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部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技术
发表时间:
2012-12-11T09:52:34.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 作者: 荆明 吕坤鹏 赵继国
[导读] 通过CT的扫描和定位,可以获得精确的治疗体位和用于治疗计划的大量图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度。
荆明
吕坤鹏 赵继国( 山东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255213)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28-01
【摘要】
体部三维适形放疗通过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真空负压垫、CT扫描定位后可以清楚地显示靶区和邻近器官在立体三维空间中的相互
关系。
CT定位的精度较高,靶区范围明确,照射野相对较小,所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位固定 ,确保靶区定位与治疗体位的一致性及治疗摆
位的重复性。
【关键词】体部三维适形放疗
立体定向体架 CT扫描
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是指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始终保持一致。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真
空负压垫及
CT等先进的影像设备,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立体定向体架用于定位和重复摆位,能够非常清楚地确定
靶区,借助它能在充分防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肿瘤组织进行高剂量照射。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的外参考坐标系统,常规的
CT扫描即可提供
精确、可靠的定位,通过设置基准点建立体外参考坐标系统,使立体定向体架的坐标系与加速器坐标系统保持一致。立体定向体架在横
向、纵向
、和深度(X、Y、Z)三个方向上都标有刻度,用来确定病灶空间位置的标准坐标系。真空垫是一种理想的定位材料,对射线几
乎没有衰减,而且与空气当量接近,在负压状态下可以保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变形,确保靶区定位与治疗体位的一致性。我院自
1996年
引进三维适形放疗设备以来,共治疗病人
9000余例,现将定位方法总结如下:
一、 方法
1.
在给患者采集CT定位图像之前,首先要在立体定向体架中垫上适当规格的真空负压垫,让患者在半成型的真空负压垫中轻轻左右摆
动,使体位充分舒展,身体充分与真空负压垫接触后,再抽真空定型,使真空负压垫的形状正好与患者体表曲面吻合。摆位既要考虑到治
疗时布野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每次治疗摆位的可重复性。
2.
体位固定完成后,利用弧形定位尺来确认Z轴坐标数据并认真记录弧形定位尺与立体定向体架的对应刻度,使病灶不能超出立体定
向体架的有效治疗范围。利用胸部摆位校验器在患者体表选择
2个标记点作为体表标记,一般选择位置变化较小的骨性部位,该标记就确定
了患者与立体定向体架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使患者与立体定位体架融为一体,使多次治疗的体位重复性得到保障。
3.
在CT激光灯下确认立体定向体架的方向,使之与立体定向体架两侧的Z轴坐标数据完全重合,并记录CT中线的X轴坐标数据。然后
用水平尺校准立体定向体架的水平,保证
CT扫描层面与基础平面平行。
4.
如需控制患者的呼吸运动,可以利用横隔控制器来降低横隔运动的幅度,并记录横隔控制器的坐标数据和高度,使病变随呼吸运动
产生的位移降低到最小,保证靶区的准确性。
5.
患者病灶靠近下肢,可以利用腿部激光灯在患者腿部做出相应的标记,并记录L轴坐标数据。
6.
摆好位后,患者带立体定向体架进行CT扫描,建立靶区空间坐标,因为在立体定位体架上,除了可以看到的三维坐标刻度外,还有
可以让计算机辨认的隐形坐标点。
7.
用计划系统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
8.
患者带立体定向体架再进行CT扫描,验证重复摆位的精确性。
二、 结论
1.
采用精确治疗体位的固定技术,不仅使三维适形放疗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缩小计划靶区的范围,使之更接近于临
床靶区。
2.
立体定位体架定位准确、重复性好,能保持受照靶区的三维空间位置不变。真空负压垫能与体型保持最佳适形状态,横隔控制器能
降低横膈运动幅度,配合胸、腿部标记器等,能确保立体定向体架定位和重复摆位精度。
3.
