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低于0.2 0.2-0.3 0.3-0.4
收入绝对平均 收入比较平均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高于0.5
率大幅度 上升;普遍就业 也导致了人们 社会地位的平 等化倾向。 .
教育的均等化 也成为突出的 特征。全国的 小学入学率已 经达到89%, 大大高于当时 世界上的其他 低收入国家。
干部与工人的差别: ✓ 工资 ✓ 工作待遇 ✓ 出差补助 ✓ 住房条件 ✓ 医疗 ✓ 退休 ✓ ……
如何获得干部编制?
首先,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
其次,根据人事部门分配的干部指标而被聘用 到干部岗位上的人,可以是干部编制。
再次,由部队转到地方上的转业人员列入干部 编制。
5、干部分层体系
干部有级别之分
6、工作单位与身份
“单位制”与“单位身份” 单位级别决定了单位员工的地位和生活水平。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分层
群体分层结构变化 分层制度变迁
突出表现:
1)非农劳动人口,1979年只占总人口的 1/4,1993年接近1/2;
2)农民工,从2千万发展到2亿多人; 3)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出现;
1、军事领袖、新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地主;国 家官员;
2、农民、手工业者、生意人、工人(300万);
新中国建立后
三大块: • 干部 • 工人阶级 • 农民阶级
1、非财产型的社会分层
土地改革运动
(消灭“地主”)
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消灭“资产阶级”)
新中国还有社会分层吗?
阶级(成分)划分: 家庭出身划分
每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 “分层结构”,或者叫“分层体系”。
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就是“社会地位”。
社会学上常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简称SES )来具体测量。
二、传统中国的社会分层
传统中国:秦汉——明清
1、士、农、工、商的阶级结构
1960年,出 现了经济上的 困难和食品、 生活用品等供 应上的短缺, 开始实行完全 制止农民流入 城市的政策。
从总体上说,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大大高于乡下人, 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在收入、消费、社会福利、就业等 方面所享有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持有农村户口的人所不 能比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4、干部与工人
城市人口之间也存在差异; 城市中的就业者:干部与工人
3、官民社会与身份等级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身份差异;
“官民”之别;
(汉代开始,官吏与平民 就形成了明显的地位差异。)
“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和“官本位”的社 会风气。
4、宗族、家族的穿透阶级结构的作用
血缘纽带可以把不同等级的人联结起来。
三、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 变化
1840-1949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内容提要
➢ 什么是“社会分层” ➢ 传统中国的社会分层 ➢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分层 ➢ 中国社会阶层的各种分层模式 ➢ 社会分层结构分化与重组的原因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差别
财富差别
财富 声誉 权力 影响力 ……
1:皇帝、皇亲国戚、官员(士)、大地主、大商人;(5%) 2、农民、手工业者、生意人;(95%)
2、城乡分野
“国人为战胜之部族,居于城中险峻之地;野人则是 战败之部族,居于城外平邑之地从事耕耘。国人有参 政之权,野人则供租税、服徭役。”
费正清:“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农村中为 数极多从事农业的农民社会,那里每个树林掩映的村 落和农庄,始终占据原有的土地,没有什么变化;另 一方面是城市和市镇的比较流动的上层,那里住着地 主、文人、商人和官吏——有产者和有权有势的家 庭。”
阶级成分 好
中间状态
阶级成分 不好
工人
中农
地主
贫农 知识分子 富农
下中农 自由职业 资本家 者
革命干部 小手工业 反革命分
者
子
革命军人 小商、小 坏分子 贩
烈士家属 宗教职业 右派分子 者
2、比较“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政 策
根据世界银行经济考察 团80年所撰写的报告, 改革前中国城市居民家 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 只有0.16
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的均等化。城 镇公费医疗制度 覆盖了城镇中的 所有劳动者,农 村的合作医疗制 度覆盖了大部分 人口。
3、户籍分层
建国初尚不十 分严格,按照 当时的法律规 定,公民有迁 居之自由。 .
50年代中期, 中央曾专门为 “劝止农民流 入城市”发了 指示,在全国 建立了严格的 户口登记制度 。.
1、主基调:工业劳动者的数量超过农 业劳动者
农业劳动者队伍的缩小 工业劳动者队伍的扩大
由于三线建设(1965-1985),改革之前的30 年里,城市化和农民职业分化处于停滞状态。
✓ 中苏交恶; ✓ 东南包围圈; ✓ 美国介入越战;
1985年终止三线建设,农民约占就业者的80%。
改革之后的新变化:
干部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的核心和基础:
➢ (1)干部的级别分层是其他社会分层的基础。 ➢ (2)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官本位的社会结构。 ➢ (3)我国单一的经济成分,使得干部的工资收入分
层有可能成为社会财产、收入分层的本位体系。 ➢ (4)与干部的工资级别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的福利、
待遇、服务等制度。
有价值物(资源)
有价值物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可以 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在大多数社会,有价值物不是平等分配的。
在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人获取有价值物(资源) 的机会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根据这种机会和能力的不同,社会成员被分为 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和层次的现象,就是“社 会分层”。
美国:3亿多人口:260万农民(农业工人) 中国:13亿多人口:?农民
(1)人民公社体制解体; (2)户籍制度开始松动;
工人阶层逐步壮大
当前,我国工人(4.7亿)分 为三类:
➢ (1)城市中的工人; ➢ (2)农村中的工人(乡镇企
业工人); ➢ (3)农村流入城市的农民工;
(2.6亿)
农业劳动者数量持续减少
2011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不到1.5亿。 专家预测,一二十年内农民会减少到0.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