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如果要例数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必不可少。他的构成理论和“第三条道路”为全球学界所瞩目,他的思想更是始终处在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是什么成就了吉登斯深刻的思想和他捕捉时事的敏锐,又是什么使吉登斯的理论如此另人信服,以至能为英国政府大胆实践,又是什么让吉登斯的学术思想始终为学术界所关注、探讨?在《现代性的后果》之中,我隐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一、 以激进亢奋的姿态去怀疑、颠覆和重估全部的价值预设。 1、方法和结构创新 安东尼•吉登斯选取的题目是现代性的后果,这似乎在题目上就决定了这部作品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叙事和论证,但事实上,在不足160页的全文论述中,吉登斯并没有象许多论述现代化的作品那样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论述什么是现代性和现代性的产生、发展、表现、结果这样固定的框架之内,而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在批判中提出论点,在论述中又着力于他所描述的现代性图画中的结构框架。吉登斯对于现代性的历史一句带过,却在描述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时不惜笔墨。他认为,监督、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构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而这四种维度之间又存在着由此及彼的相互关系,在现代性的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的制度性维度又与现代化的维度交相作用,共同呈现出目前的现代社会形态。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吉登斯又显得与众不同,他没有简单停留在现代性的框架中,而是回归到人与人和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来考察现代社会体系,用精神分析法和现代心理学来解释现代社会的信任体系和存在的风险,将研究和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冲破以往社会学研究中框架大但却不切实际的做法。 2、、怀疑 吉登斯首先展开他对现代性概念的澄清,但是在一开始,他就开始试图另辟蹊径。他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不同程度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直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性却还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这看似简单的论述,已经在前提上对现在十分流行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的论调截然相反。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进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时期,而是正在进入这样的一个阶段,在其中现代性的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剧烈化更加普遍。”对于这样的质疑,吉登斯并不是在哗众取宠,而是在他的思想中早已经看到: “后现代视角看到了对知识的异质要求之多样性,这样一来,科学不再享有特权地位了”。正是一种挑战科学特权地位的勇气,使吉登斯在后来的论述中敢于向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并且鼓励着他驾驭猛兽的决心和勇气。 吉登斯还认为:“社会学的经典缔造者们都极为重视现代性的机会方面。马克思和涂尔干都把现代看作是一个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但是他们又相信,由现代所开辟的使人获益的可能性,超越了他的负面效应。马克思•韦伯最为悲观,又把现代世界看成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世界。”“他们三者都看到了现代工厂工作对人的不良后果,它迫使许多人受到寡然无味的纪律和重复的劳动。但是他们都没有预见到,生产力拓展所具有的大规模毁灭物质环境的能力。”并且,“没有任何经典的社会学创始人对‘战争工业化’显现给予过系统的描述”。于是,吉登斯将战争工业化或者说军事力量工业化作为考察现代性制度性维度的重要方面给予了详尽的论述,他认为军事力量和工业主义是现代性制度的两个彼此不同的组织类型或者维度,而连接这两个维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战争工业化。“战争工业化急剧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其进入了‘全面战争’,以及‘核战争’的时代”。吉登斯认为,全面战争弱化了战争作为政治工具的企图,而实际上强化了战争的经济意义和工业性质。可以说,吉登斯对于战争工业化问题的提出和认识,已经开始提醒学术界,科学研究需要发现被以往权威忽视的领域。 3、反思和重估 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吉登斯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反思性。他认为,反思性“是对人类所有活动的特征的界定”,因为人类的行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从不松懈的对行为及其情景不断监测的过程,因此在考察现代社会时,我们必须经常对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吉登斯对反思性概念的提出和对反思的强调,为他破旧立新划清了界限、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在社会学这个宏大的领域中,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要想独树一帜,必须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具备打破权威的勇气。他大胆地提出“所谓以被证明为合理的传统,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具有虚假外表的传统,它只有从对现代性的反思中才能得到认同。”“甚至那些最坚定捍卫科学必然性学说的哲学家,也都承认这一点。如卡尔•波普儿就说过:‘所有的科学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按照科学的观点,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也没有什么是能够被证明,尽管科学一直尽力地在提供我们所渴求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最可靠的信息。在不容怀疑的科学的心脏地带,现代性自由地漂移着”。可见,无论是吉登斯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性维度的理解,都不是对权威观点和方法的简单总结,他所关注的焦点,是前有权威没有发现或者论述较弱的薄弱环节,他所采用的方法也在理论描述的方式上标新立异。 