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最新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藥炮制學 1 ◆名词解释: 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3 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4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5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6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7 药生产的配方 8

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9 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10 象。 11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12 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3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14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15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有文火,中火,武火等 16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17 的综合概括 18

◆炮制学三本专著 19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及贡献 雷公炮炙论 雷斅 南北朝刘宋时期 300种 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 缪希雍 明代 439种 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修事指南 张仲岩 清代 232种 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 1.净制 ①除去杂质 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③ 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21 毒药物 22

2.加工切制 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23 3.加热炮制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24 ◆制药原则 25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26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27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28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29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如醋炙乳香,矫臭 30 具体方法 31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改变性能 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改变质32 地和性质 33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34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寒凉温热(平性) 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 有35 三种情况: 36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 37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 38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39 血的功效。 40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41 ◆炮制与临床疗效 42 净制、加工切制、加热炮制和辅料与临床的关系 43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44 1、提高方剂疗效①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三子养亲汤)②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45 后的综合疗效(二妙散)③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缩泉丸)④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46 疗效 2、消除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①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②调整辅助药物47 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3、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4、适应方剂的剂48 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49

◆中藥炮制的目的: 50 毒去效存 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51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的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52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53 利于服用 54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 55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56 ①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大多生物碱盐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②高温情况57 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如盐酸小檗碱,士的宁和乌头碱等;③酒有极性和非极性性质可以提高生物碱的溶58 出率,提高药物疗效;④醋酸可以和生物碱结合成醋酸盐,从而增加在水里的溶出度;⑤部分生物碱可59 以溶于水,少泡多润;⑥不同部位的生物碱成分和生物活性不同,净选加工时应注意。 60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61 ①破坏分解酶,避免有效成分酶解,如槐花、黄芩、苦杏仁; ②避免醋制; 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62 法,如秦皮、大黄等; 63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64 1有效成分: 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 热处理时,最好在50℃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65 2有毒成分: 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66 ◆炮制对油脂的影响:长链脂肪酸甘油酯,有一定毒性,经加热压榨可以除去部分; 67 ◆炮制对鞣质的影响:易溶于水,尤其是热水;强还原性,避免氧化;耐高温;遇铁器发生反应; 68 ◆炮制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活性很强,加热不稳定,变性;与鞣质和重金属盐等发生沉淀。 69 ◆炮制对无机化合物的影响:矿物类药物常采用煅烧或煅烧醋淬法;有些无机成分加热后转化成或增70 加有毒成分,如朱砂增加游离汞;雄黄生成三氧化二砷。 71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 72 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药典一部:净制,切制和炮炙);五类分类73 法:加修治和其它制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工艺和辅料相结合分类法(教材使用) 74

◆炮制常用辅料 75 1.酒 黄酒,白酒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76 2.醋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77 等。 78 3.蜂蜜 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 79 4.食盐水 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 80 5.生姜汁 作用: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和药性等作用。 81 6.甘草汁 作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增溶等 82 7.黑豆汁(何首乌) 8.米泔水(淘米时第二次滤出;大生产2kg米粉加100kg水) 9.胆汁 10.麻83 油 84

固体辅料 85 1.麦麸 作用:健胃益脾、缓和燥性、矫臭、增效 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86 术等 87

2.稻米: 作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降低毒性和刺激性。 ①炒制药物; ②用于指示炮制程度; 88 3.白矾 又称明矾 作用:解毒、祛痰杀虫、防腐; 89 4. 蛤粉 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使药物质地酥脆; 常用来烫制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 90 5.滑石粉 6. 土 作用: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止泻,能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 91 7. 河砂 常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温度高、传热快 92 作用:①便于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②破坏药物毒性成分,除去非药用部位;常用来炮制马钱93 子、穿山甲等 94

8. 豆腐 9. 朱砂 95 ◆中药饮片的包装 96 要求:1、质量合格的饮片才可以包装;2、饮片包装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生产规程操作;3、应选用与97 饮片性质适应及符合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4、饮片的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5、饮片包装的98 标签需严格管理。 99 类别:内包装,外包装 00 方法:称量包装法、容积填充包装法 01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02 外观质量:净度、形色气味、包装等; 内在质量: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卫生学03 检查等; 04

异形片不超过10%;极薄片不超过标准厚度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超过标准厚度1mm;段不05 超过2mm;一般炮制品含水在7%-13%;蜜炙品不超过15% 06

◆中药炮制品变异现象 07 现象:发霉、虫蛀、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糜烂、冲烧、泛油 08 原因:总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炮制品本身的性质;二是炮制品储存的外界条件;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09 归纳起来有基原因素(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环境因素(光、空气、温度、湿度)、生物因素(微10 生物、仓虫、仓鼠)和时间因素 11

方法:传统方法:通风、晾晒、吸湿、密封和对抗(丹皮和泽泻、花椒和蕲蛇、人参和细辛、丁香和12 党参等)现代:化学方法(二氧化硫、氯化苦、磷化铝等)机械方法(气调养护、气幕防潮、低温冷藏13 等) 14

◆净选加工的含义: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15 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16

目的 1)分离药用部位 如麻黄、莲子等 17 2)除去非药用部位 保证剂量准确和减少副作用,如山茱萸去核、枇杷叶去毛等。 18 3)大小分档 便于在水处理和加热处理中均匀一致, 如川乌 、草乌、半夏等; 19 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