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浅析

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浅析

1
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浅析
内容摘要:幼儿舞蹈是幼儿用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具有一定节奏性、造型性
的肢体动作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或想象进行表达的过程,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
自然天性相吻合。而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展示童心,描摹童趣,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
中笔者通过查阅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及联系教育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就幼儿舞蹈
教育的价值以及幼儿舞蹈教育有没有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 舞蹈教育 价值

手舞足蹈是人类最早的与生活相接触、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表现自己作为
人的存在的最为自然的方式,而且,在今天也仍然是所有孩子在学会语言之前的
表达和表现。张兰硕士将幼儿舞蹈的概念界定为:幼儿用连续的(两个以上的)
具有一定节奏性、造型性的肢体动作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象进行表达的过程。
就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而言,国内有研究者从儿童天性的角度来分析,认为:
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以“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蹈这一直观
性、可感性很强的艺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
力强的特点。有研究者从舞蹈综合性的特征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把舞蹈艺术教
育和幼儿教育相结合,让舞蹈的教育形式融会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是推
进各种教育活动,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体育活动和游戏等顺利完成的有效措
施。徐卓娅教授认为,舞蹈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发展身体运动的能力,
发展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将舞蹈(韵律)活动作为音乐表现力的一种形式,认为这
种律动能力是个体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将自身的音乐内在素质外显、展
示出来,让自己与别人能够具体、清晰地观察和感受到个体所拥有的音乐内在素
质的能力。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发现,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
2

儿童的天性和本能,在身体—音乐—听觉—情感—思维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迅速交
流、分析的密切联系。他认为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动作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
音乐。他将身体动作的基本词汇分为两类:原地动作与空间动作(或称非移动性
活动与移动性活动),并且认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之间,动作与身体位置之间,
基本动作与姿势与体态之间能够进行结合。受达尔克罗兹理论影响较深的奥尔夫
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原本性音乐教育”体系,他研究了原始人类与儿童
的成长,发现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原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舞蹈与音乐一
样也是人的本能、本性的反应及其产物。
从以上的文献资料来看,幼儿舞蹈教育存在重大的价值。而事实上,在重视
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舞蹈教育已经开始受到重视,社会上不同性质的舞蹈培训
机构应运而生,那么,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引导者,我们是否有必要开展
舞蹈教育呢?笔者曾经就问题“您认为在幼儿园进行舞蹈教育有必要吗?这会不
会影响班级的纪律或对幼儿的安全造成威胁?”对苏州市A幼儿园中的教师进
行了访谈:
幼儿园里只要一响起音乐,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虽然不知道他们跳的是什

么,但能看出他们自己是喜欢的,是开心的。(教师甲)
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是在社会上办的舞蹈机构中学习舞蹈的,从平时的表现
来看,这几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是突出的。与其占用孩子的
假期让孩子去社会上报各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培训班,倒不如让孩子平时在幼儿
园里就接受舞蹈教育。(教师丙)
在我们班级我们都是用音乐及小的律动去提醒小朋友们该做什么了,效果是
比较好的。孩子对音乐及舞蹈是很敏感的。(教师丁)
小孩子在舞蹈活动中通常会“人来疯”,这样使得我们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会有所困难,所以我觉得还是保守点好,在确保班级纪律及幼儿安全的前提下,
对幼儿再进行教育。(教师乙)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园中进行幼儿舞蹈教育是有必
3

要的。她们认为舞蹈是符合幼儿手舞足蹈天性的,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能力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符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的。
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舞蹈教育会影响班级纪律,他们担忧孩子在自由的
环境中情绪不稳定,“人来疯”。但更多的教育者持肯定观点,认为舞蹈教育能促
进班级纪律的提高。
“我曾试图让‘儿童之家’里一位指导员做一些尝试和实验,以便更多地发

现幼儿的音乐能力。她用钢琴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孩子们对音调不敏感,只注
意节律。她根据节律编排了一些简短的舞蹈,注意研究节律对肌肉协调运动的影
响。她非常意外地发现这种音乐具有极强的纪律训练效果。通过自由的方法,她
的孩子们被明智地、艺术地引向自发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运动,然而他们曾生活
在大街上或院子里,几乎普遍都有乱蹦乱跳的习惯。现在她发现,随着节律联系
次数的增加,孩子们慢慢放弃了难看的蹦跳,最后乱蹦乱跳彻底消失了。”
在蒙台梭利创建的“儿童之家”中,教师尝试为幼儿的行为配上有节律的
舞蹈,明智地将幼儿的行为艺术化,孩子们也就慢慢地放弃了难堪的乱蹦乱跳。
舞蹈不仅没有破坏纪律,反而加强了幼儿的纪律性。那为什么孩子们在舞蹈中一
会儿是“人来疯”破坏纪律,一会儿又是行为被艺术化反而加强了纪律呢?问题
不是在于舞蹈是否存在某种价值——毫无疑问这种价值是存在的,而是教师能否
认识到舞蹈的价值和如何安排舞蹈教育活动。
幼儿舞蹈则是通过幼儿表演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
想、感情,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
染力、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育活动,能够陶冶幼儿性情,使幼
儿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它是对幼儿进行
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新《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
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手舞足蹈”
乃是幼儿的天性,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无疑也是幼儿园中必须具有的教育
4

形式。另外,蒙台梭利在谈到“儿童之家”中良好纪律的建立时,也大力倡导舞
蹈教育的作用。
“只有把舞蹈包括在内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这是从人的天性来定义
的,手舞足蹈是幼儿的天性,所以舞蹈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2.
[3](意)玛丽亚·蒙台梭利.三岁决定一生[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伊莎多拉·邓肯.邓肯论舞蹈艺术[M].张本楠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
[6]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
学,2009.
2008.
[7]陈莉.5-6岁幼儿韵律活动的教育实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
大学,2008.
[8]张兰. 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
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