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填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分析

填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分析

垒! :兰!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工程技术 填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分析 王朝华 (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本文作者简单的介绍了强夯法的技术特点,主要就填土地基强夯法需注意的问题及估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工程实 例对填土地基强夯法施工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填土地基;地基加固;强夯;施工技术 、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强夯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我 国各类建筑物,如工业厂房、民用建筑、贮罐堆 场、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港口码头、体育场等 的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丰富 的经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城市周边 利用杂填土场地和山区城市周边利用深(杂慎 土场地兴建的工程项目,强夯法地基加固是一 种较有效的方法。 1强夯法的特点介绍 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 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8 ̄30t的 重锤、8-20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 能,一般能量为500--8000kN・in。在地基土中出 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 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及消除湿 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 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强 夯法不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而且经 过30多年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它已适用于碎石 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杂 填土等地基处理。 2填土地基强夯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填土地基强夯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十 分可靠的设计数据和成熟的施工经验,计算方 法和数据资料的准确度还不够确切,加上地基 土层构造复杂,因此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以下问题: 2.1强夯施工前,应切实搞好周围环境的排 水设施,以避免夯击过程中出现积水现象。 22.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当夯击深度达到或超过锤高时,如继续施工 则须在坑内铺填大碴、碎石后方可继续进行,否 则由于土壤粘性过大,加上周围土壤对重锤的 挤压作用,将会大大增加吊车的负载使其起吊 困难,甚至引发倾覆事故;②如发现土壤含水量 过大,则应加强降水工作,并连续观测降水深 度,待土壤含水量满足要求时再进行施工;③每 点夯击时均须达到设计要求,才能进行第2遍 点夯施工;④强夯施工中的夯锤最好用铸铁或 废钢铁制成,锤中预留排气孔,孑L径为250mm 为宜,以减少空气阻力及地质土层粘结力,提高 锤击功能;⑤尽量加强防震措施(如防震沟等), 确保周围建构物的安全;⑥吊车扒杆上部宜绑 扎废旧轮胎,以免吊钩因脱钩时的惯性而碰坏 吊车扒杆,确保设备安全;⑦严格注意安全,强 夯施工区应围蔽和设计警示牌,非工作人员不 得进^。 23强夯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检测 和试验,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主体 结构舡。 3.g'/ ̄l估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关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方法 多达几十种,无论是从工程实用角度还是从强 夯机理的理论研究出发,在研究思路方面都具 有一定的开拓性,也各有其优缺点。