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No1 0摘 要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全员参与、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师生平等等为原则, 它具有过程性与对话性、主体性与协作性、体验性与应用性等特征, 该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课程兴趣、提高师范生专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
其实施流程可设定为确定选题、自主探索、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阶段。
关键词 公共心理学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模式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既要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要为他们毕业后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
但是,目前师范本科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注重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重记忆,轻创造,心理学的教学应用性不强,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公共心理学令人担忧的教学状况,作为高等院校,要培养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就必须改变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有效的途径。
1 公共心理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心理学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有关参考资料,以师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掌握心理理论,培养对心理教育实践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协作研究,师生的交流与对话。
1.1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需要教学需要研究,美国教育家梅滋指出:“一言以蔽之,大学不仅传授知识。
而且还教授研究。
这是他的骄傲和闻名遐迩的原因。
”[1]没有研究的教学是传递性的教学,是把思想、思维引向过去、书本的教学;脱离教学的研究,不仅价值有限,而且导致对教学及其质量的巨大冲击,最终影响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
教师有教授活动,又有研究,然而这两方面应统一于培养学生,教师本人进行研究与教学应融为一体,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因为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一同构成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条件。
当然研究性教学包含了研究性教与学两个方面,不仅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而且还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
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
学生需要教师能同他们一起探索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研究机会。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
1.2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罗孟祥(重庆三峡学院)需要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对新知的体验。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2] 作为教师教育主要课程的心理学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以促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让未来的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3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它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教师专业化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与发现教师的价值,给教师的从业素质带来挑战,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3]。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真理的人。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以培养有创造性的教师为基础。
因此心理学教学必须体现研究性特点,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2.1 全员参与原则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取向应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学习的可能和潜能,并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性。
心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激情,从而增强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相结合原则心理学研究性教学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交流探讨来共同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自主选题,独立探索,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
但由于学生个人认知水平、时间精力、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独立研究有时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有意识地发展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合作的意识与精神,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性的成果。
2.3 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原则心理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
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
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前,指导学生搜集、筛选、组织学习资料。
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确定研究专题,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活动,并对其阶段性成果进行恰当评价。
当然,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更要得法。
2.4 师生平等原则在心理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首先必须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自我理智的力量以及自我意志的独立;其次还应该感觉到自我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这是一种建构性的、追求协商的、尊重个性的教学观。
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决定了教师主要不是传授现成的逻辑性、体系性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提供学习方法、策略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教师与学生不应是对立关系,而是平等、对话的朋友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真诚沟通是心理学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之道。
3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征公共心理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心理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特征:3.1 过程性与对话性心理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是注重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多种形式的成果,但教师更应该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因此心理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在注重过程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对话”。
因为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大碰撞,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探讨和评论,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对话,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通过“对话”既促使了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使其觉察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2 主体性与协作性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自主选择研究,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探索。
在心理学教学中要创建多种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体验的情境去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使其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然而研究性教学应以自愿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4——6人一组的小组,小组成员要互相协作,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创造或利用多种机会,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任课教师自己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就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与学生交流,虚心向学生学习,从学生的思想中寻找火花。
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可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知识共享,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体验性与应用性心理学研究性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架构起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并在体验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
由于心理学理论性较强,心理学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实验、探究、体验、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心理问题。
要加强实践环节,强化教学的操作性,使师范生通过学习、实践,体悟到心理学原理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真正的指导价值,最终使师范生对心理学产生“学习有用,知识能用,技能会用”的境界。
它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应用,并加深对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心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过程必须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逐步形成合适的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研究性教学实践。
心理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发现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以学习性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充分酝酿,确定研究性学习选题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教学成果的价值和水平。
心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但如果不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理理论是抽象的、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学期初,要求师范本科生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任课教师对相似的问题进行合并归类,组合成各项目研究小组。
我们设计了诸如:如在学习“创造性及其培养”时,就可以分小组,通过调查和小组讨论来分析创造性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现状,我国教育与中小学生创造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青少年儿童兴趣的调查研究”,“中小学生智力的测定”等研究课题。
4.2 自主探索,分析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这是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性阶段。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协作研究的方式就选取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