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视点
今年6月28日,有消息称:国家
将废除“985”“21i”工程有关文件。
这引起社会舆论对“985”“211”工程
存废的又一次关注。
弊 “985”“21 1”工程的利与
我国推出“985”“2l1”工程的用
意,是为集中少数优质资源,重点建设
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但从具体
实践的效果看,“985”“2I 1”工程,
对改善我国高校的硬件条件、发展学术
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负面影响也
十分明、显。
首先,“985”“2ii”工程,使高
等教育的等级化管理更为严重,人为制
造了学校不平等和歧视。列入“985”
工程的高校,不但享有更多国家资源,
而且地位也比其他高校高一等。在“985”
高校推出之后,我国高校就被各种工程、
计划排出等级座次:“985”高校(具
体还分一期、二期、三期)、“211”
高校、小“21I”高校(列入中西部高 启动“双一流"建设与废除985、21 1院校身份
熊丙奇
……… …~ 一 ~ 一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要防止“双一流”建设
重蹈“985”“211”工程的覆辙,就必须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推进中央向
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在学校内部
推进现代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高校)、一本、二本、
三本、高职高专,这使高校陷入不平等
竞争,也让整个社会的名校情结更浓。
鉴于进入“985”“21i”高校可以获得
更多的教育资源,以及今后就业拥有学
历优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提出 “985”“2l1”高校学历要求),不少
学生把“985”“2lI”高校作为奋斗目 标,非之不读。
近年,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
的用人单位甚至提出3个“985”的要
求一一“985”本科、“985”硕士、“985”
博士。而对于这种就业中学历门槛、等 级,舆论意见不一。在反对学历歧视的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体现
了“985”“21i”院校的价值,是学生
努力考取“985”“2i1,,院校应得的回
报。其实,赞同学历门槛者,更多是站
在“985”“21l”院校立场说话。拥有
身份特权者,总会为身份特权辩护,这
不可置否。可这种优势,本来就不应该
有。以学历论英雄,这是学历社会陈旧
的人才观,难道名校所有学生的能力、
水平都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吗? 其次,“985”“2ll”工程,说
到底,是政府部门推行的行政性计划,
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评审意图。进入
“985”“2I I”工程,既意味着获取资
源,也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因此,
很多高校就把跻身“985”“2il”工
程作为办学奇斗的目标。随之带来的『uj
题是,高校都追求“高大全”,在申报 “985”“2Ii”工程过程中弄虚作假,
搞形式主义等。教育部在多年前就宣布,
“985”高校在未来l0年不再扩容,一
时打消了“2Il”院校跻身“985”高校
的念头。但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进入新阶段,“985”“2il”工程的负 面影响愈发明显。
“双一流”计划要废除高校特
权身份,更要消除行政思维
20l5年1O月,我国国务院出台了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
该《方案》明确指出,“985”“2Ii”
工程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和重复交 y弊端,JfJ新的“双一流”建设方案 “985”“211”工程,是为了开启
一‘流人学和世 一流学科建设的新 f。我罔原来实施“985”“2Il,'工
『文件被废止,这是启动“双一流”
:的信号。
少舆论认为,我闰“985”“21 1”
被废除了,就 再有所谓的
;5”“2l 1”工程高校了。实际
废止建设“985”“211”工 的
文件,并不意味着就废除J,高校
985”“2ll”身份。在笔者看来, 废止J “985”“211”工程建设
:,却依然保 “985”“2ll”高
,份,我周“双一流’’建设根本不
:消除.岛校身份固化和竞争缺失的
。 此,教育部门应该明确宣布
:“985”“211”高校的身份,也
: 官厅文件中提“985”“21 l”
0 而比J发除身份更难的是废除行政计
.学思维。我同的“985”“211”工 科研汁划、人才计划出现变异,是 因为由行政主导,对学校、教师进行行
政评审、评价,才会有入选]:程、入选
i-t 划,而学校的办学,又只对上负责,
不对教育和学校师生负责。所以,问题
的根源在于行政治校。
因此,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想
和原来的“985”“211”工程不同, 就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不能
采取原有的行政计划方式来实施“双一
流”汁划。最近已有专家预测,在推进
“舣一流”建设之后,学校干u学科会有
新的“双一流”标签,这是必须警惕的
问题,即要防止“双‘流”建发重蹈
“985”“2ll”工程的覆辙。婴做到
这一点,就必须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模 式,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杖,政府向学校
放权,落实和扩人学校的办学自t权,
同时,在学校内部推进现代治理改革, 建 现代入学制度。
具体而言,必须进行两方而n勺重大
改革。首先,我罔应该建立闻家 1地方
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根据高校的办学
任务和实际业绩进行拨款预算,并监督 视点
政府部门拨款。如果有凼家教育拨款委
员会负责拨款,那么,高校就不会担心 与政府部门关系不好,或没有列入某项
计划而没有拨款。与囤家敦育拨款委员
会对应,各高校则建立人学理事会治理
模式,负责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和预算,
并峪督学校行政执行预算,要求财务信
息公开透明,实,亍独立的财务审计。 其次,婴征大学里推行行政权和
敦台权、学术权分离,对教育事务和 学术事驽实行以教育乖I1学术为本的管
理,而/f 是由行政领导和行政机构统
管学校的教育事务平fI学术事务,这会让
学校严嚷行政化和功利化。以前 建设
“g85”“21 1”』=程时,我阁高校出现
了合并潮,还有不少商校追求“高大全”, 增设J,很多 学利.做大学校体最,这都造
行政推动的结果,订的学校合并和学科
建设,根本 符合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规
律。存“双‘流”建设中,会不会何学
校为入选“舣一流”义搞学科合并呢?
如果不推进学校现代治理改革,他难说
付 高校不这样做。
从全世界范罔)}乏看,建 世界一
流人学,从来不是靠计划推动,而是
建范市场竞争机制, 流大学必须通
过竞争J 生。所以,废除“985”“21l” T程,足废除原来由行政 导的工
以/支由此制造的学校身份,而更重要
的足,耍消除根深蒂周的行政计划办
学思维。《团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lO-2020年)》一卜八届
三中全会决议,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管
办评分离的改革, 这表明,国家已经
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核
心问题,现在的问题就足落实国家政
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创
造新的 间和环境。■
责编:英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