由于土体的 复杂性和地区性,使得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估 算公式,因此大部分公式都使用了修正系数,但 一88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它的存在又使得估算时人为因素和地区经验因 素往往影响着修正系数的取值,从而影响最终 结果的精确性。 3.1.Menard公式系数修正法 由于在国内外强夯工程实践中,Merard初 始公式得出的计算值普遍偏大,因此后人又提 出了修正的Merard公式法,即乘以有效加固深 度修正系数 : H \/m l0 (11 式中:m为夯锤重量(1(N);h为落距㈤;or值 随土中粘粒含量增大或含水量增大而减小,研 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修正系数,其变动范围为 0.35--0.80,一般对粘性土可取05;砂性土取0.7: 黄土取0.3--05。 3.2.Billam法 Greenwood等人在《深层致密与灌浆》中介 绍了J.Bmam(1979)提出的计算方法,与Menard 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了夯锤底面积和土体阻 尼对强夯加固深度的影响,量纲上也避免了 Menard经验公式的矛盾。即: H--mhleDgk=g/q (2) 式中:H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㈤;m为夯 锤的重量(1);h为落距㈤;k为折减系数;g为重 力加速度(n ,;q为土骨架动阻力(k ,与土的 种类和初始密度有关,一般取0.10-0.16;D为夯 锤底面直径㈤。该法适用于粉土、砂土、黄土和 粘性土,目计算精度相对较高。 4.实例分析 某公司在近两年回填的场地上建造2幢5 层宿舍楼,地质勘察资料揭示,拟建场地回填土 层厚6-9m,土质松散,亚粘土埋藏较深且厚度 变化大,基岩埋藏深且岩面起伏,尤其是2#宿 舍楼南墙轴线紧邻高边坡,相距仅不足5m。 根据上述情况,如果采用独立基础方案,则工程 量大,施工难度大且造价高,如采用桩基方案, 则因填土层孤石较多,质量难以保证耳施工周 期长。经反复研究,决定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和 条形基础的 ̄95tpY案。 4.1.场地地质条件 (1)亚粘土I11,红褐色,呈可塑状态,软硬不 匀,具中等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R=180kPa,压 缩模量Es=6MPa;(2】人工回填土:由邻近平整场 地陆续搬运的土石方堆填而成,填土结构松散, 多空穴,土质软硬不均,压缩性高,填土厚度5~ 9m,含水量30%,--60%,静止水位_4m—7m(以场 地地坪面为±(n0oo1,含粒径lO-40em的块石; f3)基岩:场地下伏基岩为泥岩、泥灰岩及砂质泥 岩,岩面起伏大,强风化泥岩R--500 ̄800kPa。从 现场地质表层隋况看来,全部回填土均为近1-3 年内堆填而成,场地土质成分复杂,无规律、土 层厚度不匀且软硬不一,土的颗粒和孔隙率大 小不等,在同一建筑场地的不同位置,其承载力 和压缩f生有较大差异,根据规范要求,该场地浅 层不宜作为持力层或直接建造房屋,必须先进 行地基处理;f41亚粘 ̄B8:红褐色,软塑,压缩性 高,夹软塑状粘土及碎石、砾石等,R=80kPa,Es= 4MPa; 耕土:灰绿、黑灰,可塑,部分含植物须 根,厚02--0.6m。 42强夯舡 根据本工程荷载分布的具体情况。按条形 基础方案进行强夯设计及施工,夯实后要求承 载力特征值达180kPa以上,压缩模量Es= 10MPa。在舡过程中,考虑到回填土的具体情 况,适当铺填大碴,第l、2遍进行点夯施工,间 距4.5m,按条形基础方向依次进行,各点夯击数 在10击左右,控制最终l击沉降量为5em内, 然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和重新放线,进行第2 遍施工,结束后再用推土机平整场地和重新放 线,接着进行遍夯,遍夯时锤底搭接尺寸为 50cm,控制最终1击沉降量为8-15em,每遍夯 击施工间隔时间在7d以上,若能达到15d以上 则效果更好。在强夯施工中,我们于强夯前、强 夯施工中及强夯完成后均安排专人进行高程测 量,经测量计算其总沉降量平均为Z61m。经1 个多月的强夯施工,我们顺利完成了总面积 1 176m 的地基强夯施工任务。 4_3荷载试验 本工程地基强夯施工完成15d后进行地基 测试,考虑到施工期间雨天多,土质含水量较 大,故在强夯施工时填人一定数量的大碴、碎 石,基本上改变了原填土层的结构性能,因此其 物理状态试验,压缩模量试验,旁压仪测试及静 力触探等工作亦难以得到准确的数据,所以决 定对本工程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荷载试验。 在l撑、2#楼各选定1组(3点避珩室内土工 试验,其结果较理想,但室内土工试验的可信度 也较低,我们重点对l#号楼选定3点,2#楼选 定6点,未强夯处选定3点,进行荷载试验,经 测试,1#、2#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R= 220,200kPa,压缩模量分别为Es= 10.4,IO.5MPa,未夯击处R kPa,Es=6MPa。