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一首歌》的暴利内幕

《同一首歌》的暴利内幕

《同一首歌》的暴利内幕
新高考新视野
2009-10-09 1758
8日有媒体报道了央视名牌栏目《同一首歌》将于本月“下课”的消息,虽然该消息已得到总导演孟欣的证实,但这档创立于2000年、曾取得无数辉煌的栏目最终如此收场,也有不少观众感到惋惜和不解。

应该说,《同一首歌》在弘扬优秀音乐文化、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方面功不可没。

作为一档播出近十年的名牌栏目,最终退出亦属正常。

但除此之外,还有无其他原因呢?
观众疯狂追星
昨日,记者采访了某经纪公司艺人助理小山,今年年初他陪同某知名艺人参加了《同一首歌》走进湖南一城市的活动。

那一次也让小山“开了眼”。

据小山回忆,因为身处比较偏远的城镇,没有亲眼见过明星,所以当地人追星格外“疯狂”,“全城几万人都出动了,有许多人是从附近城镇一大早就赶来,很多人没有票,也进不去,就在外面听声音。

明星们入场时乘坐的车都是别克公务舱,前面有警车开道,路边还有维护秩序、拦阻市民的协勤,但还是挡不住围观的群众。

”小山说,因为不知道车里坐的是谁,只知道是个明星,所以人潮干脆将每一辆车都团团围住,用手拍车窗、拉车门,并好奇地往里观望。

当车子“杀出重围”之后,车身掉漆,坑洼更是随处可见。

小山对记者说“《同一首歌》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给了那些小地方的人们一次追星的机会。


暴利内幕曾遭曝光
虽然在观众中拥有不错的口碑,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同一首歌》要价高早就名声在外,但出于对二、三线城市的良好宣传效果,因此多数时候是当地政府和国企咬牙也要为演出埋单。

《三联生活周刊》曾曝光《同一首歌》暴利内幕宝鸡花了三年才请来《同一首歌》,为此政府给了税后费用700万元。

其中请歌星成本200万元,在央视播出需要专门支付160至170万元,其他几百万据说是制作费用。

这700万还不包括场地、电路建设成本、节目组和演员的食宿等费用。

由于缺少明星大腕,总是那些老面孔和老歌缺乏新意,更重要的是同类型栏目《欢乐中国行》《中华情》的崛起,让《同一首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以公益为名“绑架”歌星
2007年,刘德华因拒绝出席《同一首歌》“英雄母亲”公益演唱会,气哭了导演孟欣,人们曾猜测刘德华可能被央视封杀。

《同一首歌》的众多“霸王条款”也逐渐浮出水面,删减艺人新歌、签订类似可无偿使用艺人演唱的所有歌曲版权,以及以公益演出的名义剥削艺人的演出费用,让《同一首歌》的公信度打了折扣。

有网友称,《同一首歌》本质是商业化运作,却一直用公益的旗号“绑架”歌手,这种做法早已广受质疑,此番“下课”也在情理之中。

(杜琳)
《同一首歌》为什么遭停播?
2009年10月09日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潮评论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这首《同一首歌》几乎人人会唱。

而以这首歌为主题曲的金牌栏目《同一首歌》也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娱乐品牌。

如今,这档火红了九年的王牌栏目,却不得不遭遇“停播”的尴尬。

昨日记者从《同一首歌》制片人孟欣处证实,该栏目国庆后将在央视停播。

至于今后《同一首歌》何去何从,孟欣坦言“不清楚”!这也是继《实话实说》之后,央视又一档王牌栏目遭遇停播。

(《成都商报》10月8日)
央视《同一首歌》栏目以大家熟悉的歌唱家、歌手唱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近年来,《同一首歌》节目十分火爆,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欢迎,而《同一首歌》栏目的主题歌《同一首歌》也被观众广为传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红了九年之久的老牌栏目,却即将面临着“下课”,而“下课”的原因,也并非是被视为“万恶之源的收视率”,这就让人感到十分不解,拥有无数观众拥有无限市场的《同一首歌》,为何也面临着停播的命运?
前不久,央视另一老牌栏目《实话实说》被停播,舆论认为,是近年来《实话实说》的收视率下降导致了《实话实说》的被停播。

