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鸡腺胃炎发生的原因与分析

当前鸡腺胃炎发生的原因与分析

.当前鸡腺胃炎发生的原因与分析摘要鸡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新发生的传染病。

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饮食减少,体重逐渐下降,发病中后期病鸡极度消瘦、苍白,最后因衰竭而死。

剖检发现,腺胃肿大且乳头变硬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部分病例伴随肌胃糜烂、角质层出现火山口样溃疡等病理变化。

随着该病的进一步流行,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旨在为研究鸡腺胃炎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鸡;腺胃炎;致病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Chicken gland gastritis is a glandular stomach enlargement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ew infectious diseases.Depressed of ill chicken spirit,diet to reduce weight gradually decline,mid and late onset disease chicken extremely thin,pale,finally died of exhaustion.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sample ulcer corneas layer in the crater of the volcano.Due to the particularly high diseased chicken group feed conversion ratio,investment return small,caused greatly economic loss to poultry breeding.Therefore,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disease,the study of this disease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In produc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the chicken happened gland gastritis,improve crop rate and economic benefit.In this paper,from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clinical symptoms,pathological changes,the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Aims to offer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chicken gland gastritis.Key words:Chicken;Gland gastritis;Pathogenic factors;Control measures鸡腺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粪便过料等外观症状及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在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尤其以秋转冬时损失严重,在我国北方表现十分明显。

发病日龄不定,一般在30~60日龄,但最早在3日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16周龄种鸡也时有报道。

发病率为15%~60%,平均23%,死亡率10%~50%,平均20%。

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

其中以蛋用雏鸡和育成鸡发病较多、较为严重。

肉鸡发病较少,发病后腺胃肿胀程度也不及蛋鸡和育成鸡严重。

病程10~15 d,死亡高峰在发病后5~8 d。

有的鸡场可能持续时间更长,可达35 d左右。

当有严重继发感染时,死淘率更高,恢复后鸡群生长不良,蛋鸡产蛋无高峰。

本病流行面越来越广,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重,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2]。

1.流行特点1.1发病品种不同品种的鸡均可发生,自然发生本病的主要是幼龄的商品肉鸡和蛋鸡,各种品种的肉鸡都易感。

近年来,肉杂鸡如肉杂817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2发病日龄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观察到,16周龄的种鸡也时有报道,不过发病日龄更多的是集中在10~60日龄,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3]。

1.3流行季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尤以秋转冬时损失更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2.临床症状.鸡感染后初期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张口呼吸、有罗音,有的甩头欲甩出鼻腔和口中的黏液,流眼泪、眼水肿、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

发病中后期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病鸡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给予惊吓刺激后迅速躲开,缩头垂尾,翅膀下垂或羽毛蓬乱不整,采食和饮水急剧减少;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

病鸡饲料转化率降低,排白色、白绿色、黄绿色稀粪,粪便呈油性“鱼肠”样或烂胡萝卜样,有的病鸡少数排出绿色粪便,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和粘液,沾污肛门周围羽毛。

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

病鸡渐进性消瘦,呈负增长趋势。

鸡群生产水平下降,少量病鸡可发生跛行,最终衰竭死亡[4,5]。

3.病理变化病死鸡全身消瘦或发育不良,多肌肉苍白松软,有的眼部肿胀,眼周围形成近似圆形的肿胀区,眼角有粘液性、脓性物,有的在眶下窦有干酪样物。

口腔、咽喉和气管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的伪膜,有恶臭,不容易剥脱。

有的病鸡还骨质疏松断裂。

病死鸡特征性病变为腺胃肿大如球状,有半透明感,且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见腺胃壁增厚、水肿,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黏膜肿胀变厚;乳头肿胀外翻、乳头基部呈粉红色, 周边出血或出血不明显、溃疡。

有的乳头已融合,界限不清。

后期乳头穿孔或溃疡、凹陷,消失;肌胃瘪缩,肌筋易剥离,边缘苍白有裂缝。

胸腺、脾脏、法氏囊萎缩尤为突出;部分病鸡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泄殖腔膨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内有黄白色或绿色稀粪等。

肠道前期肿胀,充血,呈暗红色,剖检肠壁外翻;后期粘膜脱离,易碎,变薄无物,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内容物为含大量水的食糜。

