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7)网络协议分析-TCP和UDP协议4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7)网络协议分析-TCP和UDP协议4

网络协议分析-TCP和UD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CP/IP协议中的传输层协议。

2.了解TCP、UDP报文结构。

3.掌握TCP连接建立和拆除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利用Ethereal来观察pcattcp命令产生的UDP数据。

2.利用Ethereal来观察pcattcp命令产生的TCP数据。

三、实验环境

主机2台。1台为服务器;1台作为客户机。

四、实验步骤

1.主机地址配置

(1)配置主机IP地址及子网掩码。

2.启动Ethereal,设置过滤器,开始捕捉。

(1)在客户机上运行Ethereal。

(2)选择Ethereal菜单Capture Interface,选择本地连接所在接口。(3)设置包捕捉过滤器。在捕获选项设置窗口中,设置过滤器为udp其余选项不变。(4)点击Start按钮开始捕获数据包。

3.从客户机上发送UDP数据到服务器

(1)在服务器的命令窗口下输入:

pcattcp–r–u–p6000【在端口6000上接收UDP数据】

(2)在客户机上命令窗口下输入:

pcattcp–t–u–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UDP数据】

4.停止数据包捕捉

点击客户机上Ethereal的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停止数据包捕捉。

5.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1)在Ethereal中查看捕获的UDP数据。

(2)查看实际捕获的UDP数据包的个数。

(3)注意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端口号,记录UDP各个报文中的总长度等字段。

(4)保存捕获结果。

6.捕获从客户机发送到服务器的TCP数据

(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tcp。

(2)开始捕捉。

(3)在服务器上输入命令:

pcattcp–r–p6000【在端口6000上接收TCP数据】

(4)在客户机上输入命令:

pcattcp–t–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TCP数据】

(5)点击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

(6)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u记录捕获的TCP报文的个数,注意客户机的端口号。

u记录TCP建立连接时的3个报文详细信息。注意其中的标志位(ACK、SYN)、序号、确认号。

u记录TCP拆除连接时的报文的详细信息。注意其中的标志位(ACK、FIN)、序号、结束标志。

u记录第1个和第2个TCP报文中的头部选项。

(7)保存有关结果。

7.捕获从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服务器相应端口没有程序接收时产生的数据

(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tcp。

(2)开始捕捉。

(3)在客户机上输入命令:

pcattcp–t–p6000–l500–n l192.168.1.1【向服务器端口6000上发送1个长度为500字节的TCP数据】

(4)点击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

(5)查看捕获的数据包

u记录捕获的TCP报文的个数。

u记录服务器相应的报文。TCP头部标志位为:RST+ACK。

u记录客户机在建立连接时的尝试次数。

(6)保存有关结果。

五、实验要求

1.记录UDP协议头部结构。

2.描述TCP建立连接的过程。

3.描述TCP拆除连接的过程。

4.记录TCP建立连接时的TCP头部选项,并描述其作用。

5.记录TCP协议中连接一个主机上不存在的端口时,连接双方的处理过程。

六、思考

1.UDP和TCP所能支持的报文长度分别是多少?两者一样吗?尝试利用pcattcp发送长度大于64kB的UDP报文,可以吗?观察有关结果。

2.TCP协议头部中接收窗口的作用是什么?观察在持续发送TCP数据中该字段的变化情况。

3.TCP连接中采用的序号有多少位?会产生回绕现象吗?即有两个序号相同,但是数据不同的报文同时存在吗?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试验二: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掌握Ping、netstat、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一台已连网的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3.实验要求:(command.doc为参考命令文件) 进入DOS模式,:(开始-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开始-运行cmd ) 1、利用Ping对某个已知IP或域名的计算机进行连通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再ping某个不存在的域名或地址。 2、利用ne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3、利用IPConfig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 进行分析记录(哪些是你不理解其含义的内容); 4、测试本机与相邻机器的物理连通性,记录并说明原因; 5、使用arp察看本地缓存中的内容,添加一条新的静态项 目,并用ping进行测试; 6、tracert某个著名域名,记录经过多少个节点?响应时 间?对方网关IP地址是什么?