二、 驾驭猛兽的勇气和实践 吉登斯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挑战权威的怀疑、批判精神,更在于他心系人类整体命运的宏观视角,他做为学者的责任和他描绘前景的勇气。 现代性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既为人类目的性活动所创造,所应用,也为人类带来无法避免的灾难性后果,集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使现代性的后果变得严峻而可怕。作为一名远见的社会学家,吉登斯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性的两面性,并为此忧虑、困惑。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中这样写道“我们,作为整体的人类,究竟在什么程度上能够驾驭那头野兽?或者至少能够引导它,从而降低现代性的危险并增大它所能给予我们的机会?现在我们怎么会生活在一个如此失去了控制的世界上,它几乎与启蒙思想家们的期望南辕北辙?为什么‘甜蜜理性’的普及并没有创造出一个我们能够预期和控制的理性世界?”实际上,对于现代性后果产生忧虑的社会学家远不止吉登斯一人,利奥塔同样对现代化的破坏性后果忧虑重重,但是他悲观地认为我们再也没有任何可行的办法来维护知识的有效性。但吉登斯有更可贵的勇气,他首先思考了造成现代性的不确定因素的原因: “原因就在于社会知识的循环性,它首先影响到的是社会领域而非自然领域。在现代化条件下,新知识不断被嵌入到社会中去,就其性质和作用而言,社会领域从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环境,新知识、新概念不仅更清楚地描绘了社会世界,而且也改变了它的性质,使其转向新的方向。这种现象的影响,对那犹如猛兽的现代性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鉴于上述原因,吉登斯同样认为“我们不能掌握历史,并且使其屈从于我们的集体目标。即使我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创造和再创造了社会生活,我们也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它”。 即便是这样,吉登斯也仍然没有放弃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尽可能的乐观的、积极的应对,“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或者,我们能够)放弃驾驭那头猛兽的努力。将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超越了所有的价值和所有相互排斥的权利分化。‘历史’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它没有目的,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保证。” 吉登斯提醒人们注意“我们必须重视可供选择的未来”,永远不放弃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努力。 吉登斯对现代性所持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使他的思想和观点永远保持着继续前进的活力,这使他对现代性的研究没有停止在消极遁世的态度中,而是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后现代性的理想蓝图,他将希望寄托于社会运动,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观点结合,描绘出后现代性的清晰轮廓。“社会运动为我们显露了可能的未来的曙光,而且在某些方面,它们成了通向未来的车轮”。在吉登斯的后现代秩序的轮廓中。超越匮乏体系、多层次的民主参与、技术人道化、非军事化成为四个最为重要的维度,世界将出现一个需要协调的全球性的政治结构。不论现代性的不确定性是多么难于控制,吉登斯毕竟为后现代社会描绘着希望的蓝图。 时间总在不停止地奔跑,不管吉登斯的构想是不是与未来社会相吻合,我们都不能否认他作为一个社会学家的责任和气魄。驾驭猛兽!尽管现代性的风险依然存在,尽管社会科学的预言总是小心翼翼,但是吉登斯的呼吁却象一阵排山倒海的呼啸,掀起了悲观脆弱者心中残留的勇气。

摘 要: 围绕着内涵、特征、动力机制等主要问题,本文对吉登斯见解独到、论述深刻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本解读。内容涉及到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全球化和社会运动等宏观视角和包括信任与风险、安全与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困境等在内的微观分析。吉登斯对现代性极富压缩式的分析和扩张性的演绎充分体证了他在社会学理论进路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制度性维度;风险;自我认同

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是当代西方与哈贝马斯、布迪厄齐名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他的社会学思想内容丰富,“一直处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前沿”,[1]本文就其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性思想试作梳理、解读和分析,以体证他对于现代社会富于想像力的分析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一、 现代性及其动力机制

(一)现代性的内涵 只要阅读吉登斯的著作就可以发现,虽说他对“现代性”的分析相当透彻,然而并没有给“现代性”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一概念的。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2]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他指出,现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3]另外,在与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的谈话中,吉登斯又说:“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比较详细地描述,它涉及:(1)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实现世界向人类干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2)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3)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基本上,由于这些特性,现代性同任何从前的社会秩序类型相比,其活力都大得多。这个社会——详细地讲是复杂的一系列制度——与任何从前的文化都不相同,它生活在未来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之中。”[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