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产业也迅速发展进而带
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当前住宅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面向百姓,面向未来,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
广大居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需求。为提高居民的居住质
量,国家目前正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
国的住房已经从对量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需求。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
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
合越来越紧密,所以在住宅设计中应注意更多元素:主题文化,环境,
功能,以人为本这几个关键词已经成为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住宅建筑在一个项目开始设计前,根据该项目制定一个主题。
根据不同的品质定位、居住人群、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首先考虑住
宅建筑应该有一个设计方向。以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凸现自身的设
计理念和特点。做到在众多的设计中,有自己鲜明的设计个性。首先
是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方便人群的使用,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
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总体、平面、立面、设
备、综合管线、景观等多角度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
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
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住宅建筑的
相对先进性。其次满足综合技术指标。住宅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
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舒适程
度。另外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建筑诗人活动频繁的空间,在
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
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
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
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
文化、景观的完美的结合。
二、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住宅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赋有生命力的住宅建
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想协调、彼
此协调且能容人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
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
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
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
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
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
对色彩加以提炼,表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
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
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挖掘文化元素也
是十分重要的。将城市历史、文化、民俗融于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可
以极大的丰富居住建筑的内涵。提升居住建筑的文化层次。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1、个性化住宅;这里的个性化住宅主要指大开间灵活隔断住
宅。近十年来开发建设的集合式住宅,套内面积越来越大,虽然在户型
及平面布局上有些变化,但套内墙体几乎都不能拆改,房间固定不变。
近几年不少地区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天津市开发的异型
柱大开间灵活隔断住宅以及黑龙江省建设的无粘结预应力大开间灵
活分隔住宅等,都因为可变化套内平面布局、突显居住个性等而受到
住户的欢迎与好评。
2"4、2、1"家庭住宅"4、2、1"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构成的
主流,老人的赡养将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探索和解决他们的居
住问题,开发建设适应"4、2、1"家庭需要的住宅会给他们在生活、
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仅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还具有
一定的社会意义。居住方式有合住、分居、邻居近居等多种形式。互
相干扰小,照顾也很方便。近居型:两个或三个独立家庭就近居住,住
同一幢住宅楼或相邻楼栋。相互基本无干扰,但不能做到对老人的全
天候照顾。
3老年住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
明,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10%之多,已大大超过联
合国与世界银行7%的指标。伴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城市人口的老
龄化发展尤为迅速,城市中的老年人在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生活欠舒
适,精神上缺少欢乐。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很不协调。老年
住宅的形式可分为3类:
(1)自理式:老人完全有生活自理能力,住宅形式与普通住宅相
同。但在平面布置以及设备、设施的设置等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衣、
食、住、行等特点,有专人定期过问,有应急措施。
(2)协助式:老人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适当地
照顾。如行动不便的老人等。住宅形式类似于现在的老龄公寓,生活
方式为半独立形式。在平面布局与设施、设备的设置上应考虑方便使
用,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设计应尽量考虑发挥他们独立使用的作用。
(3)护理式:老人基本上丧失自理能力,需要专门人员的日常照
料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类似于医院病房和疗养院的形式。为老年
人开发建设安定、舒适的住宅是社会的使命,也是对老年人的关爱。
4生态住宅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
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其中,建筑材料是关键,开
发无污染的、可以循环使用的、耐久且节能的建筑材料已迫在眉睫。
另外,住宅设计还要考虑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气的无害化处理、垃圾
的处理与回收等。
生态住宅应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空间大
小与尺度设计合理,材料质感与色彩选择得当,设施与设备配置完备,
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污染、无辐射、无噪声。
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性化住宅设计人
性化“人造住宅,住宅育人”,体现了中国21世纪的住宅设计不仅需
要极好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要求,而且还要周密而悉心地考虑人
们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和生活特征,使住宅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愉
悦身心的场所。21世纪,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将从“生存空间”向“质
量型生活空间”和“享受空间”转化,使得住宅设计重视人的生活质量
要求和享乐权而体现以下特点:
(1)居住行为的“公私分区”。家庭的居住行为可分为公共生
活行为、个人生活行为和生理生活行为三个部分。公共生活行为包括
家庭的团聚、会友、观看电视、娱乐、就餐、家务等。公共生活空间
代表了家庭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家庭的共同生活习惯,是面向社会的、
交往的空间。个人生活行为包括睡眠、休息、学习、兴趣、着装等。
个人生活空间是培养个性、滋养兴趣、修身养性的地点,相对要求私
密和安静。生理生活行为包括便溺、洗浴、化妆、洗面、洗衣等。生
理生活空间是必备的私密空间。住宅设计将根据各功能之间的联系,
充分体现三类生活空间的明确空间关系,进行“公私分区”,使各种居
住生活空间的生活行为适得其所,而获得最佳的居住空间效用。
(2)室内装修设计体现个性美、和谐美和整体美。住宅室内
装修将根据主人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性格爱好、文化素养、审美
情趣及民族风俗有所不同,充分展示居住者的个性。室内的各种陈设,
不是只讲单体美,而是讲究整体效果,诸如彩电的款式,冰箱的颜色、
门窗的造型、家具的质感,都力求协调一致,达到和谐美和整体美的
效果。
(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是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除了在特殊的专用住宅中,体现对特殊人
群的需求以外,普通住宅将会广泛实现无障碍设计。
(4)住宅设计的潜伏性和超前性。依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
居民的需求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住宅
设计既要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又要预计未来的需求变化而使设计具
有一定的弹性和超前性。如在住宅设计时,考虑私车泊位、功能预设、
分质供水、纯净能源等,以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看待住宅功能,
注重潜伏设计,以适应家庭现代生活的发展。
总之,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另外,生态住
宅设计还应注意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从土地的使用、街区的规
划到住宅个体的设计,都要考虑与当地的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等有
机结合,使建筑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的
生态策略[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宋春华.小康社会初期的中国住宅建设[J].建筑学报,200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