7、使用route察看本地路由表,记录非自身环路的路由信息 (无则不纪录); 8、利用nb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9、使用NET命令察看本地机的共享有哪些并记录,删除默 认共享; 使用net use将网络上某个共享目录映射到一个驱动器字母。 4.简述实验步骤: 尽可能完成实验要求中的步骤并用简单语言进行记录。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高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ns3模拟数据中心

Project1-ns3模拟数据中心 实验要求 根据上面的数据中心拓扑图,完成以下要求: 1.根据给定的数据中心的拓扑结构,利用ns3进行仿真 2.模拟两种通信模式(traffic pattern) o all-to-all:每个服务器都发送消息给其他服务器消息,由拓扑结构可知,超过50%的消息传送将跨越两个簇(cluster) o many-to-one:每个服务器都发送消息给其中一个服务器 3.测量两种模式下网络的仿真可以达到的吞吐量,找出网络瓶颈,并且说明如何改进 注:拓扑中的网络都是Ethernet网

实验内容 数据中心模拟 ①实现及主要代码解释 a. 设置自定义的attribute 为了做实验方便,设置如下自定义attribute: ?pattern:通信模式,all-to-all或many-to-one,默认为1 ?defaultDst:多对一模式下,接收消息的默认服务器序号,默认为0 ?verbose:enable或者disable PacketSink和OnOffApplication的日志,默认为false ?DataRate1:定义数据中心拓扑第一层的数据传输速率(Mbps),默认为1.0 ?DataRate2:定义数据中心拓扑第二层的数据传输速率(Mbps),默认为1.0 ?DataRate3:定义数据中心拓扑第三层的数据传输速率(Mbps),默认为1.5 实现代码如下:

b. 创建结点 根据实验要求,总共需要创建15个结点,包括: ?8 servers ? 4 ToR switches ? 2 Aggregation switches ? 1 Core switch 实现代码如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一、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二、实验总学时:9学时(根据教学进度情况,选择其中4个实验项目做。不独 立开课,占总成绩30%) 三、实验中心(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目的: 进一步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网络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在完成该课程相关内容教学以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使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维护、合理地规划和实现局域网、配置相应的服务、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构建一个广域网,完成所有的配置和测试,提高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管理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五、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双绞线线缆的制作及测试 实验目的:了解双绞线的特性与应用场合,掌握5类双绞线的两种打线标准制T568A和T568及其制作方法。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直通型双绞线的制作;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测试直通型双绞线的导通性; 实验仪器设备:RJ45压线钳、测线仪、数字万用表。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常用的网络管理命令 实验目的:理解、验证网络命令的原理和功能,合理使用相关命令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组建一个局域网,为每一台主机配置好IP地址/掩码、DNS、网关等;分别执行常用的网络管理命令,对结果进行分析及验证。 实验仪器设备:PC机、测线仪、交换机、RJ45压线钳、FTP服务器。 实验项目三 实验名称:局域网交换技术

实验目的:掌握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了解交换机的基本结构、配置及日常管理,学会排除局域网故障的基本方法。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利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组建一个局域网,通过超级终端拨号连接到交换机,登录进入管理界面,通过管理菜单提供的管理功能,完成交换机各功能部件的配置,并通过实验结果加以验证。 实验仪器设备:PC机、测线仪、Catalyst 3750 交换机、Catalyst 2950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 实验项目四 实验名称: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 实验目的:进一步深入理解VLAN的工作原理,正确掌握VLAN的创建、划分方法,提高局域网组网设计水平。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管理控制台来检查并改变交换机的VLAN配置,设定交换的IP地址和相应子网掩码,将交换机端口划分入不同的VLAN并观察实验结果。实验仪器设备:PC机、测线仪、Catalyst 3750 交换机、Catalyst 2950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实验项目五 实验名称:路由器配置 实验目的:了解路由器各部件、接口的特性,路由器配置的基本方法。掌握路由器配置的基本用户接口模式以及基本命令。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超级终端拨号连接到路由器,登录进入路由器管理界。利用不同模式下的命令完成路由器各接口的工作状态的配置和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PC机、Catalyst 3750 交换机、Catalyst 2950交换机、CISCO28系列路由器。 实验项目六 实验名称: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目的:深入理解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学会静态路由的添加以及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2人

计算机网络实验《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Quidway S 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 方式,telnet 方式,web 方式和modem 拨号方式 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1)通过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 2)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3)通过modem 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5)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6)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7)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8)用telnet 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9)提供ftp 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10)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11)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 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熟悉实验内容; 2.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 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即可 六、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 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计算机网络简介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为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的脆弱性,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再者,操作系统的另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存在超级用户,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具有大量资讯,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很多交易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促进了越来越发达的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携带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芯片中,在很多浏览过程或者卖家与买家在交易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的问题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有待加强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首先对网络设置访问权}s},主要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带来的浅谈计算机知识在统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安全威胁,其主要任务是不让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一般做法是加强入网控制,其次,加强网络防火墙的控制防火墙技术是基本可以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此外,还可采用虚拟专用网、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法律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以往社会发展中从未遇到的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完整版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姓名: 学号: 学部(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朱琳琳 2014年4月

