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轲刺秦王2

荆轲刺秦王2

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至燕南界。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前的6年。当 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 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 天下的大势已定。此时,燕国 的状况是“燕弱小,数困于兵, 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
战国局势图
燕国处于形势紧急, 朝不保夕的境地。
三、行刺准备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燕弱小, 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 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 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 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 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 卿留意焉。”
《 咏 荆
千其轲 载人》 有虽: 余已 情没 陶。,
渊 明
——
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快速阅读课文,并请按照事件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的顺序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开端:行刺缘起(第1段) 发展:行刺准备(第2~9段) 高潮:廷刺秦王(第10~17段) 结局:荆轲被斩(第18段)
二、行刺缘起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
——《战国策》
三、行刺准备 计议行刺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等待同伴 易水送别
太子丹、荆轲、樊於期
分组研读详写的几个段落, 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 揣摩这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分角色朗读)
❖用1~2个词来概括这一段营造了怎样 的一种送别氛围?
(白衣冠以送之、 变徵音调、士皆垂 泪涕泣)
《东周列国志》原文: 太子治酒于华阳之台,请荆轲与樊於期相会,出 所幸美人奉酒,复使美人鼓琴娱客。荆轲见其两 手如玉,赞曰,“美哉手也!”席散,丹使内侍 以玉盘遂物于轲。轲启视之,乃断美人之手。自 明于轲,无所吝惜。轲叹曰:“太子遇轲厚,乃 至此乎?当以死报之!”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 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侧面描写
(慷慨羽声、士皆 瞋目)
内心 风萧萧兮易水心情为什么会产生由悲凉到 悲壮的变化?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荆轲舍生所要取的“义”是什么?
欲以生劫之,以报太子。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 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 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