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的概念 函数和函数的图像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十五章 一次函数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 常量:在一个 过程中, 的量叫做常量。 2. 变量:在一个 过程中, 的量叫做变量。 3. 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 中,有 ,对于变量 x 的 ,变量 y ,我们就把 称为自变量, 称为因变量, 是 的函数。 初中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抓住一下三点: ⑴ ; ⑵ ; ⑶ . 4. 定义域:一般地,一个函数的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5. 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首先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⑴当函数关系式是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⑵当函数关系式是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⑶当函数关系式是二次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⑷当关系式中有零指数时,函数的定义域是 。
图像法 列表法 函数的表示法 解析法 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概念 函数 变量和常量 函数图像画法 函数的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 第 2 页 共 10 页 当函数表示实际问题时,其定义域不仅要 ,而且要 。 6. 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 7. 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列表法。 y 8. 用 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图像法。 9.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 一一对应。 10. 四个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内的点 ; O x 第二象限内的点 ; 第三象限内的点 ; 第四象限内的点 。 11. 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点
⑴ x 轴上的点 ; y 轴上的点 。 ⑵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 ⑶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 ; 12. 关于坐标轴和原点对称的两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⑴关于 x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⑵关于 y 轴对称的两个点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 。 13. 坐标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⑴同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① x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 Ax1 , 0、 Bx2 , 0,则 AB ;
② y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 P0 , y1 、Q0 , y2 ,则 PQ ; ⑵异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已知 M x , 0、 N 0 , y,则 MN 。 14. 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⑴点到坐标轴的距离:①点 Px , y到 x 轴的距离 d ;
②点 Px , y到 y 轴的距离 d 。 ⑵点 Px , y到原点的距离 d 。 15. 函数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一定是这个函数的 一组对应值;反之,以 的点必然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16. 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⑴ ;⑵ ;⑶ . 17. 通常判定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的方法: ,如果满足函数解析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如果不满足函数关系式,这个点就 函数图像上。 备注: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就是 的解, 第 3 页 共 10 页
2 k 即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 。 18. 一般地,如果 ,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时 , ,这时 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 19.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是 。 根据 这一重要性质,可以得到正比例函数
y kx k 0及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图像的画法: 作图法。
⑴正比例函数 y kx k 0的图像的画法是:描出点1, k ,即经过 及1, k 两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函数 y kx k 0的图像。
备注:不取1, k ,还可取a , ak a 0 ,1
⑵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图像的画法是:先描出坐标轴上两点: 、 , 再经过这两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图像。 备注:经过0 , b和a , ak b画也可以
⑶直线 y kx b k 0, b 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S 是 S 1 b 2
20. 待定系数法 确定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就是要确定解析式中 的值,对于一次函
数 y kx b k 0来说,就是确定 的值。 先 ,再 , 从而写出解析式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⑴ ; ⑵ ; ⑶ ; ⑷ 。
21. 决定了一次函数 y kx b k 0的增减性 ⑴当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经过 象限。 ⑵当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经过 象限。 22. 直线所过象限 ⑴当 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⑵当 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⑶当 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⑷当 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⑸当 时,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 ⑹当 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 22.当两条直线平行是,它们的 相等。 第 4 页 共 10 页
菱形 正方形 矩形 梯形 四边形 多边形 内角和 第十六章 四边形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 多( n )边形的定义:在 内,由 的 n n 3条线段 组成的图形叫做 n 边形。 2. 多( n )边形的内角和是 。多( n )边形的外角和是 。 3. 平行四边形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
定义
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判定 边 角
三角形中位线 平行四边形 外角和 对角线 推论 1:夹在两平行线间的 相等。符号语言:
∵
A D l
1
∴ l2
B C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A l
1
两条平行线中, 叫 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推论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符号语言: ∵ ∴
4. 矩形
l2
B
A B l
1
C D l2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 定义
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判定 边 角 对角线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 符号语言:
第 5 页 共 10 页 C A D E
∵ ∴
5. 菱形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
定义
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判定 边 角 对角线 菱形的面积公式:① ; ② 。 推广:“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6. 正方形 ⑴定义: ⑵性质: 边:
角: 对角线:
⑶判定: ①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菱形 。 ②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矩形 。 A
第 6 页 共 10 页
B C 第 7 页 共 10 页
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
7. 三角形中位线 ⑴定义: 符号语言: ∵ ∴ 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符号语言:
∵ ∴ ⑶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 。
符号语言: ∵
A D E
∴ B C 8. 中心对称图形: 在同一平面内, 绕某一个点旋转 ,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判断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或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 名称 判 断 方 法 轴对称图形 ( )能重合 中心对称图形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结构图
知识要点 1. 定义:只含有 ,且 的 方程叫做一元 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直接开平方法:利用 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
一般形式 基本概念 定义 因式分解法 公式法 基本解法 配方法 直接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