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辩证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辩证

1、什么是客观世界
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
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
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
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
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
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2、什么是主观世界
所谓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
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
造的观念,即意识活动的结果。这些意识、观念一起形成了一个由物质世界所派生
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不仅起于主体的心意以内,而且表现为主体的心意状态。人
的欲求、愿望、情感、意志、目的、观念、信念、思维等等,都是主观世界的不同
存在形式和表现。从总体上看,主观世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3、如何正确的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
心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社会、人类都是物质世界的不同形态,作为
精神现象的意识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发展的物质的属
性,它们(自然、社会、人类、意识)都在物质这一客观实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
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
性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
观实在。
4、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辩证统一的论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人的意识依赖于客观环境的,它不可能脱离客观的条件而孤立存在。从意识
的起源看,意识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因为它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它也不能脱离物质,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
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
赖于物质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影响,一切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不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条件割裂开来。
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不断认识和
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地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体现。为此,胡锦涛同志在“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都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
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新世
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这一要求。一突出强调改造
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5、深入的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性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不断认识和改造
主观世界,在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中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是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
观世界的关系。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起决定作用
的是世界观。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
袭。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主观世界
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改造主观世界还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科
学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二者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
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够提高改
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
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双重的目的。
6、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东西,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
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
世界,成功地改造世界。只有在实践中自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个
人与社会的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