实验1 常用网络命令 1.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本实验的内容及操作步骤; 3. 实验内容 (1)、arp命令 Arp –a 查看本地局域网内所有用户ip和mac地址绑定关系。 Arp –s 用于在计算机ARP表中添加一个静态的ARP记录。

(2)、ipconfig命令 Ipconfig /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

Ipconfig /displaydns 显示DNS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 Ipconfig /flushdns 清理并重设DNS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

(3)、Nbtstat命令 Nbtstat -n nbtstat –s ip 通过IP显示另一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名字列表。如nbtstat –s192.168.0.113 (4)、netstat命令 Netstat –a 显示所有有效连接(包括TCP和UDP两种)的信息,如图。

Netstat –n 显示所有活动的TCP 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TCP 和UDP 端口。 Netstat –r 显示 IP 路由表的内容。该参数与 route print 命令等价。 (5)、ping 命令 Ping后加上ip地址或域名,命令用来检测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的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可直接键入PING寻求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一、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二、 课程编码:1421265009 三、 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软件与硬件、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本课程既关注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体系与基本工作原理的掌握,关注对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的了解,关注学生分析与解决网络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基本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跟踪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培养,以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开发及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手段,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局域网组网技术、TCP/IP应用服务的配置、管理与设计。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和主流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基本的局域网组网能力和TCP/IP应用部署能力。 四、 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理论: 54 学时;实验: 18 学时] 五、 程总学分: 3.5 学分 六、适用专业和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专业 七、 实验项目汇总表: 序号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时 数 实验 类别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实验一 142126500901 UTP线缆的制作与使用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二 142126500902 IP组网入门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三 142126500903 主从网与对等网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四 142126500904 DHCP的配置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五 142126500905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六 142126500906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七 142126500907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八 142126500908 E-mail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 专业 基本技能 必做1-2 实验九 142126500909 TCP/IP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现 2 专业 综合设计 必做 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张程程 学号:1202100110 班级:电气自动化类121班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及网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使学生掌握RJ-45接头的制作。 实验内容: 1、阅读预备知识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2、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3、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4、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思考问题: 1、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答:(1)在OSI/RM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 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具体在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

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 (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答: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工作模式,它们涉及到用户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客户/服务器(C/S)模式和点对点(Peer-to-Peer)通信模式。 4、T568A、T568B 打线方法 答:在EIA/TIA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的两种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 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 路差分信号。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及网络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中科大高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防火墙实验报告 一.实验过程 1.编写Python源代码,命名为pyretic_firewall.py。保存在 ~/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2.编写firewall-policies.csv源文件。保存在~/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3.在虚拟机mininet仿真器中创建网络拓扑。 4.在宿主机中连接虚拟机,运行程序。 5.运用tcpdump测试实验结果。 二.pyretic_firewall.py源代码及重要代码解释 from pyretic.lib.corelib import * from pyretic.lib.std import * #以上代码引用库函数 # insert the name of the module and policy you want to import from pyretic.examples.pyretic_switch import act_like_switch import os import csv from csv import DictReader #以上代码引用自己所需的一些模块 policy_file = "%s/pyretic/pyretic/examples/firewall-policies.csv" % os.environ[ 'HOME'] #以上代码为指定引用的文件的路径 #以下代码为main函数 def main(): # start with a policy that doesn't match any packets # 初始化not_allowed变量 not_allowed = none # and sdd traffic that isn't allowed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 信息11-2班李阳 摘要:计算机网络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也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其他的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充斥到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本文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 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 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 所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 分析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 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 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 为用户提供服务, 兴起于60年代后期。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 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 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 提供资源共享, 组成了资源子网。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个时期, 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 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ISO1984年颁布了OSI/RM, 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 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70年代后,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局域网由于投资 少, 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 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 如分层的体系结构, 又有不同的特性, 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 而是由单个 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 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 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 多媒体, 智能网络, 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2 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今天的互联网不仅具有规模巨大、用户众多、影响深远和应用基本成功等诸多优点, 而且它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可供参考的、覆盖全球的、成功运行的、现实计算机网络,因此本文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现状的讨论主要以互联网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也兼顾考虑了OSI/RM 等较具代表性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如果从Klernrock 在1961 年首次发表论及“分组交换”理论的博士论文算起, 互联网已经 走过了40余年的研究、建设和发展历程。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除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及时, 以及其管理机构的相对健全和运营机制的比较合理等非技术因素以外,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其体系结构的支持: 灵活的分组交换技术、简单的分层模型和开放的协议标准等。这些特点较好地适应了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以传送离散型正文数据为基础的各种简单应用的需求,因而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E—mail、Telnet、FTP 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类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然而,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初WWW 技术的出现, 以及美国NSF 解除互联网上的商业限制以后, 互联网便进入了应用与服务的蓬勃发展阶段, 而传统网络体系结构的缺陷与不足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 3 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必须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将产生的几方面影响做一下简单地介绍。首先, 网络将会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是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 人

