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0.doc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0.doc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月末,我带领经侦支队、人口出入境管理支队等相关人员,结合
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
管理工作深入武陵源区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
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 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
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
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
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
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
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
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
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
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
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
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
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
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
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
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
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
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
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
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
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
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
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
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
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
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
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
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
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
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
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
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
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
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
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
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
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
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
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
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
归纳研究上排查、上串案、上辨认、上控赃等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
大力开展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
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
“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
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
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
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
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
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
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 ,会
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
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
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
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
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
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
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
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
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
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
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
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做到对藏匿
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
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
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
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
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
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
经侦部门一定要突出打击重点,讲究工作方法,落实打击措施,
一是要切实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
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大要型”、“涉众型”、“瞩目型”犯罪
作为打击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
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特别是涉及公司、金
融、财税等领域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诱
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集资诈骗、非法传销等侵害对象多、涉及群众广、
化解处置难,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社会反响
强烈、新闻媒体热炒、人民群众有强烈诉求的个案的打击力度,尽力
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
素。二是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整
治哪里”的原则,积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商业贿赂、
侵犯知识产权、制贩假币、制售假发票、涉烟犯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
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犯罪趋势,开展以打击证券犯罪、信用
卡犯罪、络经济犯罪等重点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三是在工作
方法上,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断提高经侦部门主动发现、主动
进攻、深度打击的能力和水平。要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发现。通过
举报中心、线人布控、信息收集研判、促进行政移交等多种途径广辟
线索来源。要变选择执法为严格执法。不能重大案轻小案,重所谓的
“油水案”轻“骨头案”,更不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搞“办案放
水”、“辩诉交易”。要注重从小案发现大问题,从一案中深挖串案。
要变单一侦查模式为多元侦查模式。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钱到案、
由错到案,做到不漏人、不漏罪、不漏赃。要变粗糙办案为精细操作。
积极探索不同罪类、不同案件的办案方法和侦查艺术,讲究侦查设计
和证据规格,研究把握取证技巧、缉捕对策、审讯谋略,不断提高破
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创新队伍管理方法,在提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事业振兴,唯在得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对民警的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认真抓紧抓好民警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
廉政建设。“从严治警”不仅是喊喊口号、写写心得、走走过场的表
面功夫。要完善内外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长
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真
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合格的公安民警。
要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以紧扣实际、贴近实战、讲究实效为目
标,积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案例点评、络教学、专题培训等
形式,整体推进民警业务水平的提高。比如说,经侦部门管辖的罪名
达84种之多,而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的手段
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下苦功夫,围绕这些罪案的构成要
件、追诉标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研究,切实分清罪与
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是要积极培养民警上情报搜集、上侦查
取证的习惯养成。还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多写、多练,多积累、
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提高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