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博弘 公共部门经济学作业《影响碳排放交易的因素》

王博弘 公共部门经济学作业《影响碳排放交易的因素》

《公共部门经济学》
影响碳排放交易市场减排作用的主要因素

王博弘
一、何谓“碳排放交易”
即《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
机制。但是目前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远不能
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

二、碳排放交易的现状
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已经制定了在欧盟
地区适用的欧盟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
标欧盟碳排放市场开始交易以来,交易量和成交金额稳步上升。中国工厂和
国际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2005年设立,受欧盟委员会监管,是欧盟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作为规模最大的国际碳交易机制,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覆盖欧盟全部成员国和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共30个
国家,交易者涉及大约1.1万家各类工厂。
欧盟碳交易机制遵循“限制和交易”原则,依据每年规定的碳排放总额向企业
发放碳排放配额。若超额排放,将遭重罚;若减少排放,可获碳信用。碳配额和
碳信用可作为许可证在碳市交易。除工厂外,碳交易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投资
机构、碳交易企业等。
然而一起针对百仕通公司的账户攻击系有组织行窃引发了人们对于欧盟现
行交易机制的思考。而类似许可证失窃事件曾在波兰、爱沙尼亚、奥地利、希腊
等地发生。欧盟委员会统计,失窃许可证总额为2800万欧元(3800万美元)。

三、机制弊病与主要影响因素
欧盟碳交易机制弊病
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百仕通公司碳配额失窃凸显欧盟碳交易机制诸多隐
患:各国碳交易登记处“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管理;一些交易登记处安全机制脆
弱,难以保障账户安全;交易市场未设中央结算机构,难以实现净额清算;缺乏
《公共部门经济学》
相关法规界定碳交易许可证的法律地位。

总结起来看,影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完善
欧盟碳交易机制尚处发展初期,而中国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还处于萌芽
阶段。因此,国家应鼓励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碳排放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包括碳排放权的交易规则、交易系统和初始配置等,尤其是引进国外关于排污权
交易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创造理论基础。
(2)碳排放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有利可图,而相关立法又相对滞后是碳排放交易不能发挥
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基于这个原因,使得一些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空可
钻。作为一种市场导向的环境经济行为,碳排放权交易必须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
才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
(3)对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强化
尤其是对学生、公务员和企业家加强教育宣传力度,使公众能够对二氧化碳
减排工作产生关注,同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宣传和实践节能减排。这
一点可以学习借鉴日本和韩国在建设低碳社会中的作法,包括开展低碳生活宣
传,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鼓励低碳消费模式。
(4)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改变地方政府一味关注GDP 的片面增长模式,现阶段应以优化能源结构和
提高能源效率为主,将绿色GDP 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
(5)各地区碳排放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标准混乱
在环境指标监测的范围中纳入碳排放指标,采集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和能源利
用率的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为碳排放交易准备可供利用的数据资料。
(6)采取碳排放权初始配置存在问题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要注意能源效率和能源构成的比例,以有偿分配和无偿分
配相结合为基本的分配方式。配置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保持整个分配过程透明
化,避免出现公权力寻租现象。对于破产或被兼并的企业,政府应支持将碳排放
权作为资产进入企业破产或兼并程序。
(7)处于起步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不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体

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保障。在我国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必
须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体措施有:培育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
《公共部门经济学》
造市场交易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交易制度,外部性内部化,弥补市场失灵,积
极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合格的碳排放权中介机构,构建相关信息网络系统,为各
方提供中介信息,增强交易的透明度,尽量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

声明:本文系本人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时间仓促,相关数据、资料来源未注
明出处,望谅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