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彩云法官之死谈我国对法官的人身保护制度2016年2月26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法官马彩云女士在其遭两名歹徒枪击,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据悉其中一名歹徒是马彩云法官审理的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的原告。
马法官遇害的噩耗传出来,让我们这些法学生对法官这个职业感到深深的恐惧与失望。
其实这样的案件在我国已发生过多次。
2015年9月9日在湖北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内,一名男子将4名法官捅伤。
2015年2月6日,因一起婚姻纠纷案当事双方发生冲突,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法院杨新辉在法院门口头部被打伤,6天未脱离危险。
2010年6月1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枪手冲进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法院,射杀两名法庭庭长和一名书记员,并射伤数人。
据官方通报,这一事件造成法院工作人员3人死亡、3人受伤。
2010年6月8日,广西省梧州市长洲区法院在强制执行一起欠款案件时,被执行人陈某公然暴力抗拒执行,突然将脸盆盛的硫酸连续两次向楼下干警泼洒,致使六名干警被不同程度烧伤,其中廖克东院长烧伤面积达50%,吴志斌局长烧伤面积达15%,均为Ⅲ度烧伤,伤及头部、眼睛,伤势严重······看看这些事件,无不让人感到恐惧与心寒。
法官被人们誉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他们是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者,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保护者,他们承担着定纷止争的社会职责,这样他们也就不可避免的将自己放在了社会矛盾的中心点上,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就处在了十分危险的状态。
这些恶劣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无不提醒着人们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力度。
否则,在这样恐怖的事件一次次发生过后,又会有多少人想要再步入人民法院的大门,想要再穿上神圣的法官袍呢?这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法官的保护力度。
首先,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是对法官的权利有所保护的,但是保护还不够。
我国现有的法官人身保护制度及其不足我国现有的法官保护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法官法》、《公务员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
在这些法律文件中国家主要规定了对法官的职业保障、身份保障、经济保障和特权保障,而只在《法官法》第八条第五项规定:法官的人身、财产和安全受法律保护。
该规定并未提及危害到法官人身、安全的惩处措施。
然而我国现行刑法专设一章“妨害司法罪”对打击报复证人,扰乱法庭秩序,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行为规定了刑罚处罚,但却无制裁危害法官人身安全的行为的相关规定。
一些闹得凶的、危害重的、影响大的,往往以“司法扣留”的形式把当事人扣几天放回收场,刑事扣留、追究刑责的更是鲜见。
打击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可见我国的相关制度的缺失以及对这些恶劣事件的打击力度不足。
其次,要想减少甚至杜绝伤害法官案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先得了解这些伤害法官案件发生的原因,我觉得想要找到更好的保护法官的人身安全,我们首先得找到为什么会发生危害法官人身安全的事件,然后再对症下药。
我觉得从我国司法现状来看,伤害法官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法律对法官人身保护制度的缺失。
如上所述,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对法官的人身安全保护不力,以及对伤害法官的不法分子的打击不足,我觉得这是伤害法官案件屡次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法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虽然近年来法院队伍建设一直抓得很紧,但是仍有极少数法官政治理论和审判业务素质不高,对待当事人、来信来访群众生、横、冷、推的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法官接受当事人请吃送礼,索贿收贿,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直接影响了法院的形象,损害了法院的威信,严重削弱了老百姓对法律的信仰。
而且一般情况下,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法官觉得自己才是这个案件的主宰者,当事人必须得遵从自己的判决,所以他们在庭审的过程中态度不免态度有一些傲慢与冷漠,这会让当事人产生十分强烈的反感,使得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其中就包括当事人或者案外人伤害法官事件。
第三,司法警察保卫力量不足。
目前各级法院司法警察力量明显不足。
除刑事案件,其他案件审判执行时,一般没有司法警察参与,一旦发生当事人扰乱法庭秩序或暴力抗法行为,审判人员就显得势单力薄,很难控制局面。
而发生抗法行为后,往往需要临时组织各部门干警予以制止,有时还要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才能制止平息违法行为。
司法警察不仅在“量”上存在不足,在“质”上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如上述提到的伤害法官事件,不法分子竟然能够将“凶器”带入法院,比如手枪、硫酸,这本身是否就是对所有人员人身安全的一种威胁。
更有甚者,竟然还有在法院门口将法官打成重伤的,这些是否均可以算作是司法警察的失职,而不是将其归责于司法警察的数量不足。
第四,普法工作滞后,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居民法制观念淡薄。
虽然我国现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不能忽视那巨大的贫富差距。
正如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法律制度不断的得到完善,但我们不能忽视仍然有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的社会现象。
