利用好手上的每一种仪器,对问题定位要准,处理则更快。
3.7 TA路测系统分析:利用出租车特有的随机性,采用安装于车上的自动路测终端设备,可以全程监测道路覆盖及通信质量情况。根据TA终端收集的海量数据,经过路测系统处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地点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在网络优化实际工作中,上述这几种方法都是相辅相成。GSM无线网络优化就是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围绕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话音质量和切换成功率及超闲小区、最坏小区等指标,通过性能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优化目标→性能统计测试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达到网络质量明显改善的目的。在无线优化同时应结合交换优化,无线网络优化的内容和交换网络的性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网络优化不只是单纯的无线优化,应从统一整体的层面上来分析和优化网络质量,这是网络优化关注的重点。
4、网络优化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4.1、电话不通的现象
首先是信令建立过程: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解决方法: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参数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其次是鉴权加密过程:手机在鉴权、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的呼损。解决方法: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加密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加密,因此可以将鉴权、加密取消或间隔调大。
4.2、掉话现象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区域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4.3、话音质量较差
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各种掩体的阻挡,即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散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产生多径干扰,在由于GSM900频带资源有限,频点利用率高,容易产生频率间的干扰。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与坏,即信号质量的误码率,级别为0-7级。RXQUAL=1(误码率:0.2%至0.4%),RXQUAL=5(误码率:3.2%至6.4%),现网络采用跳频技术,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用记基本无法正常通话。如果某个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对于网络中存在外源或者频点干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基站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也可减小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适当调整调整切换相关门限参数来提高通话质量。
5、结束语
网络优化是复杂、细致的工作,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充分发挥网络优化的作用,来迅速的提高网络质量,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优化调整经验与体会
2007-08-29 13:22 山西移动通信公司晋中分公司
王鹏
摘要:本文着重结合基站网络优化的实际经验,论述天馈线影响通信质量范围分析和优化调测方法
关键词:天馈线优化测试经验
一、天馈线影响通信质量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1、基站天馈线连接错位引起VSWR告警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新建基站经安装、调测,开通后,基站运行正常。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基站出现了话务拥塞、掉话现象,VSWR经常告警。由于告警与天馈线系统有关,维护人员先用天馈线测试仪分别对每个扇区作了测试,结果发现测量值均在标准范围内,证明天馈线本身没有问题。
我们知道,分集接收是解决信号衰落,提高信号接受强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区通过分集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可以提高天线增益,同时通过对每个扇区信号的对比来判断接收系统是否正常,如果检测信号强度有差别,基站就会产生话务拥塞、掉话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天馈线故障引起的。
维护人员对天馈线逐一全面检查,发现1#2#扇区天馈线相互错位,因此,1#2#扇区的天线方向性图发生了变化,使接收信号减弱,从而使分集接收天线发生VSWR告警,造成基站话务量拥塞和掉话,以设计文件要求连接天馈线,VSWR告警消失,且拥塞和掉话降到了指标范围内。
2、基站经纬度有误引起掉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维护人员在实地路测中,发现少数基站的实际经纬度与规划中的经纬度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选址中碰到困难,最后不能按设计中要求确定,要将基站移至其它地方,但规划数据库中未能得到更新,仍按原计划规划其相邻小区及频率,因而造成很多相邻小区漏做或做错,引起掉话,发现此问题后,按实际地形重新规划邻区及频点,恢复正常。
3、基站扇区错位及方位角有误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此类问题在测试发现最多,特别是在郊县区,如某业务区1#基站一三扇区错位,2#基站二三扇区错位,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从天馈线接至机房设备的标签不对而接错。此外部分基站三个扇区都存在方位偏离,某基站三个扇区在常规状态下方位角分别为90°/210°/330°但实际上基站的方位角偏离较大,偏离达45°,这种现象造成大量基站间切换失败率很高,并引起切换掉话,经过重新连接天馈线顺序,按设计调整方位度,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接通率。
4、分集接收天线间距过小,收发天线不平行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采用分集接收天线时,若收发天线距为3-5m时,可达到理想效果,获得3dB增益。但目前某业务区除楼顶采用铁塔外,部分基站一般采用桅杆,呈田字型,天线置于每个端点上,收发天线间距过小,仅有1m,这样很难获得分集接收的效果,此外部分收发天线根本不平行,有的甚至发送天线就指向接收天线,有的收发天线前方不远处有很高的广告牌,这样容易造成信号被挡返弹,产生干扰。
5、天线被挡或朝向高层建筑层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前很多基站都设置于居民区,因采用桅杆结构,很多基站1扇区都朝向高层建筑屋顶,难以吸收话务量,虽然处在高话务区,但话务量很低,如某市区1#、2#基站都处在高层建筑物居民楼上,原来第一扇区话务量一直很低,后将其发射天线移至墙边,指向马路,并适当调整倾斜角,话务量上升很快,大大缓解了周围基站的压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