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藻无害化絮凝及悬浮收获技术

蓝藻无害化絮凝及悬浮收获技术

“蓝藻无害化絮凝及悬浮收获技术”项目实施计划
海洋学院 朱 明
一、 项目目标:
选择蓝藻特定的生长时期和特定的气候条件,在低于蓝藻水华密度的水体中
添加无毒的絮凝剂促进蓝藻的絮凝和上浮;设置可拆卸变形围隔,利用风力或机
械力量富集上浮蓝藻,并采用吸尘器原理的“藻、“水”分离的吸藻装置和“斜
面沥水风干式蓝藻收获装置” 实现水华蓝藻的即时高效收集、浓缩和干燥处理,
从而大量去除水体中的蓝藻,预防蓝藻水华的发生,该套装置同样适用于蓝藻水
华的快速去除作业。

二、项目技术优点与环保优势

该项技术可以实现蓝藻的活体收集和高效去除,从而大幅度减少水体中蓝藻
数量,从源头上预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大限度避免蓝藻及蓝藻毒素对水体的污
染,提前预防蓝藻水华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水质状况并促进生态恢复。
该项技术与传统的蓝藻治理方法(化学杀灭蓝藻和絮凝沉降)相比具有独特
的生态优势,所使用的絮凝剂本身无毒(实验证明即使对轮虫、枝角类等低等微
小生物无不良影响),且从水面去除活体蓝藻,不会造成蓝藻毒素的外泄和生物
死亡以及化学试剂残留等造成的二重污染,可以满足太湖水域(特别是水源地)的
蓝藻去除和水华预防工作所需的严格的环保要求。

三、项目意义:
该项成果将改变蓝藻(水华)治理中“守株待兔(水华)”的被动局面,掌
握预防水华和清除蓝藻的主动权,“以攻为守”预防蓝藻水华的形成,保证特定
水域(水源地)的良好水质(达到III类以上水质标准),为有效控制蓝藻的生长
规模和预防水华发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持。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
促进湖区原生态的恢复和稳定,对稳定沿湖各地的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繁荣将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它遭受蓝藻污染水域环境治理和生态重建树立典范。

四、考核指标

撰写研究报告一份;获得蓝藻无害化絮凝剂1-2种(组),总结蓝藻絮凝及
自动起浮的环境响应模型一套,提供蓝藻(水华)连续收集技术方案和实用机械
一套,除藻方法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核心技术将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
预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新技术2-3
项。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1-2项。
五、项目进度:
工作进度(按季度分) 主要工作内容
2007年10 月至2007年12月
1、适用于水华蓝藻的可降解无毒副作用的絮凝剂的
筛选和优化,小规模的中试。2、高效“藻”“水”
分离装置专利申请、样机制造及模拟实验;3、水华
蓝藻的絮凝上浮和收集现场验收和鉴定。

2008年1 月至2008年3月
1、可拆卸变形围隔与高效蓝藻分离装置的批量生
产;2、斜面沥水风干式蓝藻收获装置的样机制造

2008年4月至2008年6 月
1、湖岸带蓝藻水华的快速收集和去除作业;2、特
定区域(水源地,风景区)水华蓝藻的絮凝、起浮
和收集;3、斜面沥水风干式蓝藻收获装置试验。

2008年7月至2008年9月
1、规模化蓝藻水华的快速去除作业;2、特定区域
水华蓝藻的预防性消除实验;3、斜面沥水风干式蓝
藻收获装置参与水华作业。

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
1、构建蓝藻絮凝起浮环境响应模型;2、改进蓝藻
收集和脱水装置德;3、制定絮凝收获操作规程。

2009年1月至2009年3 月
1、适用于在不同水域条件下的可拆卸变形围隔的定
制和规模化设置;2、根据蓝藻水华发生状况在不同
区域配置相应蓝藻收集和脱水装置的台套数。

2009年4月至2009年6 月
1、采用“中途拦截,定点富集和高效收获”的集约
化除藻(水华)作业模式,达到蓝藻水华的及时清
除目标,防止其在沿岸带的累积和腐烂。2、在水源
地等特殊水域实施大规模“蓝藻絮凝,起浮和即时
收集”的主动除藻作业,大幅度减少水体中蓝藻数
量,从源头上杜绝蓝藻水华的发生,保持水质的清
新无异味。

2009 年7月至2009 年 9 月
1、保持装备的正常运作及其去除蓝藻水华的优势。
2、在保持对蓝藻去除抑制的基础上,着手在水源地
的生态恢复工程,重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2009 年10月至2009 年12 月
1、由权威部门进行治理后水域的环境检测,并出具
环境评价报告。2、申请专利,项目验收和结题。3、
申报科技进步奖
六、项目预算:
项目总预算25万元,用于支付本项目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的实
验、设备设计与制造、中试、验收、成果鉴定与报奖等过程的费用。

科目 经费额(万元) 用途说明
设备购置费 9 设备配件及材料购置
能源材料费 4 药品,水电消耗
试验外协费 1 与实验协作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
资料、印刷费 2 版面费,专利申请费
租赁费 3 实验场地和船只租赁
差旅费 2 标本采集,设备运输,学术交流费用
鉴定、验收费 3 项目验收与成果鉴定
管理费
其他费用 1 不可预计的支出

合计 25
附:项目实施所需的工作或协助条件
1、为参与项目人员提供充足的参与该项目的工作时间。
2、建议成立“淮海工学院藻类工程研究所”,配置相应的空间和办公实验
条件,以适应该项目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化要求。
3、由学校出面协调与地方政府和湖区管理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的关系;
4、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