通过CT的扫描和定位,可以获得精确的治疗体位和用于治疗计划的大量图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度。
参
考 文 献
[1]
韩俊庆,王力军主编,《放射治疗技术》2009年5月第2版:197,130-131.
[2]
胡逸民,杨定宇主编,《肿瘤放射治疗技术》1999年5月第1版:102,200.
45
例乳腺癌二维超声征象
蓝菊松
曹海秀 吴伟(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332000)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28-02
【摘要】目的
分析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45例乳腺癌超声特征。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后方回
声等。结果
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不尽相同,归纳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结论 超声是
乳腺癌首选检查方法,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关键词】乳腺癌
超声表现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乳腺癌已越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早
期、及时、正确的诊断乳腺癌已成为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超声因其简便易行,已成为诊断乳腺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回顾
性分析了近期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45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乳腺外科住院的女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51岁,全部经手术
病理证实。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mindray-6超诊断仪,频率范围7.5~10MHz。常规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仔细探查双侧乳腺,观察乳腺
组织有无增生,导管有无扩张,发现局灶性病变后,观察其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后方回声,有无钙化、血流状况。对疑似恶性患者应
行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
2
结果
2.1 45
例乳腺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符合者39例,符合率86.7%,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4例,导管内癌9例,实性乳头状癌5例,
黏液腺癌、叶状囊肉瘤各
2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浸润性微乳头癌各1例。误诊6例。
2.2
本组乳腺癌患者共45例,23例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结节,其中10例结节直径≤1cm,8例结节直径1.1~1.9cm,5例结节直径
≥2.0cm
。13例表现为长椭圆型( 纵横比小于1);7例表现为类圆型;3例表现为分叶状。9例结节边界清;8例边缘较模糊;6例边缘呈“蟹
足
”样改变。8例内部回声均匀,6例内部可见条索状高回声,4例后方回声轻度衰减,4结节内可见微小钙化灶,2例呈囊性结构。12例结节
内可见血流信号,
4例腋窝淋巴结增大。3例可见远端乳腺导管扩张。
3
讨论
超声是诊断乳腺癌的基础,许多学者对乳腺癌的超声表现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包括:
1) 内部回声不均匀;2) 形态
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呈伪足状突起;
3)后方回声衰减;4)肿块内沙粒样微钙化;5)腋窝淋巴结肿大。但乳腺癌超声表现复杂多样,
因此充分了解乳腺癌的各种超声表现,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超声发现肿块后,注意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学者认为
“恶性肿瘤内部回声多暗淡,与周围乳腺组织反差明显,是良恶性肿瘤鉴别
的指标之一
”。形态不规则是实性典型乳腺癌最常见超声表现。良性肿块虽亦有形态不规则,但无角状突起.各肿块多有完整包膜。本组形态
规则的乳腺癌患者,超声诊断正确率仅
39.6%,因此我们对形态规则的肿瘤亦不能掉以轻心。后方衰减被认为是硬癌的标志性特征,但髓
样癌后方回声可增强。砂粒样钙化指后方无声影的微小钙化
!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一旦发现,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超声检查
乳腺应常规检查腋窝淋巴结,看是否肿大,如同时发现乳房肿块及腋窝肿大淋巴结,应高度怀疑其恶性。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本组诊断符合率达86.7%)!但由于乳腺肿块存在良.恶性交错现象,超声本身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小乳癌的误诊率较高!故实际操作中应
细致观察
.综合分析,对超声发现的病灶无论大小.有无恶性征象均应密切随访!
参
考 文 献
[1]
夏罕生,刘利民,顾勇主等.乳腺肿块灰阶超声图像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2002,11(3): 183-184.
[2]
张缙熙,姜玉新主编:浅表器官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24.
曾书蛾,黄建国,查莉
,等.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高额超声诊断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 3(4):204-206.
[3]
傅俊峰,曹小丽, 殷伟红等:乳腺小肿块的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7,6(3):166-168.
[4]
韩增辉, 王建宏, 王金华,等.原发性乳腺肿瘤104制的高频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0): 97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