经 荷载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特别是l2个点的荷 载检测,结果证明本工程地基经强夯加固施工 R ̄20OkPa.Es≥10.4MPao 4.4地基强夯设计计算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们确定采用13OkN 锤、锤底面直径22m、落距15m进行强夯施工 经理论分析计算,根据法国梅拉公式H=、/E= 、/Qh㈣初步确定强夯的加固深度,同时根据国 内有关单位的实践经验及测试数据,强夯后有 效加固深度D1略小于梅拉公式中的H,其影响 系数K=D1/H,对一般粘性土和杂填土,水位较 低时K=0.5--0.8,本工程中取K=0.6,则有效加固 深度D1=KVMh=0.6xl3.96=8.4m根据地质资 料和现场具体情况,本工程仅有2处填土厚度 为9m,其余均在85m以下,说明强夯法地基处 理适用于本场地的填土厚度、地下水深度及填 土土料,强夯后的地基土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分析计算,我们采用130kN重锤,底板面直 径22m,落距15m,采用25t履带吊机,吊钩设 置自动脱勾装置,扒杆起吊角度控制在7 ~ 75o,经24h内对8个点进行试夯,每点锤击4 击,夯击总沉降量均为1.6--Z8m,与预计值基本 一致。 、 45j(寸邻i韵筑物的影响 

地基强夯施工是以极大的冲击能量压实地 工程技术 l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合理控制优化调度降低管网漏损率 郭宝琳 (天津秦达自来水公司,天津300457) 摘要:通过对供水现状的分析,找出漏损率高的成因,借鉴国外先进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从调度、材料、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降低漏 管网损率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控制;调度;减低;漏损率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 城市管网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网长度达 到300多公里,日供水量30万立方米/日,供水 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必然要追 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化。国际上,水务企业通 过管网管理,降低漏损率,提高效率的实例屡屡 皆是,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水务企业已经 很好的实现了供水管网漏损率的控制。在国内 上海、成都、沈阳等城市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那么在目前的形式下泰达水司怎么找到一条适 合自己情况的模式呢?本人以为应从如下几点 思路进行,供大家参考。 1漏损的规律与成因 1.1管道漏水规律 1.1.1小口径管道较易发生漏损。根据不同 管径管道漏点数目统计,DN200管道以下发现 的漏损占总漏损的97%。分析起成因是:首先是 小管径的管道在整个管网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 次,温度应力和水锤效应对小管径管道的影响要 大一些;而且小管径管道埋深一般较小,地面荷 载突然增大使口过载重车辆)日寸也容易引起漏损。 1.12漏损同管道材质有密切的关系,就漏 点的绝对数量而言,漏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钢 管、铸铁管、塑料管。 1.1.3管道漏损量远远大于管件漏失量。 1.1.4供水管道的损坏与气温、埋深、荷载大 小有密切关系:冬季管道因用水量小,水压高,气 温低较易爆管.理深浅,荷载大时管道易被压坏。 1.15从管道的破坏形式看,承插式铸铁管 接口处较易漏水,同一地点维修间隔时间不长。 1.2管网漏损的成因分析 管道的漏水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管材自身的原因。铸铁官的钢性接口 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开裂;钢管易受到腐蚀 而穿孔漏水,塑料管道易老化。 1.2.2使用年限过长。管道锈蚀、老化较多。 1.23土壤的腐蚀性和管道自身防腐蚀不 良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不过关也造成 管道的使用期限缩短。 1.2.4管道施工不合规范 管道基础和直墩 处理不当或埋深不够,管内水压偏高易造成漏 损。 1|2.5供水管道的非法私接乱碰也造成水量 的流失。 2漏损的控制 2.1加大管网检漏工作。具资料介绍,美国 洛杉矶市供水部门中有1/1 0人员,专门从事管 道检漏工作,使漏损率降至6%。日本东京水道 局有5600多人从事防漏水的占7.55有420多 人 设立8个支所,17个作业所进行漏水检察工 作,使的东京管网漏损逐年降低,从14%降到现 在的9%以下。管道漏水的表现形式分为明漏和 暗漏。其中朋漏主要包括不可避免的管线损失、 管线及设备正常漏失,维修破损管线时的漏水 等对明漏而言,因其表现形式明显易于发现,若 对管线巡查与管道维修都及时到位的话广般不 会造成很大的漏失量,暗漏因不易被发现,漏水 时间长.因而漏失量较大进行暗漏检测是控制 暗漏的有效手段对于供水管道附近的下水道发 现流有清水和水压突然异常又没有明显的地面 积水的地区应进行暗漏检查。 22提高水表的准确性,大力推行高灵敏度 的水表和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化水表,逐步实现 远程抄表和集中抄表。现在的一户一表提高了 服务档次,但给偷盗水也带来了便利,据相关报 导南昌市一日要滴掉两万吨水。