诚然,收视率是衡量一个栏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同一首歌》与《实话实说》不同,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虽然唱的是老歌,但是,因为人们有怀旧心理,对老歌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所以,“老歌新唱”的《同一首歌》还是具有它的生命力的。

即使用收视率来衡量,《同一首歌》也并没有到“下课”的地步。

然而,《同一首歌》为什么遭到停播呢?深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同一首歌》的背后,掩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一首歌》的停播,其实是一则丑闻。

首先,《同一首歌》漠视权益,侵犯了版权。

《同一首歌》虽然名为公益演出,但实际上还是商业操作,每一次演出都为央视赚了个盆满钵溢。

然而,《同一首歌》却漠视了权益。

虽然歌曲《同一首歌》被《同一首歌》栏目使用传唱,然而,词曲陈哲、孟卫东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这显然是对词曲劳
动的漠视,也是对他们权益的侵犯。

为此,《同一首歌》的词曲陈哲、孟卫东将《同一首歌》节目组以侵犯著作权告上法庭。

对于《同一首歌》栏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丑闻。

其次,《同一首歌》打着公益旗号,实际上每次都狠狠地赚上了一笔。

如陕西宝鸡市某官员就说,他们通过三年追求才才请来了《同一首歌》,为此政府给了税后费用700万元。

700万还不包括场地、电路建设成本、节目组和演员的食宿等费用。

可见,“公益”的《同一首歌》“烧”起钱来并不比其它商业演出少,甚至比商业演出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一首歌》的这种做法,无疑让公益蒙羞,同时也降低了《同一首歌》栏目的美誉度,这危及了《同一首歌》的生存。

其三,打着公益旗号的《同一首歌》,对艺人进行了道德绑架。

为了邀请演艺界的“大腕”为《同一首歌》助威,增加《同一首歌》的“含金量”,2007年,《同一首歌》“英雄母亲”公益演唱会准备邀请香港歌星刘德华出演,然而,《同一首歌》剧组没有料到刘德华“敬酒不吃吃罚酒”,刘德华拒绝了《同一首歌》的邀请。

这让《同一首歌》剧组感到很气愤,于是指责刘德华“耍大牌”。

然而,让《同一首歌》剧组始料未及的是,网友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纷纷把矛头指向《同一首歌》。

网友们指责《同一首歌》打着“公益节目”的旗号,其实完全就是一场商业演出,因此没有权力要求明星“义务宣传”,刘德华完全有权拒绝。

据当年的网易调查显示,近八成的网友认为“刘德华有拒绝的权利,支持刘德华”,仅有6%的网友认为刘德华不应该对英雄母亲说不。

网友的表态,其实已经透露出观众对《同一首歌》打着公益旗号实际进行商业演出的强烈不满,网友们还指出,打着“公益节目”喙头的《同一首歌》其实就是一场纯粹的商业演出,所谓的公益,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虚有其表而已。

而香港歌手王杰也同样遭到了《同一首歌》剧组的“道德绑架”,曾经被《同一首歌》剧组指责“耍大牌”,实际上却是《同一首歌》临时变卦,改变了节目安排导致的。

其四,《同一首歌》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黑洞”。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曝光《同一首歌》的黑幕,其中包括了《同一首歌》的运营、筹备等情况。

以《同一首歌》一年策划演出四五十场计算,如果以每场演出经费500万元计,40场就是两个亿。

如果以每场节目组有100万元利润计,40场就是4000万元。

而与这些暴利相比,参加演出的演员就显得很“可怜”,据说一线歌手也就是4000-5000元的“车马费”,而二三线演员,则基本上就是白干。

《同一首歌》对演员的刻薄,从其无偿使用歌曲《同一首歌》就可以看出。

种种迹象表明,火得发烧的《同一首歌》,打着公益的旗号大赚特赚,在鲜花和掌声背后,掩饰着一个个丑闻。

而其被停播,无疑是央视对《同一首歌》这些丑闻的一种警醒和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