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鲜食大豆或称毛豆又称菜用大豆。
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近年来,市场鲜食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积极发展鲜食大豆生产,已成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早栽培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现将早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鲜食大豆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大豆属于喜温作物,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生长较好。
大豆种子在温度达到6—7℃即可发芽,但十分缓慢,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温度33—36℃时发芽最快,但幼苗细弱。
在进入花芽期后就需要较高的温度,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在20℃左右,开花适宜温度为25—28℃,温度在23℃以下或29℃以上时开花很少。
大豆全生育期需积温一般在1700—2900℃之间。
2、水分大豆生长期间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600—1000克。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时,最适于大豆生长,如果土壤水分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50%,大豆的生育即将受到不良影响,如果降到25%则不仅产量减少可达50%以上,而且籽粒品质也大大降低。
3、光照大豆对光照条件的好坏比较敏感,良好的光照是大豆健壮生长的必要条件。
由于大豆的花荚在植株上下各部都有分布,因此,不论上下部每个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以充分保证该部位花荚的发育。
4、土壤大豆生长对土壤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排水良好,沃土层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土壤酸碱度(PH值)在6—7.5的范围内,大豆都能生长良好,但以6.5—7最为适宜。
二、选地与整地1、产地环境选择鲜食大豆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生产基地符合无公害蔬菜、无公害食品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等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2环境标准。
要求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
2、地块整理早春栽培由于春季雨水较多,田间容易积水,会造成大豆根瘤菌活动能力下降,固氮作用减弱,在结荚期积水易造成落荚和烂荚。
因此必须进行开沟整畦,一般畦宽1.2—1.3米,沟宽0.2—0.3米,沟深0.15—0.2米,畦面要呈缓弓背形,开好围水沟、畦沟,做到沟沟相通。
三、选用良种鲜食大豆良种的选用要因地制宜,从市场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品种特性。
一般鲜食大豆要求具有茸毛白色、荚宽粒大、多粒荚比例高和蒸煮香甜柔糯等优良性状,为提高种植效益,还必须考虑鲜荚产量与上市时间。
从品质和商品性角度出发,可选用台75、8157、引豆9701、浙鲜豆1号、萧农9308、萧垦8901等。
1、种子精选。
播种前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及杂粒,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种子含水量13%,使种子质量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2、种子处理。
每公用0.5克钼酸铵拌种,将钼酸铵溶于水后洒在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即可播种。
3、主要栽培品种(1)引豆9701该品种是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于1997年引进的菜用大豆专用品种。
在全省各地试种和示范推广中,表现早熟、优质、高产、抗病。
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宜在全省作为菜用春大豆推广种植。
①特征特性。
该品种植株高度30—3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清秀,发势较旺。
引豆9701始荚高为9厘,每株有效分枝数为2个,单株有效荚数15荚,每株粒数30粒左右。
平均鲜荚产量625—700公斤/亩。
②生育期。
播种至采收仅77天左右,比矮脚毛豆早5天,比萧垦8901早7天,比台75早10天,为早熟品种,适于促早栽培。
③鲜荚品质。
引豆9701鲜荚深绿色,白毛,豆荚宽1.3厘米,长4.9厘米,荚大粒大,鲜荚壳较薄,2、3粒荚多,出籽率高,百荚鲜重220—230克。
引豆970l豆荚蒸煮酥糯、微甜,风味好,鲜荚品质较优。
④抗性。
抗病性较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在生长后期还表现清秀。
据品比试验结果,引豆9701的病荚与虫荚率比台75低6.8个百分点,且病斑极小,程度轻。
(2)浙鲜豆1号该品种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①主要特征: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40—45厘米,主茎节数10一11个,有效分枝约两个。
叶片卵圆形,叶形较大,白花,灰毛。
单株有效荚数20—25个,青荚淡绿色,荚形较直,以二三粒荚为主,平均单荚粒数两粒,两粒荚长5.5厘米、三粒荚长6.2厘米,荚宽约1.3厘米,一般百荚鲜重250克左右,百粒鲜重约65克。
②品种特性: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正常春播,全生育期约100天,其中出苗至青荚采收期约85天,较矮脚毛豆晚3—5天,较台湾75早1—2天。
品尝结果为鲜脆型。
田间表现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耐肥抗倒,适合于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上地区种植。
(3)台75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50-60厘米,茎杆粗壮,抗倒伏。
结荚较疏,单株有效数20—23个,豆荚较其它品种略宽、略大,豆荚大。
