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应用
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运用,可能发生变化。使得在一 国国内表现为不等价交换的非等量劳动相交换,在世 界市场上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即以国际价值为基础的 等量劳动相交换。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9)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 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被视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 的基础。
❖ 存在缺陷:静态分析的局限性;未全面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 的原因;未能解释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 际内容。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主要理论观点
❖ 1.按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 2.按比较成本进行分工可增加产量、提高消费水平 ❖ 3.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主要内容
❖ 1. 基本假设和确定比较优势的方法 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相同。 确定比较优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确定绝对优势的方法
(1)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来表示。 (2)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来表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3.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5)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一、 国际分工理论 二、 国际价值学说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外 的延伸。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 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 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 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与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而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 优势的国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能否获利,绝对优势 理论并没有给出答案。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相互需求方程式图形说明
Y B国国内交换比率
B国不交 换区域
两国交换区域
A国国内交换比率
A国不交换区域
X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2. 贸易条件的决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 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一)主要理论观点
❖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
❖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 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 人都有利。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 论
2020/12/10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 目标
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作用; 掌握国际价值的概念;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在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的绝对有利的生 产条件主要来自于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主要内容
❖ 1.基本假设
① 2×2×1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
② 要素可在国内自由流动,但不可跨国流动; ③ 商品可在国家之间以无成本自由流动; ④ 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部门间转移的机会成本不变; ⑤ 规模收益不变; ⑥ 商品市场及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
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改变国际分工的格局
4.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
5.上层建筑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分工的作用和影响
1.促进作用 (1)促进生产国际化 (2)节约社会劳动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
2.不利影响 (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 (2)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单一性、脆弱性和依附性。 (3)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价值学说
(一)商品的国际价值 ✓ 商品的国 Nhomakorabea价值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
的。 ✓ 世界劳动平均单位是指在世界现有的一般生产条件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三、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 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穆勒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
的上下限来说明两国贸易利益的范围。 美国与日本投入等量劳动和资本生产棉花和麻布的数量
下,在各国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 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1.劳动强度 国际价值量同劳动强度成正比例的关系。 2.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与世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3.主要出口国的生产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由主 要出口国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决定的,出口国生产 商品的劳动耗费同其生产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