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信仰类(6个)
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
二、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
三、岁时节令类(11个)
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
娃场(岑巩县)
四、文化空间类:(14个)
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
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
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
五、人生礼俗类:(4个)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
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
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
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
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
工艺(岑巩县)、
八、民间舞蹈类(15个)
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
县)
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
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
(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十一、戏曲类(8个)
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
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个)
一、民间文学(8个)
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剑河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苗族《古歌》
(施秉县、普定县、龙里县)、苗族口头经典“贾”(丹寨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
所)、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榕江县、从江县)
二、民间音乐(24个)
苗族多声部情歌(台江县、剑河县)、苗族飞歌(雷山县)、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丹
寨县)、侗族大歌(从江县小黄乡、榕江县)、侗族河边腔(黎平县)、河边腔苗歌(锦屏
县)、十二诗腔苗歌(锦屏县)、侗族歌簦(锦屏县平秋镇)
三、民间舞蹈(22个)
苗族铜鼓舞(雷山县)、苗族芦笙舞(雷山县、凯里市、榕江县)、苗族板凳舞(凯
里市)、苗族踩鼓舞(镇远县)
四、传统戏剧(9个)
阳戏(天柱县)、思州喜傩神(岑巩县)、镇远土家族傩戏(镇远县)
五、曲艺(4个)
嘎百福(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君琵琶(黎平县)
七、民间美术(6个)
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百鸟衣艺术(丹寨县)、苗族“嘎闹”支系服饰艺术(丹
寨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32个)
苗族织锦(麻江县、雷山县)、苗族泥哨(黄平县)、苗族银饰(黄平县)、侗族鼓楼
花桥建造技艺(黎平县)、造林习俗(锦屏县)、侗族鼓楼营造技艺(从江县)、苗族马尾
斗笠制作技艺(凯里市)、苗族堆花绣(凯里市)、枫香染制作技艺(麻江县)、蓝靛靛染
工艺(黎平县)、水族石雕(榕江县)、土法造纸工艺(三穗县)、竹编工艺(三穗县)、木
雕工艺(镇远县)、民间火纸制作技艺(岑巩县)
九、传统医药(7个)
瑶族医药(从江县)、苗族医药(雷山县、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侗族医药(黔
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十、民俗(82个)
苗族独木龙舟节(台江县、施秉县)、苗族祭尤节(丹寨县)、谷陇九月芦笙会(黄
平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州13个项目入选
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名单,共计355项,其中新
入选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贵州省20个项目24个申报点入选,其中黔东南
13个项目15个申报点入选,占贵州省入选项目的65%。
黔东南是一个以苗侗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
造就了黔东南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中,黔东南州有39项53个保护点。目前,我州第一、二、三批国家级项目名
录共52项68个保护点,在全国地州级名列第一位,相当于一个省的入选量,使我州
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
黔东南入选文化部公布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名录名单
一、新入选项目(6项6点):
1、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赛龙舟(镇远县)
2、传统美术:侗族刺绣(锦屏县)
3、民俗:侗年(榕江县)、歌会(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月也(黎平县)、
苗族栽岩习俗(榕江县)
二、扩展项目(7项9点):
1、传统音乐:侗族琵琶歌(从江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剑河县)
2、传统美术:苗绣(台江县)
3、传统技艺:苗族蜡染技艺(黄平县)、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剑河县、台江县)、苗族织锦技艺(台江县、凯里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凯里
市)。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21项(140处),其中
新增项目75项(77处),扩展项目46项(63处)。
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增项目75项(77处)
(一)民间文学4项(5处)。
(二)传统音乐11项(11处)。
侗族笛子歌(黎平县)、注溪山歌(天柱县)、启蒙侗歌(锦屏县)。
(三)传统舞蹈9项(9处)。
苗族古瓢舞(雷山县)、苗族水鼓舞(剑河县)、踩亲舞(黄平县)。
(四)传统戏剧5项(5处)。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3处)。
(六)传统技艺21项(21处)。
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艺(雷山县)、天柱宗祠浮雕彩绘技艺(天柱县)、道菜制作
工艺(镇远县)、煨酒酿造技艺(从江县)。
(七)传统医药4项(4处)。
半枫荷熏浴疗法(凯里市)。
(八)民俗18项(19处)。
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台江县)、圣德山歌节(三穗县)、巴冶土王戊(三穗县)、
壮年(从江县)、瑶族度戒(从江县)、瑶族嫁郎(从江县)。
二、扩展项目46项(63处)
(一)民间文学1项(2处)。
(二)传统音乐7项(7处)。
侗族牛腿琴歌(黎平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台江县)、苗族多声部情歌
(黄平县)。
(三)传统舞蹈2项(2处)。
苗族板凳舞(黄平县)、金钱棍(岑巩县)。
(四)曲艺2项(2处)。
君琵琶(榕江县)。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5处)。
苗族武术(剑河县)。
(六)传统美术4项(5处)。
苗族剪纸(施秉县)、侗族刺绣(镇远县)、苗绣(丹寨县)。
(八)传统技艺10项(12处)。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丹寨县)。
(九)传统医药1项(1处)。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麻江县)。
(十)民俗12项(20处)。
水书习俗(榕江县)、苗族招龙(榕江县、剑河县)、月也(榕江县、从江县)、
苗族姊妹节(剑河县)、苗族芦笙节(从江县)、苗族翻鼓节(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