鲜荚色泽翠绿、灰毛,百荚鲜重280克左右,亩产鲜荚500--600公斤。
鲜荚肉清香可口,糯性好。
播种后77天可采鲜荚。
采收期、保鲜期均较长,近年已成为鲜豆速冻出口的主要品种。
(4)8157该品种株高50-60厘米,属有限花序,单株分枝2—3个,单株结荚28—35个,荚粒数2—3粒,百粒重24—27克。
种子圆形,种皮浅黄色,种脐白色,全生育期90天,属矮杆早熟品种,适合菜用和收干籽用。
四、播种1、播种时间春季早熟毛豆主要有三种栽培方式,即大棚、小拱棚覆盖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鲜食露地春大豆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实施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至3月中旬播种。
春毛豆早熟栽培播期如采用大、中棚加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提前至2月上、中旬即可播种,当棚内地温5厘米深处达lO℃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
有经验的农户可根据上市季节错开播种期,延长鲜豆供应期。
毛豆忌重茬,一般同一块地应相隔l—2年。
2、种植密度鲜食大豆植株较矮,茎杆粗壮,不易倒伏,且营养生长期较短,因此要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视土壤肥力高低,密度安排在每亩1.5万—2.5万株之间,土壤肥力较高的亩播1.5万—2.5万株,土壤肥力中等以下的亩播2.5—3.0万株为佳。
3、播种方法直播播种以每畦4行,每穴播2—3粒种子,每亩播种量控制在5—6公斤,做到浅播、匀播,播种后用焦泥灰覆盖种子,厚度为2—3厘米,覆土过厚不易出苗,易烂种。
实施地膜栽培的播后立即全畦覆盖l层地膜,并将棚四周扣牢压紧,以增温保湿,促进出苗。
育苗移栽(1)做好苗床、适时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既可促进种子出苗整齐,又可使植株长势均匀一致。
一般可选择疏松的茄果类或葱蒜类菜园土,也可采用稍经吹干的水稻土做苗床。
种子按4厘米×2厘米的间距播于苗床(提倡使用营养钵育苗)。
播后浇水并加盖1—2厘米厚的干细土,然后先覆1层地膜压紧使其不漏风,再盖小拱棚,以提温保湿。
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控制苗床温度,保持温度20℃左右。
(2)培育壮苗、及时定植。
出苗后遇晴热天气,揭去小拱棚两端薄膜,以防烧苗。
定植前2—3天,白天应揭去拱棚膜炼苗。
育苗移栽的苗龄不宜太大,苗龄越大移栽后缓苗时间越长,不利于植株生长,宜在2片真叶展开时定植。
移栽时注意保护根系。
定植前整地作畦、施肥方法与栽后的管理措施均与大、中棚加地膜覆盖直播生产技术相同。
五、化学除草直播田块在整地前一星期使用草甘磷、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全面喷施,把地上杂草连根杀死。
播种后1—3天内用禾耐斯类旱地芽前除草剂全面喷施,使泥土表面形成保护层,以封住杂草种子发芽长出泥面,注意喷药后不要损坏药土层。
出苗后1—2周,杂草3—4叶期再亩用10.8%盖草能25—30毫升兑水50公斤补喷进行除草,这样可彻底控制杂草为害。
六、苗期管理1、补苗与间苗为保证全苗,出苗后应及时检查补苗,补苗后要浇足定根水,缩短缓苗期。
播量过大,出苗多的地块,待真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间苗应注意去除弱苗、病苗和小苗,保留壮苗。
2、幼苗子叶顶土后,应及时揭去地膜,苗期应减少土壤含水量,并进行1次中耕松土,可使土温升高,以利生长。
若遇低温寒潮,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若遇阴雨,则应及时疏通棚四周的沟,防止涝害。
设施栽培的当棚内温度大于25℃时,要通风换气,开花期保持棚内日温23—29℃,夜温17—23℃,相对湿度75%左右。
七、施肥方法1、施足基肥优质高产鲜食大豆生产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作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猪牛栏粪或人粪尿1000—1500公斤、生石灰75公斤,耙平耙细,使土肥混合均匀。
做畦前,每亩施45%的复合肥10—15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
2、及时追肥中耕可破除地面板结,追肥结合中耕进行。
第一次追肥在真叶展开后,结合中耕进行,每亩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6公斤,并根据田间生长情况,酌施分枝肥。
第二次追肥在封行垄前进行,视苗情每亩用尿素1—1.5公斤,耕深10厘米,培土以不超过第一复叶节为宜。
3、根外追肥在结荚鼓粒期,每亩用2—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40公斤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40公斤,于晴天下午3点钟以后或阴天喷施,促进豆荚饱满,提高荚重。
八、水分管理1、幼苗期。
该期需水量较少,主要是蹲苗扎根,早春土壤水分过多,地温低,不利于根系发育和根瘤的形成,要注意排水。
2、开花结荚期。
需水量较多,占全生育期的一半以上。
此期如出现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
3、鼓粒期。
此期为鲜食大豆生殖生长关键时期,水分充足有利于加速体内物质运转,促进鼓粒,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
该期如遇干旱易造成植株早衰,降低饱满度;如遇涝,也影响鼓粒,造成贪青。
九、主要病虫害防治随着鲜食大豆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其病虫害越来越突出,影响毛豆的产量和品质。
据报道,毛豆的病虫害多达20多种。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掌握一种农药在一季作物上只使用1次的要求,严禁使用中等毒性以上农药。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水旱轮作,高畦栽培,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清洁田园,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兹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
3、主要害虫及防治3.1 小地老虎。
以幼虫从地面上咬断幼苗,在主茎硬化后刚爬到上部危害生长点,常造成缺垄断苗。
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深翻,每亩均匀撒施碳铵30—50公斤,淹水3—5天;也可在出苗前,每亩均匀撒施3%米乐尔颗粒剂1—1.5公斤或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