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谈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 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 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 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 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 “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 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 情实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笔者 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步认识. 一、大胆采用学生喜欢的写作方式 脱离生活实际、一味拔高主题的作文指导使中学生的写作 陷入了困境.久而久之,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 能力的提高受到极大制约.师生都处在疲惫无助又不得已而为之 的两难境地.为了走出这种尴尬的困境,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上, 笔者尝试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写作方式. 1.让写日记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日记本,记下每天的见闻感受.当 然,对学生日记的篇幅和内容不做限制,多可几页,少可几行, 但必须遵守一个规则:写真事,抒真情.于是,在学生日记里, 更多的日常生活得以记录,或随想、或感悟、或一事一议,使 寻常的喜怒哀乐得以展现. 2.书信沟通使学生的真心得以倾诉 学生思想有波动,导致上课听讲精力差、作业状况不佳, 或犯了错误,教师用写信的方式送上三句两句的问候、关怀, 收到的可能是学生洋洋洒洒千余字的真情流露,而在那之后的 面谈则可能既是一次心灵的进一步沟通,又是一次面对面的写 作指导. 3.结合班级管理活动进行写作训练 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认为,某些时候,班级管理和语文 教学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让犯错的学生写一份反思;在班级 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让学生写一份“我为某某提建 议”;结合班级开展的“感动八(4)班”人物评选活动,让学 生为人选同学写颁奖词……这样,将学生畏难的写作训练自然 融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说的是真心话,抒发的是真 情感.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提升. 二、引导学生将生活素材变成写作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放眼生活,并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事件, 善于对El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细致观察、思考,但这种引导 或指导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身先士卒,经常结合师生共 同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件进行示范性写作,让学生得 到具体的指导.比如,班上的几名学生因追逐耍闹被我严肃批评 之后,笔者写下题为《孩子,在我批评你之后》的文章;学校 的春季运动会之后,笔者写下了《笑容,在三月里绽放》的随 笔.很多时候,学生眼中流露的是欣喜、是敬佩,更是一种对写 作的顿悟——哦,原来这也可以写到文章中!那一刻,笔者的 感觉是,又有一部分学生从我的范文引领中受到了启发. 三、巧用教材进行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 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优秀的范文, 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因此,可将写作训练巧妙渗透于课文教学 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沟通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而且学 生可以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发散阅读教学,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阅读是基础,是吸收;写 作是实践,是运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内走向课外,从 文本走向生活,逐渐有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意 识和愿望,写出来的文章便具有了情感上的厚重感. 其次,巧借课文“空白”,激发写作兴趣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 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 词、句、段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 材中的内容,适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抓住这些 “空白”,进行合理构思,补充省略的情节,进行再造想象. 再次,利用课文插图,设计作文训练 课本中多姿多彩的插图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教师若能巧妙利用这些课文插图,有的放矢 地精心设计作文训练,既能大大提高课文插图的使用价值,又 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作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如学八年级 下册《我的第一本书》一文,笔者要求学生以文中插图为题材, 结合文章内容,深入观察和想象:父亲和“我”之间有着怎样 的对话?人物在那时那刻有着怎样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借助合 理想象练习写作,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 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力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生活中写作,在 阅读中写作,在开放中写作,以求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感 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有说话的欲望,有倾吐的需要”,迎来我们 期望的中学生写作教学的“艳阳天”! [2013年第11期1生 士 _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