正是由于很多人缺乏法律知识与意识,他们会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法律与程序去参加诉讼,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与真正的法律与程序发生冲突,而且由于他们的法律知识匮乏,而且或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经习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所以,在他们觉得法官运用的法律与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者是法官没有做出与他们想象中一样的判决,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这样的恶劣的事件的发生。
根据以上所述的几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现在我想就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关于提高法官人身安全保护的建议。
首先,健全保护法官人身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
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我国关于法官的人身安全保护的法律规定还不完善,而且保障的力度还不足,所以我国应当通过完善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对我国法官乃至司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
对法官个人信息实行保密。
审判人员在自身安全确实受到威胁时,应向院领导及时提出,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要加强法警的内保职能,增强法警力量,应用高效能的安检设施,做到开庭、执行时有相应的必要的警力保障,并考虑将法警内保职责延伸到法官的业外、家庭、给予法官全方位、全时刻的人身保护。
实行审判区与办公区的隔离,实行法官轮岗制度,打破刑事、民事、行政间的专业界限,使法官轮流任职,避免产生熟人环境,防止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
其次,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作为法官要公正办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待当事人态度要热情、诚恳,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
要善于做思想工作,把握当事人心理动态,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
改进工作方法,做专家型、学者型法官,树立起法官文明公正的形象。
我国《法官法》1对法官任职资格是有要求和规定的,但是这个规定并不是很详细、很具体,换句话说很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的现状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进入法院系统,再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便有资格成为法官,并没有对法官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特殊要求。
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以及在法官入门考试中提高法官的个人道德素质。
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增加对法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
在法官入门考试中,1《法官法》第九条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二十三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五)身体健康;(六)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我们可以增加法官道德素质作为必考科目,进而让未来的法官们重视自身的道德素质。
再次,优化警务保障,硬化安全条件。
针对我国法院目前的警备力量薄弱以及质量不佳的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司法警察的数量,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司法警察的质量。
并且还可以通过强化法院自身的硬件条件来减少伤害法官案件的发生,比如说在规划建设时实行办公区与审判区隔离;在审判庭、调解室、接待室安装监控器,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工作时段在办公区开展警备巡逻,开庭时实施全程录像;在人员入口处安装安检等先进设备等等。
最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我们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某些地区人民的法制观念薄弱、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相反,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对他们的法制宣传工作,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法治水平。
同时,法院在立案时应告知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通过合法的途径对法官行使监督、申诉、控告的权利, 对判决或裁定有异议时, 可以向院长和监察部门反映, 也可以通过申诉再审的法定程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开庭前向当事人告知法庭纪律, 进一步强调遵守法庭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利用开庭、巡回办案等时机,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以案说法、以案明法、以案普法,力求“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对出现暴力抗法、冲击法庭、伤害法官等事件的典型案件,予以重点打击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是微信、微博等传媒手段进行广为宣传,让公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增强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的尊重。
其实,我们都不想让这样的恐怖事件再次发生了,司法手段是我们解决纠纷的最后一个途径,如果我们不保护好法官的人身安全,试问又有谁会再想跳入这个“危险圈”呢?这样我们整个司法体制就会混乱,人们也将诉之无门。
而且,这些伤害法官案件也严重损害到了法官们的基本人权——生命权、健康权,所以这样的行为应当加以禁止。
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法官的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