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疼痛护理
作者:梁玉茹
来源:《好日子(中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
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
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疼痛的特征: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的反应;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疼痛的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
影响疼痛的因素: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注意力、情绪、疲乏、个体差异、病人的支持系统、治疗及护理因素。
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根据病理学机制,可分为伤害感受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心理性疼痛、躯体性疼痛。
骨科患者疼痛的特点:
(1)疼痛的普遍性存在
(2)疼痛强度大
(3)疼痛强度的变化
(4)疼痛对心理的影响
(5)疼痛与康复锻炼相互制约
疼痛的分级:以下为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4级(剧烈疼痛)需要麻醉止痛剂、睡眠干扰较严重伴有其他症状
5级(无法忍受)需要麻醉止痛剂、严重干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1~12月间住院病人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4~85岁。
2 护理体会
2.1 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
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2 对症护理
2.2.1 药物镇痛
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
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
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2.2 技术性镇痛法
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针刺疗法:中医针灸。
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2.3 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
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
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
看喜愛看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
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
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2]段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