个别病死鸡有的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十二指肠轻度肿胀,空肠和直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胰腺肿大有出血点,也有报道胰腺萎缩,色泽变淡。

但在心脏、肝脏、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病变。

当有细菌病继发感染时,肝脏肿大、个别有坏死点,颜色不匀,浅色与深色条状相间呈古铜色等[6]。

4.引起腺胃炎的致病因素分析4.1非传染性因素非传染性因素会引发鸡传染性腺胃炎。

饲料营养不良、硫酸铜过量、日粮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的生物胺、缺乏El粮纤维、禁食、断水等都易引发此病。

饲养密度过大,雏鸡早期育雏不良,雏鸡运输时间长,脱水等是此病发生的另一诱因。

鸡采食霉变的饲料也会诱发患病,饲料变质产生的霉菌毒素,会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胰脏损伤。

病鸡腺胃匀浆中低水平的传染性病原与饲料中过量的硫酸铜相互作用,也能引起腺胃肿大等传染性腺胃炎症状。

研究发现腺胃炎的发病率及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溃疡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饲料中生物胺的添加量有关。

生物胺可能导致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生[7]。

4.1.1日粮生物胺日粮原料如劣质鱼粉、干玉米酒糟(DDGS)、变质饼粕、脂肪、肉粉和肉骨粉等,往往由于蛋白质被微生物发酵而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类(如酪胺、组胺、腐胺、尸胺、苯乙胺等)和肌胃糜烂素(高温下组氨酸或组胺与赖氨酸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过多的生物胺对动物有毒性。

除了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外。

这些生物胺类在体内转化为尿酸盐,可导致鸡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重症可以导致痛风[8]。

4.1.2霉菌毒素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一些劣质原料如发霉玉米等被掺入到饲料中可引起肌胃严重糜烂。

桔青霉毒素是一种肾毒素,能引起多种动物肾脏病变,使肌胃角质膜变色或出现裂痕;卵孢毒素能使腺胃、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9]。

4.1.3硫酸铜由于硫酸铜价格便宜,因而常以500kg/t 的浓度加入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或抑真菌剂。

当发现饲料受霉菌污染严重时,硫酸铜添加浓度可提高到1kg/t,而高浓度硫酸铜对家禽胃肠粘膜可产生强烈地刺激作用,导致食道下部和嗉囊凝固性坏死,胃黏膜呈淡绿色并有出血点。

肌胃糜烂,肝、肾也有明显的变形坏死。

4.1.4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机体在免疫缺陷的状态下,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均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同时肠道内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及埃希氏菌菌群细菌数量增加,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氨基酸被脱羧基形成生物胺。

在生物胺作用下胃内环境改变,胃酸增多,同时大量幽门螺旋杆菌滋生,进而使腺胃肿胀,肌胃发生溃疡、龟裂。

4.1.5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在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下同样会造成腺胃炎的发生,其原理与免疫缺陷造成腺胃炎的原理相同。

4.1.6鸡的应激性鸡只因体温高、代谢旺盛,所以抗应激能力较差。

机体在应激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免疫系统的整体运转。

结果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最终造成肠道菌群改变,从而使氨基酸被脱羧形成生物胺引起腺胃肿胀,肌胃发生溃疡。

尤其弱鸡苗极易受应激因素的影响[10]。

4.2 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导致的腺胃炎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病毒:4.2.1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球状,有囊膜和20nm的纤突。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引起腺胃炎的病原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株有关,并将其称之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王玉东、王永坤等均从患有腺胃肿大的病鸡料中分离到冠状病毒。

认为该病原是IBV的一个新病变型。

朱国强等从患病鸡体中分离到H95毒株。

认为其与IBV之问存在共同的抗原位点,血清学关系密切。

周继勇等所分离到的传染性腺胃炎病毒ZJ971毒株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原相关性极小,是一株不同于鸡IBV的一种新的冠状病毒Xiao等对病毒株ZJ971进行了测序和比对。

发现ZJ971基因组序列与疫苗株H120十分相似,同源性高达99.8%。

据此推测ZJ971可能是H120的变异毒株。

目前国内从腺胃炎病料中分离到冠状毒十分容易,但是否是冠状病毒的变异株,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至少都能够说明一个问题,该病的发生与冠状病毒关系密切[1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