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一Windows网络设置及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网络设置方法及IP地址分配。 (2)熟悉常用的网络命令,排除网络故障。 2.实验内容 1、在Windows XP 下,进行网络的设置。 (1)设置IP地址。 Windows XP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包括默认安装TCP/IP协议。在Windows设置网络配置,进入开始主菜单--->设置->控制面板->网络连接 ->本地连接。 在面板中的常规中,显示已安装的所有网络协议,默认安装有TCP/IP协议。 选中TCP/IP, 单击属性。出现设置窗口,可以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默认网关就是本网中与外网连接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2)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 DNS(Domain name server)提供从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服务。一般也是必须设置的。设置的原则是:将它设为最近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理论上, 可以设置为任何存在的DNS服务器地址。可以设多个地址。 (3)其他设置。 还可以设置WINS服务器的地址,它可以完成NETBIOS名到IP地址的转换服务。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安全选项,根据需要设置。 2、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开始---->执行----->CMD。 (1)PING 命令 这是一个经常使用的命令,可以用来进行网络的连通性测试,排除网 络故障。用法如下,请认真体会各选项的用途。 U sage: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r count] [-s count] [[-j hos t-lis t] | [-k hos t-lis t]][-w timeout] t a rget_nam e Options: -t Ping t he specified hos t until s t opped. T o see s t atis tics and continue -type Contr o l-Break;To s t op -type Contr o l-C. -a Resolve addr esses t o hos tnames. -n count Nu m ber of echo r equest s t o send. -l size Send buffer size. -f Set Don't Fragment flag in packet. -i TTL Tim e To Live. -v TOS Type Of Service. -r count Reco r d r out e fo r count hops. -s count Times t amp fo r count hops. -j hos t-lis t Loose sour ce r out e along hos t-lis t.

计算机网络实验 路由配置

实验三路由配置 [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 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 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背景】 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 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 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 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课程 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 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文章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进行了探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作了介绍,同时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SNMP;分布式管理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和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管理指的是初始化并监视一个活动的计算机网络,收集网络系统中的信息,然后作适当地处理,以便诊断问题,控制或者更好地调整网络的一系列操作。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效率,使之发挥最大效用。网络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网络可靠性、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网络管理的概念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演变。对于网络管理,目前还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可以将网络管理定义为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管理层次与维护水平为目标,主要涉及对网络系统的运行及资源进行监测、分析、控制和规划的行为与系统。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网管协议就是规范网管通信的约定。在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SNMP占有明显的优势。下面介绍一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关于网络管理有一个基本原理是若要管理某个对象,就必然会给该对象添加一些软件或硬件,但这种“添加”必须对原有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小。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正是按照这样的基本原理来设计的。SNMP发布于1988年。Internet在1990年制订出网管标准SNMP,使SNMP很快变成了事实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尽可能简单,以便缩短研制周期。SNMP的基本功能包括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和配置网络设备等。在网络正常工作时,SNMP可实现统计、配置和测试等功能。当网络出故障时,可实现各种差错检测和恢复功能,虽然SNMP是在TCP/IP基础上的网络管理协议,但也可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上。SNMP整个系统必须有一个管理站,它实际上就是网控中心。在管理站上运行管理进程。在每一个被管对象中一定要有代理进程。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利用SNMP报文进行通信,而SNMP报文又使用UDP来传送。有时网络管理协议无法控制某些网络元素。例如,该网络元素使用的是另一种网络管理协议。这时可使用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