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进展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
颤麻痹,常见于中老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症,随着人口
的老龄化,发病率的大幅度提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
题。因此,对pd的防治也已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本
文着重介绍近年来针对pd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病;老龄化;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一种最常见的神
经性退行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1%。临床上
pd的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如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
僵直和步态异常等。依据神经病理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
基因水平的分析,认为pd的病因基于包括遗传、环境毒素
等多种因素。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脑立
体定向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以及新兴的细胞移植治
疗和基因治疗等。
1 pd的致病机理
1.1 da、乙酰胆碱(ach)等神经递质失衡学说:pd患者
黑质的纹状体内的抑制性递质(da)及黑质-纹状体系统的
神经纤维变性、脱落,从而导致da显著减少,而ach的含
量却无明显变化,两者的动态平衡被破坏,从而显现pd的
症状[1]。
1.2 氧化应激:pd患者的脑内黑质致密部经常处于氧化
应激的状态,而使h2o2不能立即清除,并通过fenton反应,
产生的羟自由基可损伤线粒体复合物i。另一方面,受到抑
制的线粒体复合物i会使更多自由基生成,构成恶性循环。
这是目前pd发病机理中受最多数学者认可的学说。
1.3线粒体功能障碍:pd患者的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
会下降,而导致活性氧(ros)的生成增加。线粒体上的质子
泵的功能受到抑制,使膜电压降低,渗透性通道放宽,从而
触发神经元的凋亡[2]。
1.4 谷氨酸的毒性作用:pd患者的谷氨酸受体中的n-
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被谷氨酸激活后,致使大量的细胞
外ca+内流,导致胞内ca+大大增加,ca+依赖性蛋白酶被激
活,导致神经元坏死或凋亡。
1.5细胞凋亡学说:神经递质、自由基、化学毒物、营
养缺乏、物理性损害等都能诱发细胞凋亡。导致pd患者机
体黑质细胞的迅速凋亡,由此诱发pd。
1.6 遗传因素及基因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d在少
数家族内聚集,而使遗传因素对此方面的影响逐步浮出水
面,现已发现少数家族性pd与一些基因有关。据有关报道,
约15%的pd患者的亲人同样患有pd,有阳性家族史的人患
病概率较一般人群高1-2倍。该因素或许成为未来研究pd
的突破口。
1.7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pd的患病率存
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
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2 治疗pd的方案
2.1 药物治疗
2.1.1 左旋多巴制剂左旋多巴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
内,转变成da发挥代替治疗作用。但50%以上的患者在接
受治疗后5年左右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它应用
有很大争议。
2.1.2抗胆碱制剂该类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改
善ach和da两个递质系统的相互平衡。禁忌患者为青光眼
及前列腺肥大患者。常用药物有苯海索、苯扎托品和右苄替
米待。
2.1.3 da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可选择性的直接作用于突
触后膜内特定类型的da受体,对其产生较稳定的刺激作用。
长效da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可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临床
上常用于辅助左旋多巴制剂治疗。
2.1.4nmda非竞争性拮抗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nmda能神
经元的兴奋,对于缓解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和左旋多巴
治疗失效都有较好疗效。
2.1.5神经营养因子(ntfs)ntfs是一类含量极少的可溶
性多肽,在神经系统活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
促进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再生,选择性保护中枢多巴胺能
神经元。
2.1.6抗细胞凋亡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改变线粒体内通透
性而阻断细胞凋亡,并间接诱导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gdnf)以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增强其抗凋亡作用。
2.2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dbs):dbs是以脑立体定向手术
在患者脑内特殊位置植入电极,通过该电极上的发生器产生
脉冲,对脑内深部神经团进行有效的慢性刺激。该疗法的优
势是定位精确、伤损范围小,从而避免了因损毁邻近区域引
起的永久性并发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辅助药物的
用量可显著减少;该疗法在治疗pd领域显示出强大的优越
性[3]。
2.3脑立体定向毁损术:目前pd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运
用mri图像做引导,选择性的毁损或刺激基底节区特定的神
经核团以缓解症状。该技术的主要技术要义是:1、选择正
确的靶点治疗。2、解剖定位以及功能定位必须精确。3、毁
损程度、范围要适中。
2.4 细胞移植治疗:pd的细胞移植疗法包括有多巴胺能
神经细胞移植以及可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干、非神经元细胞的
移植。由于目前无论药物治疗或是手术治疗都无法根治pd,
而该疗法是从根本上针对pd患区的替换,所以理论上讲是
最为理想的治疗措施。毋庸置疑该疗法存在巨大的潜力。
2.5 基因治疗:pd的特点是变性细胞单一,病变范围局
限,病变部位较明确,故而被一致认为是实施基因疗法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模型。其相关基因已被克隆,移植
手法也日趋成熟,在动物模型中的实验效果极佳,相信此项
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应用于pd的临床治疗[4]。
3 结论
迄今为止,pd的病因机理仍不甚明了,因而现有的方案
都无法根治pd,然而该类病症发病率的提高已敲响人类警
钟,相关探讨已愈发积极。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
对pd的研究成果喜人,发现了以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为主
要方案的新思路,为将来pd及类似病症的根治奠定坚实基
础。
参考文献
[1] 顾兵,张颖冬,胡刚.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及
药物研究近况实用[j].老年医学,2003;17(2):99-101.
[2] 王岚,孙圣刚.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
床内科杂志,2006;23(6):365-368.
[3] ondo wg,bronte s.the north american survey of
placement and adjustment strategies for deep brain
stimulation[j].stereotat functi
neurosurg,2005,83(10):142-147.

相关主题