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弦乐曲赏析

管弦乐曲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欣赏管弦乐曲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 (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 (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 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 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 2、哼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课堂总结。 篇二:欣赏 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一:教学任务: 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感受、赏析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约翰 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 2、 通过对比、聆听与感受乐曲中的各段音乐主题,能听辨出各音乐主题旋律出现的位置。 3、 感受体验波尔卡舞曲体裁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掌握其典型节奏。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学习并掌握波尔卡风格特点,提高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难点: 1: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维也纳的一个有名的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这个家族在十九世纪创作出了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其中一首非常有意思的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 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波西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 介绍作曲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师:作曲家我们陌生吗?对了,他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给大家一分钟自己了解下,然后找一名同学朗读一下) 生: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师:首先让我们来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 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 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 (视频,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 师:烘托音乐气氛 ;刻画音乐形象。 那么这首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是什么呢?换句话说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找学生来回答,然后展示) 3:再次聆听,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 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构。请边聆听边思 考两个问题:(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 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 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再现三段式 现在我们来看下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生:有!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 性) 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 征雷雨的形象。 聆听感受B-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 形成听觉反差。 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 舞蹈 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大家掌握了吗?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 游戏,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 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根据情 况可以再来一次)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 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 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 7:总结波尔卡舞曲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 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总结 8:知识巩固,节奏练习 XX X XX XX X X 0 9:知识扩展 师:刚才通过我们的总结和节奏练习,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民间舞 蹈,大家想不想看呢?——生:想 观看波尔卡舞蹈片段。 10: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 篇三:音乐赏析 3-1 1. 下面关于古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琴无品,有七根丝弦,所以又称七弦琴。 B)古琴为九相十三品。 C)古琴自从诞生之日,其形制就未曾改动过。 D)古琴是拉弦乐器。 2. 下面哪一句是正确的? A)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古筝,诞生于唐代。 B)只是到了近代,筝这种乐器才逐渐流行。 C)由于筝曲的发展很少借鉴其它民族音乐,所以筝曲的风格往往比较独特。 D)筝曲至今,已形成了各种富有地方风格特点的筝乐。 3. 琵琶曲《夕阳萧鼓》(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