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学科体系结构包括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方向。
一级学科由若干二级学科组成,二级学科由若干个学科方向组成。
一个学科有多个方向,学科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调整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建设中应把握如下几点:1.在学科的主体部分,要坚持不断地凝练学科方向,按照一般的要求,每个学科要至少设立2-3个研究方向,否则学科难以发展。
2.要树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或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
重点建设的学科,其方向应具有区域特色,体现自身优势。
3.要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
学科建设变化很快,新的生长点能使学科建设充满生机,而生长点具有时代性、灵活性、不确定性,需努力创新和追踪。
要注意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
﹙二﹚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主要指实验室、资料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场站,它们是学科建设的依托,要集中有限资金,加强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基地建设应注意三个问题:1.各院、系、研究所不能追求小而全。
如果将有限的资金分散,必然造成设备重复,利用率低,无法集中购置重大设备,导致基地条件水平不高。
学校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一定要为重点学科服务。
2.实验室队伍建设要与学科建设相适应。
目前,实验室部分人员素质不高,不愿承担服务性的工作,使领材料、报销等具体事务都落到学术人员的头上。
3.要注意大学环境的建设,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开通校际学术交流渠道,并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学科的学术成果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研究。
在任何一个学科发展中,如果缺少科研项目,缺少必要的科研经费,就难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累积,其学科也缺少了显著的标志。
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学科带头人,就应该精心组织协调学科成员,紧紧围绕学科方向开展科研立项,积极寻求学术的新的生长点,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实践活动,开展学术研究。
一般说来,学术成果的实现应该是立体的多极的形式,主要是指科研立项、课题经费、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检索﹚发明的专利以及各类成果的获奖等等。
学科建设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使本学科在上述诸方面得到全面的拓展,并且具有相对持续的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四﹚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
一般学科梯队中要确定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要有一位学术带头人,而且还要有1-2位在本学科方向上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为学科骨干;每个学科骨干下面,还要配备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若干名助手。
2.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科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
学科骨干要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富有奉献和协作精神,为本学科的发展共同奋斗。
“211工程”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学科建设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
”在学科中一时难以出现脱颖而出的学科带头人之时,如何超越常规地加大引进力度应该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3.处理好学科带头人和院﹙系﹚行政负责人的关系。
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学术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学术管理,同时,学科建设要涉及人、财、物等方面,还要加强行政管理。
学科带头人和院﹙系﹚行政负责人都有责任抓好两个管理。
但是在一个学科中,如果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院﹙系﹚行政负责人,两者合一开展学科工作自然顺畅无阻,但若为两个各自分管一方面,则团结合作十分重要,两者必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搞好学科建设。
﹙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科建设要根据我国高层次人才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学科的培养能力,在培养不同层次、规格、类型的人才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积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重点学科主要是研究生培养的基地。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包含人才所需要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六﹚学术环境建设学科建设的高层次要求应该是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建设。
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需要本学科积极开展与相关学科、国内外科研、企事业单位的联合攻关,强固学科的生命力。
其次是积极开展和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创办学术刊物,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科的科研水平。
简言之,学科建设的载体是科学研究,重要内容是培养体系的建设,而学科建设的关键是梯队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尊重他们,依靠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
同时,要使其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学者们在自由探索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摘自《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学科建设按教育部的意见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凝练学科方向;二是汇聚学科队伍;三是创建学科基地;四是营造学术氛围。
凝练学科方向的初级水平就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组织申报教育部已有的本科专业;中级水平就是申报教育部已经公布的硕士点和博士点;高级水平就是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提炼出新的专业和新的学位点,让国家将其列入专业或学位点目录。
当然,提出某学科方向的单位在这个学科的发展上就占据了优先的地位。
汇聚学科队伍就是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聚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人才,聚集的方式有长期所有的,也有短期所有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那就是以“。
讲座学者”或“。
讲座教授”或“访问学者”的方式与本单位的学者进行合作研究,以此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使自己单位的学术水平处于本学科的前沿。
创建学科基地,就是建立相应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或什么人才培养基地(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等)。
营造学术氛围就是要使大学学术研究的传统代代相传,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深刻的学术熏陶,懂得创造的意义、能欣赏创造的成果并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使学术研究的风气得到张扬,整个学校形成了鼓励创造、激励创造的氛围。
学科建设的内涵、目标及其内容的相互关联【摘要】结合十多年来的学科建设的实践,我们比较系统地研究和实践立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各主要内容的相互关联,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是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内容综合为一体的整体性建设,是学院整体学术水平的建设;学科建设的目标: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主要体现在能否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能否创造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高效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的相互关联:在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教学是实现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的主渠道;科学研究是实现学科建设出高水平成果的主渠道;学位点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动力之源;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和保证;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是学科建设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13-0220世纪90年代初,我院由于一批老先生先后退休,在教学人员中,教授只有4、5人,副教授十多人,在教师中没有一名博士,具有硕士学位者也只有十多人, 大部分老师们都是单一从事教学工作,坚持开展科研工作的教师只有少数几个人。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院从抓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切入点,珍惜和抢抓一切发展机遇,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
回顾和总结学院十多年来的发展进程,学院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健康、快速、超常发展,除了与学校和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支持分不开之外,还有赖于我们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学科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联的理解和实践。
有赖于用学科建设带动和解决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依靠学科建设带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 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学科建设是为了适应教育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求,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内容综合为一体的整体性建设,是学院整体学术水平的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选好切入点,精心规划,周密实施,才能使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间不但起到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撑的作用,还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一个学院的学科建设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看待学科建设的每项内容,要把学科建设的各项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之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如果只是单一的强调教学,而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科学研究、不重视实验室建设、不重视学位点建设,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教学,就会使教学缺乏后劲,教学水平也很难有本质上的提高。
如果只单一的强调科研或学位点建设,而忽视了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科研和学位点建设。
同样, 如果只单一简单地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单一的追求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而不把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学位点等建设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就会失去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最终也会使学科建设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或一个学科水平的高低最主要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能否培育出高水平的人才,能否创造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高效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
2.1 培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人才一个高水平的学科的重要标志,首先要看能否培育出更多高水平、大师级的学科专业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虽然各个学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特点不同,但必须要具备一只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支撑。
所谓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是根据每个学科方向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专业方向稳定而有特色,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都比较合理,能够确保学科专业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掌握国际前沿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要有自己建树或成果。
另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但能够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要懂的教育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或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导和培杨学生里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引领或善于引领更多学生走入教育或科学殿堂,树立为教育和科技奋斗终生的理想。
2.2 创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一个高水平的学科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创造出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就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水平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