推广远程抄表 和集中抄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抄表的准 确率减少人为因素等有着具大的价值。 23管网维修与管网施工要尽量采用新工 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保证管网的抢修质量和安 装质量。具统计由于管道基础扰动及变化、管材 质量、管道安装质量、使用年限及野蛮施工等因 素,造成管道破损而产生的漏失,约为%左右。 2.4加强供水管网的管理: 2.4.1完善供水管网资料的管理,建立合理 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库,如管网用水总量,各地区 的管道位置、高程、管径、水压和竣工图等,以便 于测漏和维修’并减小停水面积; 2.4.2建立专职的管网巡查、检漏队伍,学习 熟练使用测漏仪器加强管网的日常查漏工作; 2.4.3加强维修,要在维修人员的数量、素 质、维修设备,经济待遇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维 修及时率”等考核指标; 2.4.4加强稽查,杜绝供水管道的非法似接。 2.5尽快实施GIS系统和管网模型系统。该 系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国内成功的例子 不多,但这是个基础工作,搞了总比不搞好的 多。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研发出一整套全 市500毫米及以上的骨干水利管网模型,由计 算机辅助来及早发现渗漏。模仿仿真模拟地下 管网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网长度、位置、埋深、用 户资料、水厂供水量,来分析理论用水量、水压、 流量等用水情况和状态,和技术人员的实测数 据进行对比,根据通过SCADA系统来进行较验 压力损失量可以辅助检测管网是不漏水大致判 断漏水位置,成都水司的管网模型的建立,使得 每次的抢修,每条新管网的安装,每次水厂的停 产等等都要由此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数据后进 行操作。比如某水厂停产后其它水厂要开的泵 的组合,每条管网检修需要调整哪些水厂的机 组,计算低压区或管道水流不合理的地方决定 管网改造的方案等等。该系统要经过复杂细致 的工作,而且还要经常进行较证,要和SCADA 的实时数据进行较验。 2.6建立健全SCADA系统。SCADA系统的 数据是GIS和管网模型系统的基础。按照现有 各大城市的经验,因是每三平方公里一个测压 点,再加一些目标控制点,我们测压点的布局还 是不足,济南200平方公里布了43个点,成都 280平方公里布了73个点,国外就更先进了,德 国德累斯顿市管网长度2300多公里,布了300 多个测压点,他们在把调度和GIS管网模型结 合起来后,产销差率又愿来的最高29%,降到了 2001年的13.92%,2o03年低到9%。 3优选优化测压点,为合理调度科学调度提 供保证 管网测压点是供水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的数据是了解掌握管网运行状态的最直接最 有效的一个手段,也是水厂生产唯一的依据。通 过各测压点传回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管网的实 时变化隋况分析用户需求的变化涞调整水厂的 供应,达到供需的平衡。也可以通过数据的来分 析管网运行的情况,为检漏、网改、新铺管网、水 厂建设提供第一手数据。因此管网测压点的合 理选则、优化布局是管网和水厂安全生产的前 提,是合理调度科学调度的保证。我们对测压点 的选则原则如下: 3.1区内必需在直径300以上信3oo)。 3.2各方向的管网末梢,各主要输水管上, 各水厂输水管的结合部,主要用水区域,关键控 制点,重要部门。 3-3对老的测压点进行晒选,撤消部分不合 理的。 公司的测压点是十多年前选定的,现在已 大大落后管网与水厂建设的步伐必需进行大规 模的调整。 总之,给水管网的漏损原因是设计,施工和 管理多方面的,通过在漏水成因方面加强管理, 加大管道巡查力度,保证维修及时率,降低管网 漏失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基土层,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对邻近建构物产生 振动,本工程施工中经观察,我们认为在 20o0kN・Ill以下的强夯施工中,如果采取了适当 的隔振和减振措施,对于距离超过15m的邻近 建构物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4.6.沉降观测 在本工程地基强夯区域内测试完成并检测 合格后,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同时布置l4个 沉降观测点和2个固定观测标准 f固定在岩石 上),按施工进度分别进行了7次沉降观测,最终 一次在结构竣工后45d进行,1#、20#楼累计 沉降量分别为5~|01n和4~|hnm,满足设计要 求。 结语 本工程地基经强夯加固后,承载力特征值 R由60kPa提高到200kPa,压缩模量E:也提高 近1倍,其工程费用仅为桩基方案或独立基础 方案的约50%,同时节约水泥360t、钢材85t,施 工工期控制在3个月内,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山西建 筑》.2010年24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